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水經」 讓縣城華麗蝶
——縣城建設之靈壽篇
近兩年來,靈壽縣始終把縣城建設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緊緊圍繞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省級園林縣城和市第四屆旅發大會,堅持頂層設計、文旅拉動,以「中山古國,山水靈壽」為主題主線,以「生態型、節約型、宜居型」為總體目標,全力做大城市規模,做美城市環境,做旺城市人氣,做優城市品位,盤活城市資產,挖掘城市文化底蘊,使城市建設得到快速發展。
高標準、大手筆規劃
重塑城市區域定位
規劃引領,頂層設計,充分發揮規劃引領縣城建設的龍頭作用,立足前瞻性、科學性、嚴肅性和權威性,科學編制縣城規劃。靈壽縣完成了全域城鄉總體規劃、「多規合一」編制及信息平台建設,城市規劃館投入使用,完成了城鄉總體規劃(2017年-2035年)初步規劃設計,完成了縣城近期建設規劃、綠地系統規劃、綠廊綠道專項規劃等14個專項規劃的編制。
念好「山水經」,重塑城市發展定位。縣委、縣政府在廣泛徵求群眾和人大、政協及相關專家的意見後,聘請國內頂級城市規劃單位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對縣城規划進行調整。
緊緊圍繞省會把滹沱河打造成「生態河、產業河、文化河、民心河」的美好願景,結合靈壽縣區位優勢,明確以松陽河為中心向南向西發展思路。規劃建設了松陽河新區,縣城城區面積擴大8.78平方公里。完善城市設計,嵌入歷史文化元素,依託古中山國、傅氏、曹氏等傳統文化,積極對接頤高集團等知名企業,將傳統文化與縣城建設相融合,彰顯靈壽特色文化符號,凸顯深厚歷史底蘊,打造「韻味老城」。
破解城市「拆違拆遷難」
騰出城市發展空間
針對縣城落後的狀況,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深入調查研究,結合創建省級園林城工作認真分析,找出觀念陳舊、亂在違法建築、群眾參與城市建設的積極性不高的原因。召開了「雙違」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動員大會,明確了各分包領導、牽頭單位、責任部門及具體的拆違工作內容。
在整個拆違工作中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對所有違法建築的認定做到一視同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全縣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順利拆除京贊線兩側、松陽河公園、新開街兩側、電影院周邊及「你我他」商場等違法建築和臨時建築。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拆除違法建築及臨建面積68.7萬平方米,拆違力度之大,拆違數量之多,為靈壽縣建設史上的首次,卻沒有發生一起由拆遷拆違引起的上訪案件。
拆出了環境、拆出了發展空間、拆出了群眾的一片讚譽。著手解決拆遷難問題,按照「一核、二軸、五楔、五片區」設計規劃高起點開始了松陽河新區建設,這是一項靈壽縣歷史上最大的棚戶區改造工程。由於宣傳到位、政策透明、群眾認可,僅用5個月時間完成拆遷收儲工作,確保項目順利實施。目前由中交建、北大荒等一流建築施工企業承建的三個安置區正在建設中,悅城賓館和文化綜合活動中心等重點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開創縣城建設史上的「靈壽速度」。
補齊短板、完善功能
圍繞松陽河打造城市魅力山水
暢通縣城交通,投資5億元,打通12條「斷頭路」「卡脖路」,實施城區15條主次幹道「白變黑」工程,城區水泥路面全部升級為柏油路面,並在道路建設中融入海綿城市理念,解決城區內澇難題。
建園增綠,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標準,新增10處公園、遊園。投資1.2億元,建成松陽河綜合性公園,打造集親水、觀賞游、生態岸線與休閒健身、科普益智、休閒商業、藝術觀光等多功能相結合的城市低碳、環保綠色功能性濱水公園。投資2.02億元,實施松陽河濕地修復項目,形成以生態涵養、休閒遊憩、教育文化等功能為一體的綠色生態廊道,曾經的「龍鬚溝」變成「景觀河」。
加強道路綠化、生態隔離帶和綠道綠廊建設,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品」原則,科學栽植灌木、喬木和花卉等,建成園林式街道7條,道路綠化普及率達100%,林蔭路推廣率達到80%。
以旅遊促縣城建管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把發展旅遊作為縣城建管的第一動力。依託「中山古國,山水靈壽」的資源優勢,大力實施旅遊興縣戰略,以文化旅遊帶動縣城建設和經濟建設。
頂層設計,構建了以「一城、兩帶、四區」為主題內容的靈壽全域旅遊新格局。以中山文化和曹氏文化為主,豐富城市建設元素,實現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以中山國靈壽古城遺址公園、松陽河新區為代表的中山田園養生區。先後完成悅城五星級賓館、綜合文化活動中心、記憶一條街、靈石灣、大觀園、松滹灣民俗館等一批設施和景點,保障了全域旅遊的實施,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
精細化管理,從群眾最關注的「髒亂差」「停車難」「占道經營」等問題入手,著力解決在城區主次幹道交叉口,全部高標準安裝智能一體化路口燈控系統,並成立機動中隊,全天候巡邏巡察,加大對違規違章車輛的處罰力度,有效杜絕車輛無序停放或行駛現象。
推進環衛、綠化體制改革,實行環衛保潔與綠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採用政府購買服務模式,與保定亮城麗都保潔公司及石家莊園林物業有限公司簽訂託管合同,城區機械化清掃率達95%,垃圾收運率100%,實現城區垃圾日清日結,徹底根治垃圾亂倒問題。
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新建高標準水沖式公廁22座,沿街單位對外開放公廁10座,建成區公廁總數達到37座,每萬人擁有公廁4.1座。投資5700萬元,與華為公司合作建成智慧城市指揮中心一期工程,對建成區內市容環境、道路交通、公共設施、園林綠化等方面實時監控,做到突發事件及時受理、快速清理。
轉變作風、攻堅克難
縣城建設華麗蝶變
各級幹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分晝夜連軸轉、爭分奪秒趕工期,以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創新體制機制,成立縣委書記任政委,縣長任指揮長,主管副縣長任副指揮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縣城建設指揮部,做到統籌協調、統一指揮,確保縣城建設工作紮實有序穩妥推進。成立靈壽縣城市管理委員會,整合住建、公安交警、水利、市場監管、交通等部門執法力量和相關職能,組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隊,實現「一支隊伍管全部」,形成「綜合執法+專業執法」的全覆蓋執法新體制,從源頭上解決多頭多層執法、交叉重複執法、執法缺位等問題,消除城市管理短板。
各級幹部強力攻堅,不畏艱苦,連續奮戰,與時間賽跑、同困難比拼,高質量、快速度地完成了一項項重點建設工程。廣大群眾積極投身到縣城建設的火熱實踐中,在拆違拆遷工作中主動配合,凝聚了全民共建、全民參與的強大合力。
靈壽縣累計投資72億元,謀劃實施67個重大項目。城區園林綠化、市政設施、道路工程、數字化城管、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填埋場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對單位庭院、居住小區、背街小巷等全面綠化、美化、硬化、亮化。成功摘掉縣城建設落後帽子,成功舉辦了石家莊市第四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
下一步靈壽縣將把縣城建設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為民服務解難題專項整治的重要抓手,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件接著一件干,咬定目標不放鬆,為開創新時代山水靈壽、康養福地新局面再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