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是大戰,也是大考。在這場涉及生死的「最嚴考試」中,全國各個省份都在努力應考、答卷。江蘇這個考生的成績如何?以江蘇人「低調務實不張揚」的性格,他一定是默默用功、只做不說的那個,是拼實力、從不「臨時抱佛腳」的那個,也一定是最後總讓老師驚喜而不意外的那個。
提高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既是當前防控工作的突出任務,也是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標誌。
從權威的數字來看,江蘇全省新增確診病例持續穩步向下,從每天30多例,到近三天連續降至個位數。2月18日0-24時,全省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只有2例。2月17日,十個城市新增確診數為零;2月18日,無錫、蘇州、揚州、鎮江、徐州、鹽城、淮安、南通、宿遷、連雲港、泰州十一個城市新增確診數為零。再看治癒出院人數,到16日,當日治癒出院人數連續三天超過新增確診病例數,共有226例出院病例,治癒率達36.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說明目前江蘇「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這個成績來之不易!因為,這個成績的取得是在江蘇擁有8000多萬常住人口、2000多萬流動人口的前提下,更是在江蘇派出了全國人數最多的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的前提下。
這就是江蘇,默默守好自己的陣地、做好自己的事,但始終不忘大局,有多少力必定出多少力,努力為全國大局作貢獻。
梳理江蘇這份「答卷」,可以發現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從省級層面多次召開重要會議,傳達中央要求,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推出一系列「同時間賽跑」的舉措,到各級各地各部門抓細抓實抓落地,很多方面值得「抄作業」。單單在醫療救治這個最突出的方面,可以用 「早、實、全、細、新、嚴、愛、穩、管、強」這十個字來「解碼」。
從12月下旬開始,江蘇就開始部署全省規範啟動發熱門診工作,這在全國是最早的。
針對面廣量大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江蘇提出基層疫情防控10條基本要求,以期守住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這在全國也是最早的。
12月底,江蘇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加強預警監測,特別是對流感樣病例的監測。12月31日,武漢首次通報疫情後,當日再次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加強監測排查,啟動應急準備。1月初,要求各相關醫院上報發熱門診數據。這在全國同樣是最早的。
為何見事早?這是科學研判後的高度警覺。
在疫情暴發後,沿著時間軸回溯,江蘇的許多做法依然走在了前面:
1月20日,收到第一例疑似病例報告,江蘇省委省政府立刻研判,感到疫情形勢不簡單,隨即作出應急安排。
1月21日,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要點。同日,江蘇發現一名乘坐高鐵從武漢來揚州的發熱患者,在及時隔離收治的同時,追蹤查明患者同一車廂的所有人員,果斷採取監測隔離措施。
1月22日,江蘇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修訂並下發執行《江蘇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啟動全省聯防聯控機制;在全國率先停發武漢方向客車;率先建立大數據研判專班,開展往來湖北地區人員數據分析和核查管控工作。
1月23日,對存在交叉感染風險的公眾聚集性活動、非必需的公共場所一律取消和關停。
1月24日,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1月25日,停發往來湖北的水上客運、航班、客運班車,儘可能切斷疫情傳播渠道。
