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主演的第一部大銀幕作品《南方車站的聚會》即將12月6號在國內上映了,電影還入圍了今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胡歌很重視這部作品,而作為胡歌第一部擔任主角的電影,胡椒(胡歌的粉絲稱號)都希望能夠給予胡歌這部電影最大的支持。所以選擇了集資應援。
為了幫胡歌的新電影應援,胡椒們在6月成立了觀影團@古月哥欠觀影團,並在7月開啟了集資應援活動。
7月6日,@古月哥欠觀影團 在微博宣布:
第一階段應援目標(16.8萬),用於在全國多個大中型城市開展包場,部分預售場次贈票,以及相關應援材料製作;
第二階段應援目標(52萬),用於購買更多地區的電影票贈送給粉絲和對電影感興趣的觀眾,以及線上活動相關禮品的製作。
但胡歌知道後並不支持這樣的集資應援方式,因這樣的行為違背了胡歌強調理智追星的初衷。昨晚,@古月哥欠觀影團發布微博稱,將發起退款。不少胡椒表示不解。
胡歌也在這條微博底下發表圖片評論,胡歌稱,自己一向不認同、不支持粉絲集資應援,作為演員,自己有對這份職業的敬畏,更有對電影藝術的尊重,不希望通過其它特殊方式製造盛世假象」。但是不反對粉絲可以買電影票觀看,或者包場支持。他感激不盡,除此反對任何「非常規操作」。
胡歌還對粉絲說:「胡椒對我的心意和感情是無法、也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我希望我們能夠更加長遠地、健康地走下去,我們不僅要有溫度,更要有風骨,演技好不好作品行不行,我自己負責,自己承擔,贏要光彩,輸不丟人。」
#胡歌不支持粉絲集資應援#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支持的、反對的聲音都有,究竟該如何看待類似的粉絲集資應援行為?
1、無人監管審核的集資
最終背鍋的還不是你愛豆
粉圈有句名言:你我本無緣,全靠我花錢,此話正是應援的最好寫照。
應援文化起源於日本,興盛於韓國,發揚光大於中國。近年來,「集資」儼然成為了飯圈「必修課」。粉絲後援會的「應援」、「集資」是指把資金彙集起來,方便統一進行合理的資金安排,拿大錢辦大事,更有效率。
去年鄧論憑藉電視劇《香蜜沉沉燼如煙》瘋狂圈粉,卻因粉絲後援會起火而陷入輿論漩渦。
理由是鄧倫主演的《我的真朋友》殺青,為慶祝偶像階段性圓滿收工,鄧倫全球後援會隨即籌備集資應援,728位粉絲共集資9萬元。
(補:殺青應援這個在粉圈是很正常的一種應援,通常舉行的殺青宴的時候,演員的粉絲都會集資應援,有些粉絲會為偶像買廣告大屏來宣傳,有的會布置一下發布會會場等活動,來慶祝愛豆殺青和答謝劇組工作人員。)
但鄧倫的殺青宴竟然是後援隊應援的一桌又一桌的燒餅,應援現場的照片曝光後卻引起大量粉絲的不滿。
並不是說燒餅怎麼樣了,粉絲應援也不一定是要高大上什麼的,但是要知道這次應援的資金是9萬元,粉絲們一臉懵,9萬塊的集資費用就用來買一堆餅,錢都去了那裡?後援會必須給出一個說法。
就此,鄧論全球後援會就「燒餅宴」作出澄清:「分會原本準備了應援餐車,但因為古鎮外來車輛無法駛入,所以就預備了當地有特色的特產點心給劇組的群演和工作人員。這些物品是放在飯店內供大家食用,並沒有擺台在外面,另外再加甜品台和依雲/巴黎水以及各種水果。」
粉絲並不買帳,這條微博下迅速累積充滿憤懣的回應。「就那燒餅,一萬塊我能給你裝一卡車,順便附贈個燒餅師傅過去,現場做!」,還有經路人科普,這個燒餅叫「襪底酥」,十塊錢一包便宜的很。
而且桌上的這些水,粉絲說是他們自己去買的,因為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還有粉絲說桌上的碗都還是破的。
