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發布了一段視頻。在視頻中,他們將一款類似於「Atlas」的雙足機器人賦予了「殺手」的身份。
令人驚訝的是,它不僅可以用手拿起各類槍枝在不同場景進行射擊訓練,而且還能在各種干擾下,迅速的分辨出人類和人類模型,並開槍射擊,簡直就是一個簡化版的終結者T-800啊。
可讓我們出乎意料的是,當它被要求開槍射擊四足機器人「Spot Mini」時,它卻在猶豫了幾秒後,將槍口對準了給它下達命令的工作人員,嚇得在場所有的人全都四散而逃。
可話說回來,雖說這個視頻是官方為了宣傳而虛構的,但很多軍迷小夥伴也表示:雖然機器人可以克服很多人類所面臨的困難,但是,如果用機器人參戰的話,真的靠譜嗎?
事實上,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把機器人投入戰場也早已經不是什麼新花樣兒了。早在阿富汗戰爭前後,美軍就利用「魔爪」機器人,完成了大量排爆、偵察等任務,極大的減少了美軍的傷亡。
不僅如此,在2015年底,敘利亞政府軍就在俄羅斯戰鬥機器人的支援下,強攻了伊斯蘭武裝分子的據點,並且宣稱,這是世界上第一場以機器人為主的攻堅戰。
在戰鬥中,俄軍先是派出無人機進行高空偵察,將戰場情況實時傳送到俄軍指揮系統;隨後再由操作員操作戰鬥機器人,利用機槍和反坦克飛彈,在100-120米的距離上發動攻擊。
戰鬥中俄軍使用無人機進行戰場監視,為指揮員決策提供實時信息保障
面對這種情況,就算是那些一言不合就搞同歸於盡的武裝分子,這時也只能是欲哭無淚啊。
「給條活路啊!我總不能帶著機器人一起炸吧!」
而即便是遇到了武裝分子的堅固火力點,那己方陣地上的各種自行火炮,也能根據無人機和戰鬥機器人傳回的畫面,從而實施精確打擊。此時,高枕無憂的敘利亞步兵們只需要跟在機器人後面,「貓著」補槍就行了。
搭載「仙女座」-D自動化指揮系統的俄軍指揮中樞
據悉,這場史無前例的人機大戰,僅僅用了20分鐘,就以擊斃了大約70名武裝分子的結果宣告結束。可憐這幫武裝分子實實在在的給機器人做了一波「試驗品」。
幸運的是,若想指揮這些機器人戰鬥,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
據了解,俄軍在此次戰鬥中一共投入了4台履帶式「平台-M」戰鬥機器人和2台輪式「阿爾戈」戰鬥機器人,以及至少一架以上的無人機。
而遙控指揮這些機器人和無人機作戰的,均是由俄軍部署在戰區內的「仙女座-D」自動化指揮系統。
在全地形車基礎上研製的「阿爾戈」戰鬥機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以個人筆記本電腦為工作單元,完全可以安裝在任何臨時架設的戰場指揮所里,甚至還可以搭載在BTR-D或是BMD系列戰車裡,俄軍想要操控這些機器人,就像打開電腦玩遊戲那麼方便。
不僅如此,機器人在武器配置和性能方面的表現同樣突出,「平台-M」戰鬥機器人採用履帶式行走機構,全重0.8噸,長1.6米,高1.2米。裝備一挺7.62毫米機槍,並且會在下方安裝彈殼收集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防止彈殼落下卡死行走機構。
另外,「平台-M」還可攜帶4具一次性RPG-26反坦克飛彈,有效射程達到250米,垂直破甲厚度400毫米,穿透1米左右的鋼筋混凝土牆完全無壓力。
參加進攻作戰的「平台」-M戰鬥機器人
以這樣的武器配備,即便是碰到了例如輕型坦克或是M2步兵戰車這樣的輕裝甲來說,也是夠他們喝一壺的了。其強悍的作戰能力,甚至可以超過一個步兵班了。
重要的是,由於戰鬥機器人不會飢餓,不懂害怕,更不會忘記命令,從而極大的增加了作戰效率。所以有人認為,戰鬥機器人可能會比人類士兵更加優秀。因此,美國政府計劃,未來10年內,機器人士兵或將成為美軍戰場上的主力部隊。
但不得不說,雖然戰鬥機器人目前完全由人類操作執行任務,可使用機器人作戰並不意味著絕對的可靠。
以美軍為例,2007年10月,美軍第三機步師的一個小分隊,在進攻一個反美武裝據點時,為了應對武裝分子可能的反抗,小分隊攜帶了3台配備了M249機槍的「利劍」戰鬥機器人參與行動,為的就是在情況危急時,可以隨時命令機器人開火摧毀目標。
但令人震驚的是,不知是遙控指令受到干擾,還是「利劍」自身的程序出了Bug,一台「利劍」在任務中竟突然調轉槍口指向了美軍操作員。
而面對這一突發情況,就算是人高馬大的美軍士兵也是直冒冷汗。
「友軍!別開槍!」
可儘管機器人操作員反覆發出行動取消的指令,但機器人仍然不為所動。直到隊友用火箭筒把這「敵我不分」的傢伙一炮轟了,才算是化險為夷。
而這種機器人傷人的事件不止發生在戰場上。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2015年7月,德國大眾在位於卡塞爾附近的一家工廠內,就發生了一起機器人殺人的悲劇。
據了解,這名身亡的員工,當時只是在和同事一起安裝機器人,但機器人卻突然抓住了他的胸部,然後將他重重的壓在了一塊鐵板上。
可想而知,機器的力道哪是人類能承受的住的。但是經過後來的檢查,卻並沒有發現這台機器人出現任何的故障。
那為什麼機器人會突然攻擊人類呢?
至於這真實原因,恐怕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呀。
因此,在2017年的人工智慧國際會議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等人,就聯名簽署公開信,呼籲各國禁止在戰爭中使用「殺手機器人」。
因為不論是目前人類可操控的機器人,還是未來具有自主能力的AI機器人,一但操作者失誤或是機器發生差錯,那麼就意味著平民與軍隊的傷亡將會成倍增加。
科學家霍金也曾表示,人類必須建立有效機制儘早識別威脅所在,防止人工智慧對人類帶來的威脅進一步上升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機器人的出現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的便利。而面對種種質疑聲,在火車和網際網路誕生之前也同樣出現過。
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誰又能保證目前的軍用無人機,不是今後「絕密飛行」中「艾迪」的前身呢?科技給我們所帶來及絕不僅僅是便利,對戰鬥機器人而言,今後它能帶給我們的還未可知,對於AI,我們可是要「三思」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SYWvW4BMH2_cNUg7V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