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湖北這八個縣為專署駐地,現僅四個仍為縣

2019-11-03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湖北省,位於我國中部內陸,地處長江中游,因位於洞庭湖以北而得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就於此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湖北歷史悠久,古屬荊州,春秋戰國屬楚,唐時設荊湖北路,元朝為湖廣行省,今武昌為省會,而清朝初湖廣分置為湖北、湖南兩省後,湖北正式設省,省會仍為武昌府,民國時武昌、漢陽、漢口合為武漢市。

湖北在我國近現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僅為「武昌首義」發生地,這裡也爆發也著名的「黃麻起義」,是新四軍誕生地。1949年5月中旬,漢陽、漢口、武昌三鎮解放後合設武漢市,為直轄市,1949年11月湖北全省解放。到1949年底,今湖北境內除兩鄖地區屬陝西外,有湖北省、武漢市兩個省級行政區,其中湖北省轄宜昌、沙市兩個省轄市及襄陽、荊州、宜昌、沔陽、大冶、黃岡、恩施、孝感等八個專區。也就是說,今湖北省境當時有隸屬於湖北省的八個專區及隸屬於陝西的兩鄖專區共九個專區,這九個專區專署分別駐哪裡?

襄陽專區成立時轄襄陽、棗陽、洪山、南漳、光化、宜城、保康、谷城等八縣,專署駐襄陽縣。此後,襄陽縣曾析出襄樊市,市、縣曾長期並置,現在襄陽為湖北省地級市,有市轄區襄城區、樊城區及襄州區。

荊州專區成立時轄江陵、公安、荊門、鍾祥、京山、潛江、松滋、天門等八縣,專署駐江陵縣。江陵縣解放後析出沙市為省轄市沙市市,建國後曾析出荊江縣。1994年,荊沙市成立時江陵縣撤銷建制為荊州區、江陵區,1998年江陵區又改為江陵縣至今。

宜昌專區成立時轄宜昌、宜都、枝江、當陽、秭歸、長陽、遠安、興山、五峰等九縣,專署駐省轄市宜昌市。1949年7月,宜昌縣解放後析出城區及近郊設宜昌市,儘管宜昌市為省轄市,但宜昌專區、宜昌縣均駐宜昌市,1954年宜昌市改為縣級市,1970年宜昌縣政府由宜昌市遷出,1979年宜昌市又升為省轄市,1992年宜昌地區、宜昌市合併為新的地級宜昌市,2001年宜昌縣改為宜昌市夷陵區。

沔陽專區轄沔陽、漢川、漢陽、嘉魚、蒲圻、監利、石首等七縣及新堤市辦事處,專署駐沔陽縣。沔陽專區存在時間很短,1951年撤銷後沔陽縣屬荊州專區,1986年沔陽撤縣設縣級仙桃市,1994年仙桃市改為湖北省直管,現為湖北省三個省直管市之一。

大冶專區轄大冶、鄂城、陽新、通山、咸寧、崇陽、通城、武昌等八縣及石黃特區,專署駐大冶縣。大冶專區存在時間稍長於沔陽專區,1952年大冶專區撤銷後,大冶縣曾隸屬於黃岡專區,也曾併入黃石市,現在為湖北省縣級市,由黃石市代管。

黃岡專區轄黃岡、浠水、麻城、蘄春、廣濟、黃梅、英山、羅田等八縣,專署駐黃岡縣。此後,黃岡縣析出新洲,1990年改為縣級黃州市,1995年黃岡地區、黃州市撤銷後設地級黃岡市,原黃州市域分為團風縣及黃岡市黃州區。

恩施專區成立時專署駐恩施縣,轄恩施、來鳳、建始、巴東、咸豐、利川、鶴峰、宣恩等八縣。現在,恩施為湖北省縣級市,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

孝感專區成立時轄孝感、禮山、黃安、應城、隨縣、應山、黃坡、雲夢、安陸等九仙,專署駐孝感縣。1959年至1961年孝感專區曾撤銷,孝感縣當時隸屬於武漢市,1983年孝感縣改為縣級孝感市,為孝感地區專署駐地,1993年孝感地區、縣級孝感市撤銷設地級孝感市,原孝感市分為孝昌縣及孝南區。

兩鄖專區1949年底屬陝南行政區,轄鄖陽、鄖西、房縣、均縣、竹溪、竹山等六縣,專署駐鄖陽縣。1950年兩鄖專區由陝西省劃歸湖北,改稱鄖陽專區且鄖陽縣改稱鄖縣。鄖陽專區在1952年至1965年曾併入襄陽專區,1969年十堰從鄖縣析出設十堰市,1973年十堰市升為省轄市。1994年,鄖陽地區、十堰市合併為新的地級十堰市,鄖縣為其所轄,現在鄖縣已經改設為十堰鄖陽區。

1949年底,今湖北省境內共有九個專區,但由於宜昌專區駐省轄市宜昌市,湖北第一批作為專署駐地的縣僅八座,這八個縣中江陵、仙桃(沔陽)、大冶、恩施現仍為縣(縣級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EhsMW4BMH2_cNUg0UC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