因為這波解釋沒得不到大家的認可,於是後援會曬出了其他的應援物品。
當晚11點50分,鄧倫主動在個人微博發聲,以期平復各方怒氣:「感謝所有愛我的人,感謝今天遠道而來的你們......你們所有所有所有的愛,我全部都收到了。溫暖、幸福、開心……」還配了兩個愛心表情。
事實證明,站出來回應的鄧倫成了冤大頭。關鍵後援會不作為本來就被嘲不說,還被私生diss說只值一個燒餅還讓鄧倫簽完了所有的to簽。
不過愛豆親自出面安撫似乎也沒有平息粉絲的怒火,將矛頭紛紛對準了後援會管理層。
24小時後,鄧倫全球後援會公布了應援禮物報告和帳目明細。不過卻被粉絲指出帳單明細漏洞百出,好幾個數字還算錯了;
另外說送的LAMER化妝品套裝禮盒從慣常的綠色變成詭異的藍色;Goyard斜挎包鄧倫早在7月份就背過且市面早已斷貨;甜品台帳單是殺青日期後創建;化妝品不在專賣店購買而是從微店代購……
那個所送的奢飾品包包也是鄧倫自己有的,早幾個月還背過,現在說送只是為了平帳,刷鍋給藝人;
樁樁件件,粉絲列舉的清清楚楚。
鋪天蓋地的質疑之下,鄧倫全球後援會發布最終說明:1、上海分會、副會長會引咎辭職;2、管理組就地解散,重新整頓並制定新的後援會管理章程;3、各個工作組繼續招募,擇優而用,能力次者退之;4、關於VIP會費,目前暫停入會,接受大家退會退VIP群。
這種奇葩的鬧劇,最終受害的誰?還是粉絲和偶像,粉絲傷了心,偶像丟了面子,怎麼算都不是一個划算的買賣。
受韓流文化影響,國內粉絲應援已經是常態,而集資應援出現紕漏的也不止此一例。
粉絲出於喜愛去花錢為藝人宣傳,如果粉絲應援做好了自然是好事,但是如今集資亂象層出不窮,在沒有有效監管和有效審核的機制下,一旦出一點紕漏,這些不好的影響都會反噬到藝人身上,為藝人帶來負面影響。
2、集資資金去向不明
不良攀比之風真的很嚴重
和十幾年前粉絲通過手機簡訊投票來支持選修明星不同,從去年起,粉絲集資打卡成了選秀節目的常規項目。
還是去年暑期大熱的《創造101》是一檔充分挖掘應援文化的節目,按照節目組設計的投票規則,眾多粉絲全程參與了偶像塑造的過程,為了讓自己喜歡的成員搶占C位(核心位置)、進入女團,光投票一項就需要粉絲們不惜重金在騰訊視頻、OPPO通道等平台購買最高投票權限;為了讓自己喜歡的成員集聚人氣,還需要積極鼓動身邊人幫忙在微博打榜……
在101女團的成團之路上,粉絲們也是一路「出錢出力」。
進入《創造101》最終決賽的22名選手中,有9名集資金額超過百萬元,截至決賽當日,其公開集資總額超4000萬元。孟美岐更是打破單人集資紀錄,集資高達1200萬元。
不過這檔節目也曾陷入集資應援風波,比賽期間為競選出道名額,由不同粉絲主體發起的應援活動層出不窮,卻被爆料出某選手的「粉頭」攜百萬集資款項出逃,喜提海景房的醜聞。
在粉絲內部,「凡籌款必貪錢、賽後總要撕帳」的說法似乎成為共識。巨額資金去向不明,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集資應援這一行為的風險性。
龐大的基數下,少則數千元,多則數千萬元的應援集資,最後都去了哪裡呢?沒有人知道。
粉絲圈中「集資應援」現象早已成潛規則,但幾乎每次活動結束都會出現帳目不清的「財務糾紛」,搞的粉絲團內部烏煙瘴氣,一位粉絲坦誠地說:「試問,誰會抱著幾十萬、幾百萬突然降臨的財富不動心呢?稍有雜念攜款潛逃的人,你都能理解他當時難以壓抑的慾望吧。」
還有今年的《創造營2019》,6月8日下午,就有一位選手的粉絲質問其愛豆後援會,線下應援的「排面」完全不夠,粉絲集資的500多萬元都花在了哪裡?
對此,後援會昨天下午給出了一個線下明細清單,稱大螢幕加上現場應援共計花費3.3萬元。還宣布,將進行正常換屆整改,並會在之後公布資金明細。
然而,不少粉絲質疑,在「出道」第一天就換屆,是否「卷錢跑路」了?
