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大師楊救貧楊筠松傳奇之巧破盧王天子夢

2019-09-23     冷先生講

贛州城,江西之南的一座古城。它於南宋紹興二十三年(公元一一五三年)以虔州改名,故有「虔城」和「宋城」之稱。該城東北有貢江,西北有章江,兩江繞城而下,流至龜角尾合二為一,是為「贛江」。

這座古城的地形呈三角狀,兩江挾持,三面臨水,只東面連接陸地,地形十分險要,加之城牆堅固,故又有「鐵打的贛州」之稱。它在歷史上的每次戰爭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贛州城是座風景優美的城市。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不知有過多少貪官污吏盤踞於此。他們依杖權勢橫徵暴斂,欺詐平民,弄得天怒人怨,但誰也無可奈何。直至解放前還流傳著這樣兩句話:八境台下章貢水,中間多少窮人淚。

楊救貧險遭謀害致死的事就發生在這虔城之內。

虔州城裡住著一個盧王,名光稠。他權傾州縣,家資豪富,妻妾成群,僕從眾多。至此心猶不足,一心想的是要做皇帝。

古時候,皇帝也稱「天子」。凡做了皇帝的,都自稱是上天派到人間來治理下民的,說什麼他說的和做的都反映「天意」。不少的人則說:皇帝不是隨便的人能做,不是想做有做的,要葬到天子地的人家才能出皇帝。盧王整天作著皇帝夢,也就整天都想葬穴天子地。

做天子地的寶地那裡有呢?一般的人自然不知道,一般的地理先生也看不出來,難以找到,要善堪風水的地理明師才知道。因此,盧王要葬天子地,自然就想著要找到個高明的地理先生。

為了找高明的地理先生,盧王不止一次二次地叮囑手下人,要他們想方設法尋找。並允諾:一經找到便重重有賞。可是很久都沒有找到。對此,盧王極為不滿,手下人也不知受過多少責罵。

事出偶然,盧工的心腹人探聽到一個好消息:有個叫楊救貧的善堪風水,能識寶地。於是,他立即跑去向盧王稟報:大王!聽說有個叫楊救貧的,他做地理頂有名,能識寶地。

盧王聽了這個喜訊異常高興,誇讚心腹幾句,當即吩咐:去!把楊救貧請來,要快!抬著轎子去請……。

是!「心腹」點撥人馬,不敢稍有延緩。

盧王派出的一幫人馬沿著聽到的消息一路找去。幸好,不久便找到了楊救貧。

「楊先生,我家大王有請!」心腹人見到楊救貧恭敬地一揖。盧王的差請,他不得不謙恭一些。

楊救貧聽說「大王有請」,摸不著頭腦,但知道這個大王是有求於已。不然,井是不會掉進桶里去的。於是問:大王?你家大王是誰?又是為著何事呼喚下民?

「還有兩個大王麼?我家大王就是當今虔州的盧王。他聽說你相地有名,特差我等前來請你去堪輿風水」。這心腹有些不耐煩地說。

楊救貧是個不畏權勢的人,聽說是專為堪輿風水,又特意派一幫人抬著轎子來請,也就答應了。

那些被派去的人用八抬大轎把楊救貧抬到盧王府內,即向盧王稟報。盧王得知楊救貧已經請到,歡喜非常,立即會見,並命人擺設盛宴,為他「洗塵」。

洗塵宴上,盧王不時舉杯揮著,頻頻勸吃勸喝。本來只是風水一事,他今天的話頭卻特別的多,天文地理,風土人情,從近及遠,由遠到近,東拉西扯,無所不談。裝出一副極其隨和的樣子。不言而喻,他是要給救貧留下一個「這位大王真好」的印象,使他能為自己尋找寶地盡心出力。

