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怒批李玫瑾,「西式放養」還是「中式干預」?到底該聽誰的

2020-06-04     糯豆包媽媽

原標題:尹建莉怒批李玫瑾,「西式放養」還是「中式干預」?到底該聽誰的

「文/糯豆包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相信很多寶媽為了教育好孩子,都關注了不少育兒專家,李玫瑾和尹建莉算是兩大熱門人物。但是前幾天尹建莉發表了一篇《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文中對李玫瑾育兒觀的大肆批判引髮網友對家庭教育的質疑。

前景:李玫瑾和尹建莉的育兒觀到底有何不同?

李玫瑾: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年62歲,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長期致力於青山年犯罪心理學研究。主張「中式干預」的教育理念,其「分階段教育論」受家長追捧:

  • 0-3歲:情感培養
  • 3-6歲:性格培養
  • 6-12歲:能力培養
  • 12-18歲:學習能力培養和尊重教育

尹建莉:

早期從事中學語文教育,後致力於家庭教育研究,代表作品《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贏得廣泛好評。

尹建莉最成功的案例就是自己的女兒,兩次跳級,高考成績超清華22分,採訪時表示家庭教育推崇「西式放養」教育理念,多借鑑國外育兒觀點,提高孩子的幸福感。

槽點:尹建莉怒批李玫瑾,中國育兒VS 海外育兒!

美國教育專家呼籲爸爸媽媽「放養教育 」,但是放養不等於散養。

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可以選擇自己出門,去自己喜歡的地方,接觸自己的小夥伴,離開父母的關注視線,也許上網,也許調皮幹壞事,也可能做兼職賺錢,父母放養的邊界是孩子不能離開家6個街區或者晚上9點前必須回家。

尹建莉提倡海外育兒方式,和美國的「愛和自由」理念非常相似。她主張釋放孩子的天性,批判李玫瑾教授倡導的父母干預會泯滅孩子的閃光點,孩子得不到自由的發展空間,因此發表了《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來佐證自己的教育理念,批判文章發表後很多寶媽認為她在炒作,兩者都有理不知道該聽誰的。

解惑: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家長們到底該聽誰的?

姐姐的小兒子豆豆正在上三年級,班裡的男孩子都在玩王者榮耀,在豆豆哀求下媽媽給他下載了遊戲。自從有了遊戲,豆豆每天回家書包一扔躺沙發上打遊戲,有時候連飯都不吃,媽媽稍微多說幾遍,豆豆就不耐煩甩臉色,說掛機會遭同學罵的,就沒人願意跟他玩了。

姐姐很糾結到底要不要對豆豆強加管制,如果不管,孩子不吃不睡不寫作業;如果幹預,不僅影響同學感情還傷害母子關係。

遇到這種問題,尹建莉和李玫瑾解決方式不同:

按照尹建莉提倡的「西式放養」解決,就是任由他自己發展,等他玩的不想再玩了,肚子餓了,自然就乖乖回來了,也不會傷害母子感情,強加管教反而會適得其反。

不過,大多數中國人傳統的解決方式都是李玫瑾的「中式干預」,孩子不聽話爸爸媽媽就要立規矩,也許是講道理讓孩子吃飯,也許會激進把遊戲刪除,強制戒掉遊戲癮。孩子成長中出現誤區,家長要及時干預改正,通過這種方式建立威信,贏得孩子的尊重。

結論:不論「西式放養」還是「中式干預」,適合孩子的只有一種

尹建莉「西式放養」和李玫瑾的「中式干預」相比來說,中國的父母更偏向後者。

主要原因還是代代流傳的觀念習俗,在現代社會,科技迅速發展,身邊的安全隱患隨處可見,爸爸媽媽只有把孩子放在身邊才最安全,但是卻限制了孩子的發展,也是為什麼中國孩子比西方孩子受挫能力弱的原因。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西式教育畢竟是國外的東西,肯定會和中國的教育產生衝突,也不能全盤否定,只能說棄其糟粕取其精華。

每個孩子都不同,育兒書上的理念都是泛泛而談,不能盲目照搬,適合孩子的只有一種,父母要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採取教育方式。

今日話題:尹建莉「西式放養」和李玫瑾的「中式干預」你更贊成哪種?歡迎留言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_RtgHIBnkjnB-0zS6H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