像吳亦凡、鹿晗、宋茜都收到過粉絲們贈送的「奢侈品」。「粉頭」收集現金,統一購物,而這樣的集資購物其實已經存在一定的風險,一旦「粉頭」見利忘義,捲款潛逃的可能性自然很大。
由於「集資」這件事本身,從法律層面來講,就處於灰色地帶。而且流程不透明,款項管理混亂,也無人監管,全靠「信任」和「用愛發電」。
在這個過程當中,財務監管、財務公開變得十分重要,因而有一個優秀的負責且不貪財的財務顯得更重要了?粉絲因為集資跑路而進行維權的案件比較少見,但其實是可以維權的。
還有攀比之風:為愛豆買遊艇、買飛機、買別墅這些令人咋舌的新聞你一定不陌生。
還有粉圈裡的攀比更嚴重:你愛豆時裝周去了嗎?是品牌邀請還是雜誌帶去的?是代言人還是形象大使抑或品牌摯友,title絕對不能馬虎,一定要拎得清。芭莎盛宴有沒有穿超前款?大合照是C位嗎?出演的電影電視劇,是否是一番?海報的位置是否最大?主演的電視劇首播收視率有沒有破1等等。
而且愛豆慶生規模一年比一年大,開銷也一年比一年天價,這背後夾雜的粉絲的虛榮心和血汗錢。
正是因為線上線下應援無所不用其極,導致漸漸開始帶壞了娛樂圈的風氣。
3、粉絲「造星」不惜網貸
還提前透支了自己的生活
過去,粉絲追星主要通過支持作品,最大開銷也無非就是多囤積幾張專輯。但在粉絲經濟興起逐漸引領市場之後,粉絲的力量和權利就越來越大,攀比心也日益加重。
目前粉絲集資平台分為主打「應援」的和主打「眾籌」的兩種。粉絲集資方式基本通過微博或粉絲群的渠道,在微博發布集資的粉絲站會留下支付方式,主要為支付寶或OwhatApp。
主打「應援」的粉絲集資平台,提供各種應援商品,小到周邊製作,大到地鐵、大巴、機場的廣告投放等,每種應援形式被視為一件商品,此類平台盈利主要來源於差價。
而主打「眾籌」的粉絲集資平台,則以各種主題活動幫助粉絲籌集資金,此類平台則好比資金託管方,盈利模式主要靠眾籌抽成。有粉絲稱,每個眾籌平台抽成點不一樣,有的是3%,有的低於3%。
於是時下的應援又分線上和線下兩種。
在《偶像練習生》決賽當天,偶練前二十名的粉絲在owhat上的公開集資金額,加上未公開數目,預估整體金額超過2000萬,最高一項是蔡徐坤粉絲的集資,超過200萬。
還有今年由騰訊視頻出品的大型青年團訓節目《創造營2019》,為了給自己心中的偶像爭取到一個好名次,使其成功「成團」「出道」,粉絲們省吃儉用、集資應援,高人氣選手不到一天就突破百萬。
這些應援的人之中,不乏學生黨、未成年。
在創造營總決賽前幾小時,有粉絲目去各家「超話」(微博上粉絲的主要集聚地)逛了一圈,粉絲們都打了「雞血」作最後衝刺。
「哥哥只有我們了。」
「求求大家all in,讓哥哥出道吧!」
「反正沒錢就,里外不是人。」
……
這樣的話術配上哭泣表情,再加上攀比風氣,很容易讓粉絲對偶像產生愛憐心態,繼而投入更多金錢、時間、精力,換取一個好名次。
這熱血勁,看得小銀子我老複雜了,估計當年中考和高考他們都沒這麼拼。
《創造營2019》決賽前,有網友曝光,選手粉絲瘋狂集資,許多學生黨透支生活費送哥哥出道,甚至不惜動用花唄、白條等網絡借貸:
粉絲網貸集資,這樣的行為一經曝光後,各家後援會相繼發布公告,稱自家一直號召理性打投、量力而為。
請大家都理智點吧,你們捐的這些錢,最後也不會給你們偶像的。更慘的是,若果沒有人監管,誰也不知道後援會會長是幹什麼來的。
比如這個《創造營2019》里1999年的於浩然,被自己的後援會會長(粉絲頭目)搞到淘汰的明星,只此一家~
首先,我們先了解下這位小哥哥,要說他帥到什麼程度呢?
