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壩區樂平鎮青莊壩區:打破界限 從單家獨戶邁向產業規模化

2020-03-25     黔中平壩

  陽春三月,布穀催耕。


  迎著春天的陽光,走進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青莊壩區,寬闊平坦的大壩春耕鏖戰正酣,挖掘機、拖拉機轟鳴聲不絕於耳,挖溝、修路、耕地、鋪地膜、種香蔥火熱進行。



  青莊壩區的發展,源於平壩區高標準蔬菜示範建設的戰略布局。從年前規劃布局到今年2月10日開始啟動,緊扣「八要素」,著力打破小農思想意識、地坎界限、村級界限,流轉土地、倒地坎、遷墳墓……青莊壩區按下「快進鍵」,爭分奪秒搶時間、補損失,時至今日,短短一個多月時間,一條條貫穿壩區的產業路、排水溝相繼連通;一塊塊山地整合成片,與平坦壩子緊密相連,渾然一體;一個個蔬菜產業相繼栽種,孕育著蓬勃生機,譜寫出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精彩詩篇,貴陽市蔬菜保供基地、全省樣板壩區正在形成。


  打破界限 從單家獨戶邁向規模化


  行走在青莊壩區,山地、壩子連成一片,大型農耕機來回翻地,上百村民種植蔬菜,形成一幅美麗的春耕圖。



  「青莊壩區的打造,打破了單家獨戶的『小農』經濟格局,實現機械化、標準化、規模化,真正提升土地的綜合效益。」平壩區樂平鎮黨委書記、青莊壩區鄉級壩長鄭汝林指著平坦的壩子,自豪地說。


  青莊壩區涵蓋青莊村、大屯村、小屯村、塘約村四個村,面積7034.48畝,核心區4500畝。在此之前,這裡土地零碎,村民單家獨戶種植蔬菜等農業,標準化、機械化程度不高,形不成規模,抗風險能力和應對市場能力差,帶動面小。


  「把壩區作為穩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的主戰場,著力打造全省樣板壩區,形成十里五萬畝高標準蔬菜產業示範帶。」2019年底,平壩區制定高標準蔬菜產業基地戰略規劃,青莊壩區作為繼高田壩區之後的蔬菜示範核心基地之一,平壩區集中力量,安順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平壩區委書記蘆忠於挂帥壩長,鄭汝林擔任鄉級壩長,由平壩區政府組織,樂平鎮政府統籌,壩區建設正式上馬。


  今年,面對疫情防控和產業結構調整,平壩區統籌協調,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2月10日一復工,村級合作社就開展土地流轉,群眾不理解,紛紛表示:「我們自己種蔬菜,畝產值也能達到七八千元,土地流轉了我們怎麼辦?」


  「單家獨戶種,沒有規模、沒有標準,市場沒保障,土地流轉了可以再返租回來,產業規模上去了,還有公司收購。不種地就到基地務工,保證有收入。」面對質疑,村幹部作出承諾,苦口婆心講政策、算細帳,解決群眾思想障礙,土地流轉順利進行。



  土地流轉後,聽說全部要挖掉地坎、遷墳墓,還要打破村界,把地連成片,村民「炸開了鍋」,就連村幹部都信心不足。「這完全是一次土地革新,以前把土地分到家家戶戶,現在又要打破界限連接起來,我們心裡也打鼓。」樂平鎮大屯村村支書朱勤政說。


  「挖掉地坎,打破村界,共同抱團發展,才能更好地實現規模化,發揮土地的規模效應。而且你們的土地用GPS定位測量了,標註了圖斑,清清楚楚,以後隨時可以恢復。」樂平鎮一邊做村幹部、村民思想工作,一邊組織村民代表到天龍鎮高田村實地學習,學經驗、長見識,讓村幹部和村民吃下「定心丸」。


  從高田村考察回來後,村幹部主動帶頭挖掉地坎、遷走墳墓,村民一通百通,大型拖拉機、挖掘機開進壩區,倒地坎、修公路、挖溝渠、翻耕地。


  「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我們著力在縱深上做文章,不僅打破地界、村界,把壩區連接成片,更把山地和壩子整合成壩區,全力打造標準化、體系化、規模化樣板壩區。」平壩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鄒永平說。


