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民生周刊》
新鮮出爐!
2019年11月25日出版 總第295期
《民生周刊》
點擊文章連結,就可以搶先看全文喲!
封面報道
為治理探新路 替群眾解難題
成都信訪「幫你訪」
戳連結導語:封面報道丨為治理探新路、替群眾解難題 成都信訪「幫你訪」
群眾工作之家解難題
《民生周刊》記者 嚴碧華
通過開展人民建議徵集工作,強化事前糾偏和預測預防;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統籌事中協同處置;開展信訪全程代理工作,提高事後解決問題質效。
戳連結從維穩到求解 成都群眾工作之家全覆蓋
春熙夜話 問計於民
《民生周刊》記者 嚴碧華
具有較強參與性、針對性、實效性的「春熙夜話」,深受轄區群眾和商家歡迎,已累計收集意見建議近100條。
戳連結春熙夜話 破解國際化街區治理難題
村裡事 村民議
《民生周刊》記者 嚴碧華
「有了群眾工作之家,群眾反映問題更方便,村兩委了解民情也更及時清楚,更利於快速解決問題,凝聚力量發展。」
戳連結成都白馬村:村裡事 村民議
就近回應、及時反饋、就地解決
打造信訪工作新場景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信訪局局長 林旭
以信訪全程代理、人民建議徵集、矛盾糾紛排解三項機制為抓手,大膽探索、集成創新,積極探索「最多訪一次」改革。
戳連結成都市信訪局局長林旭:打造就近回應、及時反饋、就地解決的信訪工作新場景
中央黨校教授胡建淼:
信訪治理探索具有積極意義
《民生周刊》記者 羅燕
「這些嘗試都具有積極意義,還可以往前嘗試,因為這是一種積極的態度。」
戳連結中央黨校教授胡建淼:信訪治理探索具有積極意義
主編筆記
基層治理合力
嚴碧華
找到了問題的源頭,就要做好基層治理,需要工作重心前移、尋找合力、整合城鄉各類資源去解決。當然,不只是化解矛盾,還有社區發展和鄉村振興,等等,這些都考驗著基層治理能力。
戳連結主編筆記丨基層治理合力
熱評
實習被逼分揀快遞,我們怎樣關愛職校生?
作者 胡印斌(媒體評論員)
職校生能不能有一個放心、誠信、緊張、安全的實習環境,不僅關係到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也關係到他們對這個社會的基本認知。
戳連結實習被逼分揀快遞,我們怎樣關愛職校生?
給「明星村」減減負
作者 申國華(公務員)
只有實事求是,改進作風,尊重農村發展客觀規律,既不拔苗助長,也不深藏不露,避免用「明星村」這個「盆景」損傷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風景」。
戳連結「明星村」當「盆景」已不堪重負,需要減減壓
領導談民生
食品安全治理本質是風險管理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 甘霖
食品安全「防」大於「治」,風險管理是食品安全治理的基本原則,也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戳連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食品安全治理本質是風險管理
精準高質擴大適老食品進口
十二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張秋儉
建立一套進口適老食品安全的長效機制,可能是保持食品工業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長期均衡的根本之道。
戳連結十二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張秋儉:精準高質擴大適老食品進口
關注
北京:全民終身學習進行時
《民生周刊》記者 羅燕
成年人比孩子更需要學習,也更需要現代化。「成年人的價值觀已經形成,很難改變,而且成年人價值觀會影響孩子。」
戳連結北京:全民終身學習進行時
讓足球成為臨泉一種生活方式
《民生周刊》記者 鄭智維
「創辦俱樂部的終極目的是希望讓足球成為臨泉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單純為了比賽。」
戳連結志匡俱樂部:讓足球成為臨泉一種生活方式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黃浩明:
慈善組織引領社會向善
《民生周刊》記者 劉燁燁
「中國慈善組織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正引領整個社會的文明與進步。」
戳連結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黃浩明:慈善組織引領社會向善
大醫精誠 公益為民
——2019 首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圓滿舉行
馬海濤
首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不僅是業界內思想的碰撞,資源共享的平台,還打開了醫療領域、公益領域與大眾交流的一扇窗。
戳連結大醫精誠 公益為民——2019 首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圓滿舉行
懷遠:十大工程夯實脫貧基礎
《民生周刊》記者 鄭智維
「圍繞建立健全穩定長效脫貧機制,重視脫貧線邊緣戶和非貧困村的發展,建立防範返貧機制,從而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達到『兩不愁三保障』。」
戳連結安徽懷遠:十大工程夯實脫貧基礎
這條求醫路,她走了十年
《民生周刊》記者 賈偉
「對於年輕的腫瘤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而言,接受放療、化療之前,通過輔助生殖技術保留其生育能力,這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戳連結患癌女孩兒為做媽媽求醫十年,終於將要盼來新生命
全國商業消防與安全協會會長劉有千:
行業自律,營造商業消防好形勢
《民生周刊》記者 鄭智維
針對商貿流通領域安全形勢,解決問題關鍵還是要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的「紅線」意識、「底線」思維和安全發展觀念。
戳連結全國商業消防與安全協會會長劉有千:行業自律,營造商業消防好形勢
治大貨車改裝 根本在治超
《民生周刊》記者 于海軍
要想治理貨車改裝問題,根本上還是要治超,超載超限禁不住,改裝就會有巨大需求,就仍會有違法事情發生。
戳連結大貨車改裝已成完整產業鏈,整治根本在於治理超載
調查
巴彥棚改「難言之隱」
《民生周刊》記者 鄭旭 郭鵬
面對「吊棚改片區老百姓胃口,就是在漠視群眾利益」的批評和指責,
巴彥縣有關部門認為當地棚改需要「量力而行」。
戳連結黑龍江巴彥縣:百姓住進「自來水管子不怕凍」的棚改房為何那麼難?