沒多帥,也就是「即使壓根沒上場但他坐在那我就能一眼看到他」的那種吧
於浩然擁有的不僅舞台上好看的外表和搞笑的舞蹈,更珍貴的是他健康自信通透的人格結構。
雖說業務水平稍微有些不盡人意,但憑藉他的顏值與直拍播放732萬的超高熱度。多留幾輪還是可以接受的,為何一下就從39名滑到55名以外被淘汰呢?
一切都要從他的後援會說起。眼看著於浩然的排名直線下降,無奈於浩然的粉絲後援會十分佛系。
其實不是粉絲佛系,而是後援會會長佛系。要知道購買一箱指定品牌酸奶就可以得到4票,比起普通投票,相當於1票抵4票。會長對給於浩然投票不上心,還阻攔粉絲買票、投票。導致於浩然從第21名降至57名,在55強晉級中慘遭淘汰。
如果沒有組織投奶票,那粉絲用來投奶票的集資又花到了哪裡呢?
會長在其職而未有所為,第一次偶像去公演時後援會拿到了節目的贈票,可以到現場應援,但是後援會會長卻以第一次為由選擇自己去。
後發現她並沒有到場,追責時又說把票給了另一位後援會負責人,最後通過後期公布的微博id,才發現所謂的另一位負責人,並不是於浩然的粉絲。
並且還被粉絲挖出,會長在於浩然淘汰的第二天,就在自己的朋友圈發了其他藝人的照片。在新發出的贊助廣告中,還帶有《創造營2019》其他選手的水印。
正經打投組不會去研究一下投票規則嗎?
即使這麼出圈,位次還連續幾期一直往下掉,真的不覺得異常嗎?
這位後援會會長皮下到底是什麼品種的神仙?
缺乏粉絲會領導該有的遠見和頭腦,業務能力堪憂就不說了,他心中又滿是小九九,從第一場公演私自處理贈票到阻止粉絲打投、給粉絲洗腦於浩然不會被淘汰,並控評微博話題,影響於浩然熱度等。如果是真粉,那這簡直是前所未見的智熄操作,於浩然簡直不能更慘。
最後,這件事以後援會會長辭任並將帳號轉交給別人運營作為了結,可以看到,後援會的頭像已經換成黑白色,也刪除了所以的微博內容,只留下道歉的那條。
只是,他可以當甩手掌柜一拍屁股轉身走人,而於浩然失去的,卻是前途。雖然不知道於浩然未來還有沒有可能出道,但是他未來會永遠地留下了這個遺憾。
4、正能量應援也有
公益應援來了解一下
「金錢應援」在這個追星狂熱的時代已經屢見不鮮。近期,一種新的應援方式出現了,它就是「公益應援」。
「公益應援」顧名思義,就是粉絲們以做公益的方式來為自己的偶像應援。粉絲採取主動的姿態以明星之名發起公益行動,其規模已經超越以往,成為當今明星公益的主流形式之一,成為助力中國公益發展的新力量。而一些新時代成長起來的愛豆們也逐漸意識到名聲背後是更重的社會責任。
他們參與公益事業的方式也逐漸由傳統的直接捐錢捐物、代言公益活動、拍攝公益廣告走向自己成立個人基金會,開拓自己的公益項目,帶領粉絲一起做公益,漸漸呈現出持續性、多樣化與專業化的特點。
康康因為朱一龍生活中熱衷參加公益活動,粉絲們出於對偶像的喜愛和支持,於2018年7月16日成立了「朱一龍公益應援個站」,做力所能及的公益。
朱一龍公益應援個站的第一次公益活動,便是通過朱一龍的專屬渠道,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購買了416份午餐,再之後又購買了1416份午餐,幫助孩子遠離飢餓。還聯合愛心衣櫥和京東公益捐贈善款達10888元,為湖北省13所山區學校送去體育包,圓了600餘名孩子的體育夢。
朱一龍不僅僅是自己熱愛公益,還不斷地帶動粉絲一起。讓粉絲覺得愛偶像,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一起做公益,更好地傳遞正能量。
還比如00後偶像王源的粉絲為了響應他的號召,跟隨其腳步,有組織有紀律地在全球各地開展以公益為主題的應援活動。
2017年,王源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年教育使者出席「2017年鄉村校長論壇」,在發表演講時表示「改善鄉村教育,不能沒有網絡。」王源的粉絲們聽後便立刻組織起來,為貧困偏遠地區捐建了一座信號塔,並命名為「王源信號站」。
