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10日24時,累計新冠病毒肺炎確診病例42638例,累計死亡病例1016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996例,現有疑似病例21675例。
在此溫馨提示「全民夜讀」的聽友們,近期不要參加大型聚會,少去人群聚集處,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內通風。
文/寧境寧
母親83歲那年住院半年多,從母親住院開始,家裡的生活變得兵荒馬亂。
每天天不亮用輪椅推著患腦退化症十多年、行走不便的父親,迎著春末微涼的晨風,讓閉著眼還想睡的女兒站在輪椅腳踏內側,依靠在外公腿上,我們就要離開家,花兩個小時到醫院;每天晚上,我們三個坐最後一班公交車從醫院往家折返。
直到有一天母親的一句話讓我豁然開朗,終生銘記,她說:「越是大事兒來了越不能著急忙慌,要靜下心踏踏實實地干最該乾的事兒,一家人一起,什麼樣的坎兒都能闖過去。」
就是那天晚上,在回家的公交車上,按事情輕重緩急列單子,我開始有條不紊地安排生活和工作。
後面的五個多月,雖然依舊是披星戴月,早出晚歸,但是,心裡有譜,沒了無端的焦慮,就充滿了希望和力量。無論碰上誰,哪怕是個陌生人,我都送上一個由衷的笑容。
真實的生活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風來了,雨來了,我們就風裡雨里走一程好了。只有經歷過磨礪,心才會更強健。不被生活壓垮的人就能跨越大大小小的溝溝坎坎,穿過困苦,迎來更好的生活。
這些天因為疫情呆在家裡,小女兒想知道大街上是不是真的空無一人,一直追問為什麼一個冠狀病毒就讓所有的人如臨大敵,安安靜靜地呆在家裡面,生活沒了節奏感,她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有沒有變得更好了。
我告訴她大街上人是少了,但是,很多她不知道的地方,人比往常多了,那裡夜以繼日,節奏比平時還要快。有很多叔叔阿姨在自己的崗位上在默默地連軸轉,世界也正在慢慢變得更好。
我從網上找照片給女兒看,乍一看,她說照片上的人都看不清臉不知道是誰,繼而她說從衣著上分辨有醫生,護士,警察,環衛工,看不出來的那幾個人,她肯定地猜測「一定是幫忙控制疫情的人」。
是的,照片里那一排十幾個人,帶著口罩,就那麼樸實地站著,沒有人凹造型,裡面還有特警,協警,城管,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為百姓保平安」小分隊。
疫情期間,中華大地上,這樣沒日沒夜地奮戰在一線的小分隊不知道有多少,這些在疫情面前邁出一步去執勤的平凡人,就是頂天立地的英雄。
好漢不必身形偉岸,只要肩上有擔當,不論男生還是女生都是真英雄。
武漢街上絕大部分餐館現在都關了門,但90後老闆娘邱貝文的餐館還開著。「24小時為一線醫護人員送餐。」兩葷一素,就算是一份盒飯也給送到手。
在疫情籠罩的城市下,他們選擇留了下來。
有人問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說:「我想做這個事兒。」
疫情面前見人性,小姑娘的心比金子還珍貴,還閃亮。她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那個崗位因為有她而彌足珍貴。
其實,在這個特殊的時候,快遞、外賣員、清潔工……有很多人都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維護著一座城市的正常運作。
他們做著平凡的工作,心中卻藏有大愛。有他們在,城市不會死寂,不會沉淪,城市只是按下了「暫停鍵」。
2月2日火神山如約建成,10天時間,7000名施工人員在現場沒日沒夜,拿命在拼。
山西小伙劉英傑,1月27號下午同自己幾個朋友一起,日夜兼程,驅車十幾個小時,行程近八百公里,趕在28日凌晨一點到達火神山醫院項目工地。
臨行前,大家向單位遞上了一份請戰書。簡單的幾句話,甚至沒有談薪酬,8個小伙子,在請戰書上蓋上了手印。
趕到武漢時,顧不上舟車勞頓,28日清晨6點,他們就投入到建設當中去。一天24小時,2班倒,這批忙完,下一批跟上。
泥地、水管、板房頂就是床,睏了就直接躺在泥地里眯一會兒,起來接著干。
別人讓他多休息一會,他說,「能提前1分鐘交工,就能提前一分鐘救治病人。」這就是火神山工地上的他們。
當被問及為什麼要來時,劉英傑說:「我爸爸在汶川地震也曾趕去支援。」
哪有什麼「基建狂魔」,不過都是樸實俠義的逆行者,他們都在圓我們兒時的江湖武俠夢。過去的十天裡,這七千人,在工地里忙碌著,身上落滿了灰,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和死神搶時間的他們,是最帥的。
河南嵩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嵩縣的閆莊鎮竹園溝村,是個大蔥種植村。
年前大家的大蔥賣得不是很好,只賣出去了兩成,原本打算年後繼續上市賣。但當大伙兒看電視得知武漢陷入疫情,村民自發找到村書記,想給武漢捐點物資。
因為聯繫不到刨蔥機械,於是,300多個村民徒手硬拔了3天,刨了十萬斤大蔥送到武漢。
這個數字夾在幾億幾十億的捐贈數字里,並不起眼。但這是他們能掏出來的最好的東西,也是他們能掏出來的全部了。
河南下雪了,地上路滑。司機師傅你們開車一定要慢點,一定要平安回來。
疫情無情人有情,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武漢人民遭受的痛苦,全國人民感同身受,我們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運送醫療物資的車輛經過收費站,工作人員交還卡給大車司機後起來敬禮:「您辛苦了!」
其實,我們也要向這位工作人員致敬!正是他們這些堅守崗位的人,保證了各個部門順暢地運轉。
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需要去戰鬥的不只是醫生、護士、軍人,這也不是一場只屬於醫生、護士、軍人的戰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戰士,我們每一個人的行動都關乎戰爭何時取勝。
穩下心就能打勝仗,各司其職,盡職盡責,做該做的事,少出門,阻斷感染鏈,就算在家隔離也是一種戰鬥。
我們的大中國就是一個家,中華兒女都愛她。而最真實的愛就是干好最該乾的事兒,一絲不苟,按令而行,在困境中堅守,永不放棄,積極努力,有付出就有希望,有奮鬥就能點亮希望的光。
走過寒冬春會來,讓我們一邊埋頭苦幹,一邊靜靜期待。
主播:雪梅
四川省達州市廣播電視台新聞廣播主持人
願用有溫度的聲音為世界增添一抹暖意和陽光
文章來源:寧境寧(ID:znyfhyzx1931)
作者:寧境寧,一個喜歡帶本書去旅行,暖眼看世界的女生。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