1月26日,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人員全部終止節日休假,進入應急工作狀態。調整充實由呼吸、重症、傳染等300餘名專家組成的省市兩級專家組,對確診病例實行「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小組」,落實專家組巡診、會診制度,防止輕症向重症發展。
1月27日起,全面停止江蘇與其他各省公路客運。
可以說,正是因為江蘇「提前警醒」、「早人一步」,並且嚴格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要求,才使得疫情全面暴發後,始終站在主動的位置上。這也為後面確診人數逐漸下降,治癒人數不斷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江蘇人務實、紮實的性格浸潤到疫情防控中,就體現在每個環節都有章可循、務實到位、一以貫之,保證了防控「有力度」、「有效率」、「有成果」。我們不妨來看這樣一組數字:
「185」。《江蘇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185份文件,有力地完善了監測、流調、檢測、診療、院感等工作。
「8」。為了加強人員培訓,省級層面就組織8次醫療系統技術骨幹開展診療方案、個人防護等方面視頻培訓,實現了各地分層級對醫務人員培訓全覆蓋。
「10」。在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上,江蘇推出醫療救治十項制度。包括「重型病例早期發現制度」,「省級專家現場會診制度」,「市級專家組駐點制度」,「遠程會診制度」,「省級專家分片巡診制度和片長負責制」,「即時溝通制度」,「及時調整充實專家組制度」,「中西醫結合制度」,「先進設備採購調配製度」,「規範確診和病例報告制度」。
正是這些數字凝聚起的力量,扛起了江蘇疫情防控的大旗,築牢了阻擊病毒的堅實堡壘。
傳染病毒的可怕在於,人群稍有不小心便會引起大面積的傳播。面對這樣一個新型病毒,每一個人都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氣神,積極迎戰。正是意識到了這點,江蘇的疫情防控是「全社會參與、全方位布局、全人群防控」。
全社會參與。通過創新科普宣傳,僅衛健部門就聯合媒體先後28次採訪省級救治專家、防控專家組專家,發布健康科普知識,播放量最大的科普視頻觀看人次達到4.2億,有效地動員了全民防控。
全方位布局。一方面,通過落細流行病學調查、採取果斷隔離措施、提升病例快速診斷能力、全面加強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加強重點場所重點人群健康監測來加強疫情防控;另一方面,通過堅持「四集中」原則、執行醫療救治十項制度、嚴防院內感染、做好應急資源儲備等方法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此外還全面做好宣傳引導和健康教育。
全人群防控。在交通防控上,嚴格落實國、省幹線公路重要節點、「兩站一場」重點場所等疫情管控措施;在農村防控上,緊緊依靠群眾,深入開展地毯式排查,落細落實群防群控舉措;在社區防控方面,堅持以網格整合力量,以數據引領核查,做到「四個見底、五個確保」;在企業防控方面,夯實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人員摸排、檢疫檢查等措施;在學校防控上,強化校區管理、推遲一系列考試、制定開學防控工作手冊等。
可以說,正是這個「全」字讓江蘇的疫情防控不留死角,有效地控制和阻斷了傳染源,也為治療效果的提升打下了基礎。
面對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歇不得」、「煩不得」,更「大意不得」。一向穩紮穩打的江蘇人在「細」上下起了功夫。我們也來「細」數下,江蘇在流行病學調查、病例隔離、醫療救治上有哪些「細活兒」:
在流行病學調查上,從2月1日開始,江蘇便明確對凡是乘坐交通工具出現病例的,對其診治醫生、家屬、朋友、知情者等進行逐一逐時調查。截至2月16日,累計出動4.5萬人次對17288人開展深入細緻的流行病學調查。
在病例隔離上,明確密切接觸者居家和集中點隔離醫學觀察的期限、方式等細化要求。制定工作指南,指導各地做好隔離醫學觀察工作。
在醫療救治上,嚴格落實定點醫院集中收治,實行「一人一小組」、「一人一方案」救治措施。
每一例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情況,省里都掌握得非常清楚細緻:在哪個市,叫什麼名字,多大年齡,病情如何,在病例救治上就得細到這個程度!