除此之外,在王源工作室發布王源粉絲進行「公益應援」的不完全統計名單中,已有30多項公益應援項目,包括捐建體育園地,開展公益交響音樂會,為鄉村小學建多媒體報告廳,實地探訪敬老院,建立山區公益圖書室,助養大熊貓以及捐贈愛心午餐,幫助西藏地區200位白內障老人重見光明等,王源的粉絲們盡一切可能在當地為身邊的人送去溫暖。
因為王源的一句「粉絲們不要花錢去做應援了,因為大家賺錢都不容易,多多做做公益。」於是世界各地的粉絲便以王源之名做公益,捐助現金、食品、衣服、圖書、學習用品等,幫助學生、聾兒、老人等弱勢群體。
而易烊千璽14歲開始做公益,這份滿滿的正能量被粉絲們延續。
2015年6月1日聯合幾位志同道合的粉絲髮起創立了「易烊千璽V公益」,旨在通過從微不足道的慈善公益之事著手,以偶像之名,行公益之事,聚微薄之力,助愛心公益。易烊千璽V公益組織過去三年來號召並發起了大大小小190多場公益活動,向社會捐贈物資總額達200餘萬元,其中最具代表的品牌公益項目「千璽林」已累計捐贈善款超100萬元。
為了更好地支持偶像,並將公益項目做得更加可持續,2016年6月14日,由易烊千璽V公益申請,在中國綠化基金會下設立了「千度暖烊公益基金」,這是首個「00後」粉絲公益基金,也是中國綠化基金會平台上設立的第一支由民間公益粉絲團發起並負責管理運營的公益基金,倡議和影響更多的人,特別是「90後」「00後」青少年關注中國的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關注綠色。
很好的一點就是易烊千璽家公益不存在集資狀況,希望小學希望醫院包括「千璽林」項目都是直接與項目方合作。散粉做公益也是直接在公益平台發起的連結上捐款,也有人員在進行後續進展的跟進。
「公益應援」的出現引領追星團體走進新粉絲時代,同樣,偶像的力量也不容小覷。提到李冰冰,大家會聯想到環保;提到陳坤,大家會聯想到「行走的力量」……公益似乎已經成為偶像內涵重要的一部分,也正因為他們的堅持和影響,讓公益應援成為可能。
這些偶像們在一定程度上被粉絲作為某種意義上的人生燈塔,他們正確的引導粉絲用合理、溫和的方式應援,在自己身體力行做公益的同時,也帶動自己的粉絲用公益應援的方式關心社會、改善環境,傳遞正能量,成為了履行社會責任的榜樣。
然而,在實際的公益項目執行過程中,除了「一腔熱情」,還需重點考量項目落地的可持續性。由於粉絲組織不具有約束力,天然具有鬆散屬性,因此在項目運行過程中容易帶來隱患。
且不論出發點如何,能在廣泛粉絲群中收穫大筆資金用於公益用途,目的總歸是好的,但是由於這些資金的來源方式多樣,也給了「有心人」操作空間。
比如財務透明度、錢款去向、受惠人核定等環節存在隱患。而且若粉絲團找非正規機構合作公益項目,很容易陷入被動,出現被欺騙和難以維權等。雖然有些合作方會允許粉絲參與全程,但因為時間問題或者無法直接聯繫受助方,有些粉絲很難做進一步的跟蹤和落實,這個過程很被動。
除了粉頭之外,覬覦粉絲公益這塊香餑餑的還有生意人。粉絲有時候無暇或無心顧及項目的細節,但又有做公益的需求,於是便有人以公益應援為名將其發展成為一門生意,靠包辦公益項目獲取中間費用。真想感嘆一句,真的是啥「產業鏈」都有。
不過不選擇正規渠道或者方式進行的公益應援,以後爆出問題那可是直接就能把自己的愛豆分分鐘送上熱搜的,而且很可能被官方發文點名。所以需謹慎呀更謹慎。
說到粉絲公益的專業性引導,以李宇春的「玉米愛心基金」為例,這是我國首個由歌迷捐設和命名的專項基金。在眾多「玉米」的倡導和李宇春的支持下,該基金於2006年3月19日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設立。每年李宇春生日前後,眾多「玉米」都以向「玉米愛心基金」捐款的形式慶祝李宇春的生日,至今已有13年。
在貧困地區援建博愛衛生站,幫助當地老百姓在家門口看病;培訓聽障兒童接受康復訓練,幫助他們聽到愛的聲音;在災難發生時幫助受災群眾送去溫暖的問候……這已經成為玉米愛心基金每年都在開展的固定工作內容。