酒過三巡,盧王轉彎抹角地問:「楊先生,久聞先生看風水的名聲很大,也聽說你遍查虔州風水,本王十分敬佩。請問,在我虔州屬地可曾見到有出天子的寶地呢?」

救貧每到一處都細心察看風水,他知道虔州的風水甚好,更知道盧王的言下之意,因見盧王對自己執禮甚恭,便直說:「有啊!斧頭山上十八面,代代都有天子地;鵝叫十八灘,灘灘有座子午山。遠一點的地方不說,就這虔州城內便有吉壤佳穴」。

盧王聽了十分高興,說:「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我這次請你先生來,就是要請你為我擇一佳穴,遷葬祖塋。勞先生費神,細心查找,若能覓得佳穴,本王必以重金相酬,爾後還要報答先生,決不食言。」

「既然大王信任,下民理當效勞,何言重謝?我用心尋找就是」。救貧答道。

次日,救貧由盧王的「心腹」陪同,在虔州城內尋找佳地。走了一圈,找到了救貧早就看出的佳地,當即擇定穴址,隨即又定好動工的吉日。到時,盧王指使手下人多派民工,加緊施工。他們想把風水儘快地做起來。

盧王為找到「天子地」樂得心花怒放。那邊在動工做地,這邊就想著將做皇帝的事。他想到那頭戴紫金冠,身穿蟒龍袍的氣派樣子;想到那高坐龍椅,百官跪拜朝覲的尊貴;想到那呼風喚雨,說一不二的極端威嚴。就猶如已經做了皇帝,身子像醉漢一樣,一下子飄飄然起來,誠所謂醉心狂想也!

然而,心醉非酒醉。想來想去,最終又想到了另外一個方面。不想猶可,這一想便疑雲頓生;我今為王,佳穴蔭應則貴為天子。如若楊救貧以後將他知道的十八處天子地都給人葬去,豈不是要出十八個天子了麼?若如此,我即使以後做了皇帝也不能穩坐江山,保住龍位。弄得不好還恐怕不得安寧,還不如現今為王這樣好,這有什麼用呢?他踱來踱去地思慮著。自然,他所想的是楊救貧此人。唔!楊救貧呀楊救貧!你是個心頭之患,得有個好的辦法處置你……。

盧王費盡腦汁,想來想去,可怎麼也想不出一個好辦法來。叫楊救貧以後不再給別人做天子地吧,怕他不聽話。就是對他明講,他當時答應了也沒用。因為他給人做了天子地,你問他,他說不是,別人又不知道是不是,你也沒辦法;待做完天子地就把他抓起來殺了,加個罪名到他頭上是容易的,常言道:紙包不住火。人家知道了會說我以德報怨,給自己落下個不好的名聲。這樣覺得不好,那樣又似乎不妥,如何辦呢?終於他想起了「心腹」福來,唔!也許福來有辦法。於是,他「福來,福來!」喊了兩聲。

盧王有個心腹名叫福來。他辦事得力,極有心計,盧王遇有疑難每每向他問計,福來處理的事情盧王甚為滿意。這次,盧王自己想不出個好辦法便又想到了他。

福來聽得喊聲,趕緊跑來站在主子面前,問:大王呼喚,有何吩咐?

「坐下說話」。盧王指指一旁凳子,說:楊救貧擇的佳地不久將要完工。我想,有個事要趁他在此處理為好。當福來問過「何事要趁他在此處理」後,盧王道:據他說,虔州屬地他所知道的就有十八處天子地,自然還有他沒有發現的。如若以後他把這些佳地都給人葬去,風水蔭應,就不知有多少人為王,多少人稱帝了,這豈不天下大亂、民不安生!我想,此人不除,後患無窮,除一人而安社稷,本王天職。因此,要有個好的辦法處置此事才好。

盧王的意思,福來心領神會,知道是要自己想出個置楊救貧於死地的好法子。他邊點頭邊說:奴才明白,奴才想想。他不愧為「智多星」,他默思片刻便想出了一個「既要當婊子,又能樹牌坊」的「兩全其美」之法,暗中加害。福來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盧王:大王,我的意思是,請人製作一把鴛鴦轉壺,就在風水告竣後以宴謝地理為名,把楊救貧用藥酒鴆死。死後,可叫王府仵作當眾驗屍,說他暴病而亡。這樣,看不出傷痕,誰敢說他不是暴病而亡?如果……如果給他厚葬,更能掩人耳目,也顯我王仁慈。這樣,你看……

嗯!盧王邊聽邊點點頭,說:照你說的,你去辦吧!

