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
是一座沒有圍牆的歷史博物館
充滿了歷史的氣息
昨日
國家文物局公布了
國務院常務會議核定的
第八批762處新的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下簡稱「國保單位」)名錄
包括古遺址、古建築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
在第八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公布後
山西共有國保單位530處
穩居全國第一
那你知道在這530處山西國保單位中
咱晉城有幾處嗎?
快來和小編看看吧~
晉城有七處入選
澤州崇壽寺
崇壽寺,位於晉城市澤州縣巴公鎮西郜村東端。
是一座享譽古今的佛教名剎。現存建築布局山門內為天王殿,兩側有鍾、鼓樓,中為釋迦殿,東西配殿為地藏、羅漢殿,最後為雷音殿。殿旁東西各有小院一區,東為菩薩院,有三大士殿,西為關聖院,有關帝殿。
釋迦殿為宋代遺構,殿身三間見方,單檐歇山頂,檐下斗栱古樸,為五鋪作雙下昂,前檐石柱有宋宣和年間題記,門額石上有金正隆年間刻字。寺內有唐代八角形石幢兩座,通道4米,須彌座上雕寶裝蓮瓣及石獅,幢身刻陀羅尼經,寶蓋為瓔珞花紋,鏤刻精細。
田莊全神廟
田莊全神廟,位於晉城市陵川縣附城鎮田莊村中。
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占地面積700餘平方米。創建年代不祥,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重修,現存正殿為元代遺物,余為明、清建築。中軸線上分布有舞樓、鐘樓、廊房、廂房。廟內現存明代重修碣一方。
團東清化寺
團東清化寺位於高平市神農鎮團池村。
創建於唐代,元明均有重修。現存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如來殿、三佛殿、七佛殿、兩側有鐘鼓樓、羅漢、觀音、地藏、祖師等配殿相襯托。如來殿為宋代遺構,余皆清代所建。
如來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式屋頂,琉璃脊飾,明間施板門,次間置直欞窗,斗栱四鋪作單下昂。殿內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對乳栿用三柱。
陽城文廟
陽城縣文廟,位於陽城縣城內東南隅。
始建於宋,明洪武年縣令李芾重建,經歷重修、增修,形成了一組規模較大的儒學建築群,包括孔聖廟,明倫堂和文昌宮,面積約1000平方米。文廟為二進院落,主體建築大成殿,面完五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施琉璃瓦脊,雄偉壯觀。
陽城壽聖寺及琉璃塔
壽聖寺及琉璃塔,位於陽城縣芹池鎮陽陵村。
原是山西省第二批省級保護單位,寺內布局為二進院落,現存主要有大雄寶殿和琉璃塔,大雄寶殿為清康熙36年所建。琉璃塔為寺內主體建築,八角十級,高約27米。塔身平直,收剎甚微。
塔基為兩層,皆為砂石岩。上有浮雕花飾,角上雕侏儒力士。塔身各層皆為琉璃構件鑲嵌,外壁嵌滿佛教故事琉璃浮雕像。富麗堂皇,光彩奪目。塔內中空可登。塔身一層後門洞左側,嵌琉璃題記一方,上刻「大明萬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陽城琉璃匠人喬永豐男喬常飛喬常遠」。
高平鐵佛寺
鐵佛寺位於高平市區東南五公里的米西村。
正殿木質結構,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平面長方形,懸山式屋頂。殿內塑有釋迦牟尼、觀音、文殊、普賢菩薩、二十四諸天等塑像27尊,釋迦牟尼居於殿內中央,趺坐在高高的須彌座上,背光懸塑,金碧輝煌,直通菩薩頂。
背後是南海觀世音菩薩,並塑有西天取經的故事情節,前面兩側是文殊、普賢菩薩的站像,立於蓮花寶座上,可惜損毀嚴重。大殿的東西兩側塑有二十四諸天,塑像排列擁擠,因此有疑為後人搬移置之殿內一說。這些塑像比真人高大,造型生動奇特,惟妙惟肖,表情各異,栩栩如生,是晉城市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泥塑。
懷覃會館
懷覃會館(水陸院)是河南北部3府(彰德、衛輝、懷慶)在澤州府的行業會館。
據考證,拜殿建於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側殿建於清嘉慶七年(1802)。前後建築的時間為十年左右,由清代乾隆到嘉慶年間河南面行商人發起並修建的。
懷覃會館,今存建築多為明代遺物。由大小兩個院落組成。占地2000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大殿、拜亭、耳殿、廊廡等。院內有一對高2米多的石雕雄獅,氣度非凡。
晉城新增7處
截至目前
國保總數為72處
小編初步統計了
全國前七批前10名
地市國保單位的數量變化
初步統計
晉城排名前進1名
位居全國第4
延伸閱讀
第一批至第七批
晉城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錄
(65 處)
來源:晉城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