小時候被姥姥帶大的孩子,憑什麼長大後就得和爺爺奶奶親?你配嗎

2019-07-22   愛你不如懂你

因為婆媳相處不和等原因,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讓親媽幫忙帶娃。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種聲音,說「姥姥姥爺帶孩子最吃虧,反正將來孩子還是和爺爺奶奶親」。誰聽到這話不生氣啊!

不過這話說的真的有道理嗎?

網友A:我小的時候是跟著姥姥長大的,那個年代家裡都窮,可家裡但凡有點好吃的,姥姥都會給我留著,自己不吃。冬天晚上姥姥都會先把被子暖熱了再讓我睡進去,每到過生日姥姥都會給我煮雞蛋吃。雖然現在姥姥已經去世好久了,但每次我想起她還是會淚流滿面。在我心裡,姥姥是比媽媽要親的人。

網友B:外孫上小學,昨天開學,爸爸媽媽來接他,他就跑進臥室一個人默默流淚,不願意離開。我進去抱著他安慰,說到學校他會有更多的朋友玩。他一聽更難受了,說「我們在一起過的日子多好啊,咱們三個過得好好的,他們來接走我幹啥?」

網友C:從小在姥姥家長大,爺爺奶奶家很少去,現在和爺爺奶奶也不親。說什麼「姥姥帶大的孩子都和爺爺奶奶親」,都是胡扯!只有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會那樣,大多數的孩子心裡都是惦記著姥姥姥爺的。

「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已經成了不少家庭的現狀,讓姥姥幫忙照看孩子,是因為親母女之間有什麼問題可以更好的溝通,避免不必要的婆媳矛盾。為什麼會有部分姥姥帶大的孩子,長大後反而和爺爺奶奶親呢?

一、爸媽的態度

有些爸爸媽媽覺得,孩子雖然是姥姥帶大的,但畢竟跟的是爺爺奶奶這邊的姓氏,在姥姥那邊算是「外人」。於是在言語行動上會和爺爺奶奶這邊更親,比如經常帶孩子去爺爺奶奶家走動,連帶著孩子也和姥姥那邊疏遠了。

二、姥姥的態度

有時候姥姥的態度可能會傷到孩子,哪怕是故意逗孩子說「你不是我家裡的人,為什麼過來玩」,孩子內心會記住這些話,認為自己在姥姥家是外人,從而和姥姥在感情上疏遠了。

其實大多數孩子都是懂得感恩的,誰對他的好,他心裡跟明鏡一樣。更重要的是家長的態度,多帶著孩子去看看養他長大的姥姥,不要真應了那句話「外孫是狗,吃了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