福來起身告辭,剛走出幾步。「慢!」,盧王把他叫住。福來迴轉身問:大王,還有何事?盧王道:此事關係重大。他用手向上指指,又向下指指,意思是,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即可。福來一時不明其意,呆呆地站在那裡猜想。盧王怕他誤事,明說:剛才要辦的事,切不可泄露,就是本府中人也不可對其言講。福來應聲:是!大王想的周到。

顯然,楊救貧處在一場殺身之禍當中,要躲過這場災難是難之又難了!

俗話說,吉人自有天相。也是楊救貧命不該絕。就在盧王實施圖謀的時候,竟夜來偶得一夢,夢中見一白髮銀須的老人飄然而至,言道:「唉!楊救貧呀楊救貧!你說錯話了。誰叫你告訴盧王虔州有十八處天子地呀?你給盧王做了天子地,他怕你也給別人做天子地,於宴請地理時用毒酒害你,你當心些才是。」說完,轉眼不見了。這老人是誰?土地神也!

救貧醒來,夢中情景記憶猶新。他將信將疑,心想:我為他擇好地點真穴,他不感報也就是了,反而要加害於我,有此理麼?但想起那老人說的「怕你也給別人做天子地」的話,又覺得有理,不可不信。想到前人說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話,又認為必須防備防備。怎樣防呢?他心急如焚。所謂「急中生智」吧,想來想去終於想得一法:趕緊請人製作了一個牛皮口袋,打算一經被邀赴宴就事先把牛皮口袋套在頸下的衣服之內,把「敬」來的酒傾入牛皮袋中,絕不下肚,以防中毒。

過了一些時日,天子地已經告竣。盧王特設盛宴酬謝地理先生。楊救貧坐了上首客位。盧王親自作陪,說過一些「先生辛苦了」和「感謝楊先生」之類的客套話後,起立舉杯敬酒。救貧察顏觀色,心存疙瘩。見盧王在場,作陪的廖廖無幾,且面色各異,毫無喜慶樣子,知道今日是「宴無好宴」,只因早有準備方顯鎮定自如,從容應付。他把「敬」來的酒,飲時用寬大的衣袖擋住,看似一杯杯飲了,其實是全部傾人了隱藏在衣服之內的牛皮袋中,只是有極少極少的酒在裝樣子飲時隨口涎帶人肚內。盧王哪會料到這著呢?

毒酒的氣味終是有異的。救貧確信盧王謀害,心想:你真如此狠毒!

過了一會,盧王見救貧面不改色,還在敬酒。救貧不飲。盧王道:楊先生,請再干此杯,以後怕沒有一起飲酒的時機了。

救貧怒火中燒,憤恨至極,本想揭其陰謀,轉而想到盧王操著生殺大權,不得不忍耐下來,未曾明言發作。只是一語雙關地說:小民知道大王「好酒」,可惜不勝酒量。我想,以後喝酒的時間多著哩!

盧王不時看看他的「心腹」,心想:嘿!難道你準備的不是毒酒,轉而又觀察救貧,心想:難道你還沒到時候,毒性沒那麼快發作?

救貧見盧王不時看看他的心腹,又不時看看自己,從他異常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在懷疑自己心腹拿來的不是毒酒;他在觀察我飲了毒酒為何沒有發作。略加思索,即捂著肚子假裝「肚痛」,並對盧王說:大王,我為你做了穴天子地,日後必得蔭應,可喜可賀!常言道: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天子地是好,但尚有不足之處應於彌補……否則,風水欠……佳。

盧王聽到救貧說:「尚有不足之處應於彌補」,心裡咯嶝一下,慌了!因為他怕救貧立即死去,自己不知道那裡需要彌補,怎樣彌補。「啊」地一聲,急著問:楊先生,風水那裡需要彌補,怎樣彌補,請明講。

救貧見盧王十分著急,卻故意微彎身子,雙手抿額,過了一會才慢慢抬起頭說:唉!我本想實地指明,奈我身體不適,行動不便。稍停又說:不過,就此相告也是一樣的。

盧王見他說話都喘氣的樣子,心裡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聽說「就此相告也一樣的」才舒了一口氣。點點頭,「唔」一聲,說:哪好,講吧!快講!

