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廣州舉全市之力推動大灣區建設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形成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與「進度表」,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未來廣州將大力推進廣中珠澳高鐵、穗莞深城際等項目建設,加快構建形成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南沙與周邊城市的半小時交通圈。
實施體系
遠期、中期、近期相結合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廣州作為區域發展核心引擎之一,賦予了廣州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廣州有底氣、有能力、也更有責任、更有義務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作用、貢獻力量。
產業主導
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
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第一條12英寸晶片生產線正在試產,產品良率達標。自2018年3月打樁、5月動工、10月主廠房封頂、2019年3月設備入廠,再到6月生產線調試完畢,開始投片……
粵芯半導體以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創下「廣州速度」,成功趕超海內外業界同行。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海明說:「粵芯半導體將滿足物聯網、汽車電子、人工智慧及5G等創新應用的模擬晶片需求,實現百億級的銷售目標,進一步帶動上下游企業形成千億元產值的規模。」
在琶洲廣交會展館,2019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第27屆廣州博覽會、2019廣州國際漁博會等多個展會將於8月23日同期舉辦;而在琶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騰訊、阿里巴巴等一批龍頭企業的全國總部或區域總部將陸續建成,成為區域經濟新增長點。
這是廣州市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協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的縮影。《規劃綱要》提出,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於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
創新驅動
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7月25日,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工程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中心落戶廣州南沙,將部署運營一台國際IPv6根伺服器。根伺服器負責網際網路最頂級的域名解析,被稱為網際網路的「中樞神經」。
該中心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關於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等國家戰略的具體行動。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東表示,在全球數字化的時代大潮下,IPv6下一代網際網路是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基於IPv6根伺服器的公共基礎設施服務更將助力南沙打造數據特區,建成運行後將有力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數字經濟、建設離岸數據中心等。
吸引人才
聚力打造「人才灣區」
補齊短板,吸引人才聚集,廣州正聚力打造「人才灣區」。今年廣州正式印發《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廣聚英才計劃」的意見》,出台支持港澳青年來穗發展行動計劃,助力人才發展。
從2019年6月1日起,廣州正式實施《發揮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優勢作用支持港澳青年來穗發展行動計劃》,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港澳青年來穗發展舉措,包括符合條件人才補貼免徵個稅、籌建1000套港澳人才公寓等諸多政策利好。
《行動計劃》涵蓋了支持港澳青年在穗學習、實習、交流、就業、創業、生活等方方面面。主要內容包括實施「樂游廣州」、「樂學廣州」、「樂業廣州」、「樂創廣州」、「樂居廣州」計劃以及搭建高效便利服務平台(簡稱「五計劃一平台」),共15項具體措施。
同時,今年6月全國首個「大灣區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在南沙落地,為各類高層次人才提供在工作、戶籍、教育、就業、科研資助等93項服務。以往辦理相關的人才安居、子女教育、人才政策申請等事項時,需要跑多個部門諮詢辦理,現在,高層次人才可一次性辦理相關事項。
聚焦民生
共建優質生活圈
廣州與港澳民生領域交流合作成效明顯。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落戶南沙,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等港澳優質高校開展多領域的合作。廣州科學城、增城「僑夢苑」等一批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平台加快建設,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和「創匯谷」已入駐135個項目團隊。
廣州正積極落實《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在全市推廣複製廣東自貿區6項出入境新政策。簡化港澳醫師轉內地醫師資格認證手續,開通綠色通道實現當日辦結。推動港澳居民在穗與內地居民同等享受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義務教育等待遇。
加強穗港澳青少年交流,締結穗港澳姊妹學校233對,近年來,每年教育交流活動超過200次,師生累計交流超過4萬人次。制定實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大灣區「菜籃子」建設。
聚力突破七大方面
一、激發創新發展新動力,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度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規劃建設科技創新「三城一區十三節點」,形成開放、共享的創新網絡,全面增強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支撐作用。
二、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新突破,增強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共建大灣區出海大通道。提升國際航空樞紐能級。按照遠期2000公里地鐵線網規劃目標抓緊完善線網,打造與周邊城市群銜接及運營一體的城際鐵路與地鐵線網。加快構建南沙與周邊城市互通的「半小時交通圈」。
三、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構建新興產業全產業鏈,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制定實施建設現代服務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完善「一核多點」金融功能區布局,推動設立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等重大金融平台。
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支撐區。加強與港澳規則相互銜接。全面加快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行動步伐。著力建設「一帶一路」樞紐城市。
五、加快建設重大合作平台新支撐,形成動力源和增長極。全力打造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粵港澳大灣區知識創造示範區。推進構建重大平台規劃建設體系。
六、探索協同發展新模式,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全面深化穗港澳合作,加強廣州—深圳雙核驅動,強化廣州—佛山極點帶動,引領區域融合互動發展。
七、推動民生福祉新改善,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共建生態灣區、宜業灣區、人文灣區、休閒灣區、健康灣區、幸福灣區。
編輯:投資廣州
來源:南方網、廣州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k79eGwBvvf6VcSZSbK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