  現在,青莊壩區產業路將村村之間連接起來,構建完善的路網;水網也正在鋪設中,水肥一體化加速建設;育苗大棚建成,冬瓜幼苗破土而出;香蔥、山藥正在栽種……


  暢通渠道 從找市場向訂單生產轉變


  3月23日,陽光明媚,青莊壩區廣袤的土地上,村民栽種山藥、香蔥、蔬菜,一派忙碌景象。


  在小蔥種植基地里,3台挖掘機分別作業,村民分工明確,有條不紊的給小蔥澆水、噴洒農藥。



  「小蔥種植間距要保持在5寸,這樣小蔥生長才不會受影響,現在種植的小蔥一年可以採收三四茬,採收後直接通過龍頭企業或塘約村的合作社銷往市場。」種植技術員趙財貴說,之前在雲南就學習種植小蔥技術,半年前看到家鄉發展變化很大,決心留在這裡幫助農戶解決種植技術問題。


  「抓緊時間移栽小蔥,早日採收;為下一批蔬菜騰出地塊,以增加蔬菜產量。」趙財貴介紹,壩區採取複種模式,讓土地利用價值最大化,保證月月有菜賣、月月有菜種。


  趙財貴和廣大農戶春耕生產信心十足,源於種植出的蔬菜有著廣闊的銷售渠道。


  「壩區發展,我們做實產銷對接,一方面已經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參與發展;一方面又和大型企業簽訂訂單,種出來直接銷售到深圳、重慶等地,暢通高效農業與大市場的對接渠道,解決群眾種植的後顧之憂。」鄒永平笑呵呵地說。


  為破解產業發展的市場銷售難題,去年,平壩區與深圳好上好公司簽訂銷售合同,壩區生產的蔬菜直供該公司,所需的品種包含冬瓜、蔬菜、山藥等十多個大宗品種,保障每天有蔬菜供給。現在,壩區正在全力趕時間,搶抓春耕,栽種小蔥、冬瓜、山藥等高效農業。



  作為鎮級平台公司,貴州鼎興高山農業有限公司準備種植數百畝冬瓜,正開展土地平整,育苗工作早已完成。走進冬瓜育苗基地,幼苗卯足勁生長,嫩葉青翠。


  「冬瓜畝產15噸左右,按價格元每公斤1.6元計算,畝產值可達2.4萬元。」貴州鼎興高山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勤江說,再過20天,冬瓜苗就可移栽啦。


  現在,青莊壩區核心區已完成香蔥種植300畝,山藥種植600餘畝,其他蔬菜種植正在推進。


  利益聯結 從農民變產業工人


  青庒壩區土地實現規模化,樂平鎮制定了種植規劃和一整套標準化管理模式,將土地經營權通過市場的方式面向社會開放,種植能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統一流轉土地,推行「返租倒包」新模式,形成規模化的土地配置,解決了普通大戶因土地局限而發展受限的問題,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雙向優化配置。


  「連片種植,機械化、規模化容易多了,節約成本,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香蔥種植大戶張發勇笑哈哈地說。他一直種植香蔥和蔬菜,技術成熟、市場穩定,但因受土地限制,以前種植比較分散,管理成本高。



  今年初,看到青莊壩區土地規模化整治,基礎配套逐漸完善,他激動不已,第一個到樂平鎮青莊壩區指揮部,申請流轉500畝土地種植香蔥,很快簽訂土地流轉協議。現在,張發勇的基地已完成一期種植220餘畝,二期三期種植正在推進。


  香蔥大面積種植,帶動了周邊農戶就業,讓農民變成了產業工人。


  村民朱勤翠幹勁十足,手腳麻利,「唰唰唰」鋪設地膜,然後搶種香蔥。


  「種完香蔥,今年第一批冬瓜苗馬上又要移栽咯,旁邊正在平整的土地上,還要栽種山藥等高效蔬菜,一年四季都有活干,眼下可真是半天都不能耽誤。」朱勤翠說。


  3月13日,張發勇給務工的52位農村民發放工資5.86萬元,其中11位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日每人還額外增加發放工資50元。拿到工資的那一刻,村民笑得合不攏嘴。



  像張發勇一樣,青莊壩區五六十位種植能手紛紛反租土地,通過土地集中、資金集中、技術集中、人力集中,實現了自身創收的同時,輻射帶動廣大農戶增收致富,為貧困戶的務工就業創造了機會,實現了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雙提升,走出了一條「返租倒包」的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目前,青莊壩區輻射帶動農戶5247戶20403人增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86戶,貧困人口1995人。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圍繞穩產、優供、增效的目標,加大壩區農業項目實施力度,把青莊壩區建設成現代高效農業的『科技田』、『示範田』,成為全省壩區農業的『新樣板』,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鄭汝林說。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胡麗華 胡彪 楊小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EOeE3EBnkjnB-0zUhX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