救貧道:我說的不足之處就是風水的配合上還有一些事情要做。風水要好,不光龍脈要好,選穴要准,還要各方配合。因此,你需差人從八境台(也稱八景台)到攀高埠的地方挖幾口水井,在龜角尾上面一點的地方裝一乘樁米的碓。此外,還要在田螺嶺不遠處堆一排礱糠,足足用礱糠燃燒三天三夜,以驅凈濁氣。這樣做了,風水就配合好了,就能好上加好,更顯蔭應靈氣。

盧王聽他慢慢講完,把話謹記在心。但怕他還有沒講到的,又問:楊先生,除了你剛才說的以外,還有什麼要做的,講盡言之。

救貧搖搖頭,說:沒有了。那幾件事望大王去辦,越快越好,不可拖延。事情做好了,你就等著蔭應得福。風水已經告竣,下民身體不好,離家日久,有些事也急需回去處理,就此告辭。

盧王心懷鬼胎,以為楊救貧飲下的毒酒已經開始發作,將死無疑,臉上微露得色。聽他說離去,巴不得他走的越快越好,讓他死在府外,既落得個與己無關,又省卻一些麻煩。於是說:「你既家裡有事急於要走,我不便留你。」說完,一聲「來人哪!」。兩名心腹應聲而至,問:大人,有何吩咐?盧王呶呶嘴,說:你倆送楊先生出府。心腹答應「是!」即抬起手指向門外道:楊先生,請吧!

盧王再也不說什麼,顧自背轉身,回後廳去了。

楊救貧挎著包袱,在兩名心腹相送下,裝著有些踉蹌的樣子。一步一歪地出了王府,向東而行。兩名心腹送救貧出府門不遠,屁股一扭,轉身回府,「砰」地一聲關閉了大門。

救貧生怕會出變故,到了東城門還邊走邊回頭觀察,見確無人「盯梢」,即大步流星地逃去……。

其實,那裡是風水有不足之處需要什麼彌補?救貧所說需要彌補的話,是見盧王欲加暗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為他做了好風水,也以他自己的手去壞了那穴風水的辦法。

原來,楊救貧到達虔州隱居崆峒山後,曾數次到過虔州城。經堪察,知道龜角尾屬龍背,裝乘碓,踏得盧王會爛背;八景台屬龍眼,挖幾口井,挖得盧王會瞎眼;田螺嶺一帶屬龍脊,用礱糠燃燒三天,活龍就變成了死龍。

盧王不知道楊救貧會這樣存心報復,救貧走後,他立即差人照著救貧說的去做。結果,風水犯了大忌。龜角尾城牆下兩側的章江和貢江中,在盧王燃燒三天三晚磐糖時竟流了三天三晚血水。

有人云:人為善,千里之內應之;為不善,千里之外責之。盧王謀害楊救貧的事,不很久時間就虔州各地都知道了,人們罵他狼心狗肺了。而楊救貧壞了虔州城一處好風水,卻受到人們贊場。

俗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據說盧王作惡得到了報應,後來他真的瞎了一隻眼,並爛背而死。

盧王「一枕黃梁」,想做皇帝沒有做成,欲害死楊救貧也沒有達到目的,害人反倒害了自己。「裝碓踏龍背,盧王爛了背;龍眼開口井,盧王瞎了眼;點火燒龍脊,活龍變死鱔。」的民謠至今還在贛南各地廣泛流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SLHjm0BMH2_cNUgHvk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