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的疾病,面對新的疫情,要有新的手段、新的方法、新的技術。在這方面,江蘇再次顯現「硬核」擔當。
江蘇比較早地運用了信息化手段,在全國較早啟動了網際網路醫院發熱門診諮詢服務。這項工作很有效,及時發現了30多個病例。
創新開發的「來蘇返蘇人員健康狀況主動申報系統」,2月6日上線後,113.33萬人主動申報,開展高風險人群信息核查13818人,追蹤送醫36人,其中7例被確定為確診病例、5例為疑似病例。
建立了遠程會診制度,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成立遠程會診中心,根據需要每日開展遠程會診,指導全省面上救治工作,截至2月17日已開展遠程會診191例次。
這些新手段、新方法、新技術,讓江蘇在疫情防控、病例救治上有了更多迴旋的餘地、更加從容的底氣。
沒有最嚴格,只有更嚴格!在院感防控、督導檢查方面,江蘇始終把「嚴」字擺在第一位。
嚴防院內感染。總結提煉了院感防控五項制度,包括標準預防制度、全員排查防控制度、清潔消毒制度、高危普通科室嚴控制度、全員培訓制度,確保絕不發生參與救治的醫務人員院內感染事件,絕不讓預檢分診點、發熱門診、隔離病區成為傳染源。
嚴格開展督導檢查。成立省衛生健康委防控工作指揮部督導檢查組,由委領導帶隊開展5輪省級督查,全省衛生監督機構開展9次專項檢查。
戰「疫」無硝煙,江蘇有擔當。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在大多數人以「留守在家」的方式向疫情宣戰的時候,江蘇醫護人員選擇了前赴後繼的「逆行」。
從1月25日至今,江蘇已累計向湖北派出七批醫療隊,共2505多名醫務工作者奮戰在武漢、黃石等地,在全國省(區、市)中人數最多。截至2月16日,江蘇援武漢醫療隊共救治管理住院患者2250人,已累計治癒出院632人;江蘇支援黃石醫療隊參與巡診救治患者1513人次。
抗「疫」戰場上,他們不計得失、不講條件、不求回報,這是江蘇醫務工作者的使命擔當,更是他們的大愛無疆!
面對疫情,江蘇提前謀劃、穩步推進。
作為與疫情較量的主戰場,江蘇第一時間公布定點醫院、擴建醫院,並抽調三級綜合醫院重症醫學等專業業務骨幹234人充實定點醫院隔離病區一線。目前,該省所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都已及時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各地醫院總體診療井然有序。
「寧可備而不用,不能用而無備。」江蘇確定了三批次的定點收治醫院和後備醫院,一共預備了收治床位4187張,不僅如此,還在有條件的中心城市,啟動建設一批「戰時平時」結合收治床位,先將地下基礎設施做好,預訂一批活動板房,一旦急需,立即投入使用,確保所有患者都能及時救治。
專家每天對疫情發展趨勢進行研判、細化流行病學調查標準、下放病例檢測確認權限、及時制定重點場所和重點人員管控策略……一步一步,「穩穩」地推進疫情防控工作。
在這場與病毒的戰鬥中,江蘇從「防疫」和「救治」兩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
如何「防」?對近3萬基層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對基層機構提出預檢分診分類處置等10條操作性強的具體要求。針對性設置疑似病例中輕症患者隔離觀察點,對發熱門診患者分開診治,減少交叉感染。
如何「治」?江蘇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方法、制度、流程,確保整個救治工作規範有序。
一線救治力量強:在疫情發生初期,江蘇就要求各地確診病例隔離病房必須要有ICU的醫生,同時從三級綜合醫院抽調小分隊進駐,一線管床醫生能力強,給臨床救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專家隊伍強:省級專家組抽調了81名專家,包括ICU、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全國名列前茅的專家,專家隊伍強、奉獻精神強,對疫情防控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組織調度強:對於疑似患者,一旦確診為重型、危重型病例,救治工作由頂級專家領銜,藥品、設備等資源也在第一時間能及時頂上。
執行能力強:省級專家組一旦明確了臨床治療方案,各地就不折不扣執行,確保患者能夠得到最好的救治。
正是因為這個「強」字,保證了江蘇疫情防控中治癒率領先全國、病亡數為零。
雖然表現優異,但是江蘇這個好學生也依然沒有鬆懈,依然埋頭苦幹,因為他們認為,這場「大考」到了最關鍵、最吃勁的階段。
就在2月17號,江蘇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史無前例將會議開到縣一級。省委書記婁勤儉在會上號召全省上下「一鼓作氣、戰鬥到底、決戰決勝」,奪取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為全國大局作貢獻。相信以江蘇人一貫的務實擔當和智慧勇氣,一定能贏得戰「疫」這場「大考」的優異成績!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高彥 李俊彥 朱曉瑩 荔枝編輯/秦玉婷 設計/秦宏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dCfXHAB3uTiws8KX9q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