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考差2分無緣清華,母親不甘請求複查,考卷上11字讓她沉默了

2021-01-03     蜀山筆俠

原標題:他高考差2分無緣清華,母親不甘請求複查,考卷上11字讓她沉默了

不管是什麼時代,什麼家庭都能以向梁啟超梁家這樣一家三代人都成為不同行業的領軍人物,並且願意為自己的理想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許這就是一個家族骨子裡遺傳下來的血脈,讓他們無論在哪個時代都能夠成就一番傳奇。

梁啟超為了救國救民,義無反顧地發動了戊戌變法,儘管這次運動最後以失敗告終,他依然對中國近現代文學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梁啟超在為革命奔走的時候,梁思成也逐漸長大。於是梁啟超給自家的孩子定了一門娃娃親,對方便是後來的民國女神林徽因。

可以說林徽因因為父親林長民也是革命勇士林長民的關係,早早就被決定了命運。儘管1925年林長民就已經去世了,林徽因也陷入了生活危機,但梁啟超還是執拗地一定要照顧自己這位朋友的女兒,而梁思成也總算是將女神追到了手。

林徽因的才能與丈夫比肩,而她對於建築學的執著和熱忱也高於所有人。為了拯救古建築,她甚至躺在病床上以絕食絕藥作抗爭。梁家夫妻保下了一棟棟古建築,他們也同樣希望孩子們也能繼承下這份對於建築的熱情與愛好。

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人有一女一男兩個孩子,姐姐梁再冰於1929年出生於北平,她繼承了母親林徽因優異的語言天賦,長大後考入了北京大學西語系,畢業後就一直在擔任駐外記者。

弟弟梁從誡也於1932年出生在北京,林徽因一直把他當做是建築學的接班人來培養。在那段顛沛流離的歲月里,一家四口一邊躲避著四處紛飛的戰火,一邊教導孩子學習,梁從誡還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被父母灌輸了很多建築學知識。

別人還在背課文的時候,梁從誡已經在跟隨母親觀摩建築學圖紙了。林徽因看著孩子們逐漸長大,慢慢有了進步,感到十分自豪。父母雙方都是中國建築學界的泰斗式人物,又對孩子悉心培養,不可能教不出優秀的建築學領域的孩子。

1950年,18歲的梁從誡在母親充滿希冀的眼光中參加了清華大學的建築系考試。但是最終的結果出來後,林徽因不敢置信,自己悉心教導出來的孩子居然距離錄取分數線還差兩分。

作為一名教授,林徽因完全清楚自己孩子的實力,所以她立即找去了清華大學建築系要求查卷。試卷調出來後,林徽因看見了上面赫然寫了11個字:我不喜歡建築,我喜歡歷史。

此時的林徽因恍然醒悟,自己從來沒有問過孩子自己的意願,就幫孩子做了主,而決定人生方向的大事應該是由孩子自己決定才對。她並沒有責怪梁從誡,而是支持他選擇歷史系重新考試,同年梁從誡順利進入了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

而梁從誡也遺傳了和母親一樣執拗的性格,他用盡了一生詮釋了什麼叫做真正的「自然之友」。當年,他的爺爺因為堅持思想革命差點身亡;他的父母為了保護建築不惜以生命為代價;而他為了保護環境寧願被所有人排擠,也要和所有領導掀翻了桌子吵架。

他在一邊做文化工作的同時,也一邊踏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1999年,梁從誡先後獲得了「地球獎」和「大熊貓獎」。但是70多歲時,梁從誡仍倔強地騎著自行車在全國各地四處奔走,直到因為一場車禍倒下。

梁從誡在文學界有過諸多成就,但是他更引人注目的還是對於保護環境的貢獻。2010年10月,梁從誡在北京病逝,享年79歲,也是過完了他傳奇的一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StGz3YBjUShLquj5l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