在今年3月10日,又新增一項公益內容,玉米愛心基金啟動了「黃房子(The Yellow House)」美學啟蒙公益項目,旨在通過向鄉村學校援建藝術教室、捐贈美育設備和教材、組織美學課程和活動等形式,為信息相對閉塞、條件相對落後的鄉村學校的孩子們進行美學和藝術啟蒙。
為支持該項目,李宇春在自己生日當天再次向基金捐贈100萬元,用於首批項目的實施。李宇春的粉絲們也紛紛在李宇春生日前後以310元、31元、3.1元等象徵生日的金額向基金捐贈,每個粉絲都量力而行,為偶像為公益出一份力。
據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3月12日,玉米愛心基金已累計募集捐款近1700萬元。基金資助範圍先後涉及重症患兒、聽障兒童、博愛衛生院(站)、博愛新村、博愛學校、賑濟救災等多方面,直接受益人數超60000人。
不過話說回來,小銀子我其實是很支持這種公益應援的,很有意義,造福他人也造福自家飯圈和偶像的正面形象。
結語:
從來不反對追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你可以不喜歡,但請不要覺得別人的愛好低人一等並且當面揶揄。追星原本是件簡單又快樂的事情。
但應援的話要看什麼應援,還得量力而行。粉絲應援的本質,可以說是一種情感消費。粉絲花錢應援偶像,「買」來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喜悅,偶像因粉絲的應援進步一寸,粉絲們也能收穫一寸成就感和快樂。只要圈地自萌、合理合法,不把飯圈文化那一套帶過來,不將花錢數與真愛粉畫等號,把集資應援變成強迫逼捐,甚至成了少數粉頭的血賺生意,那麼它就是個體自由,旁人也不必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手畫腳,說一些正確的廢話來剝奪他人的權利。另外粉絲集資還是應更理智、更公開、更謹慎一些。
而且追星不是全部,生活才是全部。
不過有些選秀真的是三觀不正,看這樣的節目最好就是不當任何人的粉絲,路人最高貴,一旦喜歡上哪個就被套路了,選手都是棋子,節目組各種操作層出不窮,鏡頭量周排名什麼的是明面上催錢催票,暗地裡還會不停放所謂內部消息說這個選手要掉了,那個人的粉絲不夠努力什麼的。
但是一旦入坑就被節目的奮鬥努力這些口號激得不甘心放棄,一邊罵詐騙一邊掏錢,但是被路人嘲的只有粉絲和藝人。
喜歡一個明星應該是喜歡什麼呢?我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答案。但如果喜歡的過程中充斥著勞神傷財各種攀比的話,追到最後,你是不是都忘記了自己是為什麼喜歡他的初心了?
胡歌的舉動,我作為一個關注他的路人粉並不驚訝也很樂於接受。在這流量娛樂至上的時代,老胡是那個堅守自我,積極向上,不遺餘力發光發熱的人。不管是公益路上的他還是大熒幕前的他,都一樣值得我們的喜愛。
而且老胡其實這也算是變相對粉絲的一種保護行為,他是真的在為粉絲考慮的。集資是粉絲手裡的錢全部聚集到一個站姐、粉頭、後援會手裡,然後拿著幾十萬給你算支出明細。參與集資的很多是經濟還沒有獨立的學生,老胡估計也怕粉絲跟風亂花自己的血汗錢。就像上面我寫到的,恐怕你花出去的錢最後可能讓站姐住上了海景房。真要支持他,就去買電影票吧。
所以這些事,真的都要明星本人親自抵制風氣才能好。
就像劉詩詩《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電影上映前,粉絲想盡點力,就組織了集資應援。
被劉詩詩知道後,立刻叫停。
追星其實就是在追理想的自己,做愛豆靈魂上的同路人。只有成為更好的自己,也許才是追星最有意義的附贈禮物。
也就是等你哪天到達了目標,你自然能很有底氣得站到他面前,說「看,我很喜歡你,所以我讓自己變得很優秀。」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
小銀子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