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為何在當代,不喜歡與公婆一起住的女性越來越多,而這也成為了兩代人之間最容易在婚戀問題上產生意見、衝突與矛盾的一個「重災區」呢?
最主要的其實是兩代人之間的價值觀、生活習慣很自然存在相當大的差別。還有一點就是:不是血緣至親這個前提,會使得彼此雙方很難打開心扉,真正拿對方當親人看待。
這其中又會發生很多的問題,所有的因素匯聚到一起,便形成了一種社會群體性的統一認知,對這種家庭組合方式產生了非常大的質疑與排斥。
當然,這種排斥與抵制,更多容易出現在將要嫁入、或已經嫁入男方家的年輕女性身上。
一個初婚女人的心裡話:別輕易跟公婆同住,煩惱擋不住。說的就是這方面的事情。來看看當初並不認為這是件苦差事的女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完全接受不了的地步的吧!
02
楊雪結婚一年多,最近與丈夫一起從婆家搬出來了。不過與她之前的計劃不同,並不是已經買好了新房,從從容容開始新生活。而是自己花錢租房住。
她的朋友們其實也沒有過多追問原因,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出現這種問題,肯定是她在婆家過得不愉快,沒辦法忍耐所造成的。他們猜測得不錯,問題就出在她與婆婆之間存在的分歧與矛盾。
她娘家與自己老公家經濟方面都不是很寬裕,因而結婚的時候,無力為他們提供婚房,但那時候她婆家也並沒有強求說婚後小倆口就一定得與婆家長輩同住。只是現實所迫,楊雪認為在外面租房會白白浪費許多錢,對於自己今後想買新房的計劃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為了存錢買房子,她便選擇了婚後跟公婆住在一起。
起初的楊雪認為:到底是一家人,再怎麼說,總比自己兩口子租房別住、自己獨立生活要節省很多開支。
可是沒想到,自從跟公婆同住後,她便開始了之前完全沒想到過的「悲劇人生」。
主要問題出在婆婆身上。老人一點沒將過門的兒媳婦當成自己的家人的想法。思想主導行為,在這種認知之下,凡是家裡有點什麼她所認為的好東西,老人都只會留給自己兒子,根本不會想起還有一個兒媳。
在家裡她也無權讓自己丈夫幹活,每次只要她要求老公做點事,她婆婆就會伸手接過去。然後還要教訓她一頓,意思是說自己兒子上班賺錢養家太辛苦,家裡有女人,不能讓男人做這些。
楊雪很納悶,但又不好意思反駁。她與自己丈夫都是上班族。為什麼婚姻當中,男人結了婚上班就成辛苦得不得了,而女人上了班,做家務卻成了天經地義?
03
此外,兩代人的生活觀念、作息時間等等也完全不一樣。周末或節假日,她想睡個懶覺,都會被婆婆嘮叨;每次買點東西,都不敢回家拆快遞,只能送到上班的地方,因為擔心會被婆婆念叨敗家,說亂花她兒子的心汗錢……
原本為了省點錢好擁有屬於自己兩個人的小家,可沒想到,與公婆同住的日子,滋味竟然如此難受!
楊雪決定改變計劃,還是先讓自己過得開心自在一點,房子的事,就留待兩個人慢慢奮鬥吧。再不搬出來,恐怕自己精神上都會抑鬱了。
她說就算現在自己已經搬出來了,但是心裡上依舊留下了陰影。有時候節假日早晨突然驚醒,心裡第一反應就是怕婆婆等下又會給臉色。直到回過神已沒住在婆家,內心才會放鬆下來等等……
總之沒有體會過的人,可能想不到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也無法明白它究竟難受在什麼地方,為什麼那麼多嫁入男方家的女人無法忍受!
婆媳相處,煩惱擋不住的原因之所在,前面也已經說了,在於婆媳兩代人的觀念不同,又不是血緣至親。兩個差著輩分的女人住在一起之後,會因為近距離相處產生的種種磨擦,而使得彼此之間的矛盾層出不窮,頻繁發生。
雙方產生的心結與隔閡,也多半由此引起。而這些東西,想要做到互相理解很難,畢竟存在很多天然制約的因素。想要和平共處,得雙方都懂得不多事,不打擾,堅持自己的原則。
最好解決的辦法,就是保持安全距離,保留自己的空間,不要成天呆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之內為好。換言之,就是獨自居住,會對彼此雙方都好。
兒媳和婆婆的關係,就像吊橋兩端的兩個人,一不小心就會翻,想要保持平衡,分寸感與彼此內心對這份關係的認同感大致差不太多,也能將彼此放在相同的分量與重視程度上,方可趨於正常。如何操作與把握,只有相關當事人自己拿捏。
而因為雙方內心各方面容易產生分歧,因此才會極易出差錯。而適當的距離、將雙方置於較大的空間之中,會對事情起到緩和與幫助,是最有利的一種安全措施,經歷過的人,想必可能都會這樣認為吧?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VNHcG8BMH2_cNUgy6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