特別報道
緊抓機遇 揚帆起航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保健協會榮譽理事長、
中國衛生監督協會會長張鳳樓:
我認為,中國的健康產業對於拉動內需、擴大就業、增值稅收、增強人民體質、減少醫療費用開支、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發揮著無可代替的作用。因此,我希望從事大健康產業,發展大健康產業,要綜合施治、多措並舉,努力把中國的健康產業培養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第一,要以創新引領健康產業發展。第二,要以改革開放推動健康產業發展。第三,要以政策支持健康產業發展。
戳連結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保健協會榮譽理事長、中國衛生監督協會會長張鳳樓:緊抓機遇 揚帆起航
共同為健康中國奮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
張為佳:
權威機構發布,目前我們的健康預期壽命是68.7歲,和77歲的預期壽命相比,我們大概有8年多是要帶病生存的。因此如何首先讓不得病,然後得小病不得大病,這也是健康行業從業者及企業家應該關注的。按照供給側的要求,我們供給是不足的,社會的需求是強勁的,我們在健康方面確實迎來了一個新的機遇。願各位在事業上能夠有大的發展,為健康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戳連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張為佳:共同為健康中國奮鬥
健康產業需健康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
1958年我們曾經提出一個口號,叫讓高血壓低頭,讓腫瘤讓路。那時候高血壓病人是3000萬,占總人口比例5.1%,現在60年過去了,高血壓病人已經增加到2.9億,占總人口比例28.5%。60年,高血壓不僅沒低頭,頭抬得更高了。腫瘤不僅沒讓路,腫瘤醫院周邊的道路更堵了。另一種說法,白領年輕人當中76%亞健康。所以怎麼提高健康問題,這是整個民族、整個社會所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建設全面小康一個重大的社會課題。
戳連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健康產業需健康發展
健康是管出來的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郭清:
健康管理,我們需要首先要每個人了解自己的健康,你要關心和了解自己的健康,這是第一步要做的。第二步要比較準確地評價我們的健康狀態,比如不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或者疾病狀態,你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你的危險因素是什麼?第三步就是我們有了前面兩步作為積累和基礎以後,要改善和促進健康。
戳連結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郭清:健康是管出來的
智庫
農村「空心化」再認識
國務院參事室一司三處處長,掛職任吉林省龍井市委常委、副市長 楊文軍
不能對農村「空心化」束手無策,也不應把農村發展滯後的問題一味地、一股腦地歸咎於「空心化」。面對「空心化」不應表現出畏難情緒,視「空心化」為「老大難」。農村「空心化」現象並不可怕,也並非無解。廣袤大地仍然蘊藏無限生機和活力,現代農業仍然擁有無盡前景和可能,廣大農村仍然擁有無窮潛力和後勁,億萬農民仍然擁有無比巨大的智慧和創造力。
戳連結農村「空心化」是客觀事實,但不是「老大難」,更是新機遇
揚州創新鄉村善治之路
江蘇省揚州市民政局辦公室 曾漳龍
社會治理的重心在基層,著力夯實基層基礎,創新基層治理,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內在要求。中央有要求,地方有實踐。近年來,揚州市圍繞鄉村治理的「四化」目標,以特色為導向,以村情為基礎,在全市農村社區大力實施「一村一品」工程,將城市社區的成功經驗引入試點村,積極構建「村(社區)搭建平台、社會組織承接、專業社工融入」的「三社聯動」工作機制,推動了鄉村治理的高質量發展,為基層農村社會治理提供了可複製推廣的「揚州經驗」,打造了新時代鄉村善治的「揚州樣板」。
戳連結揚州創新鄉村善治之路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責任編輯:劉燁燁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QwWq24BMH2_cNUglwz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