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兒童康復醫學科 王東洋
「我家孩子兩歲了還不開口說話」,「我家孩子三歲了還只能說一個字」,「我家孩子四歲了講的話總是含糊不清,別人聽不懂,『吃飯』總說成『吃換』」,「我家孩子說話總是結巴」等,孩子有這些表現,等等就會好嗎?需要割舌系帶嗎?家長有這些疑問,可以到鄭州大學五附院兒童康復醫學科言語障礙口吃門診就診。
01
了解語言障礙
語言是兒童學習、社會交往和個性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能力,語言發育障礙是最常見的兒童發育障礙之一。語言發育遲緩在學齡前兒童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有研究指出,2~3.5歲語遲兒童的比例約為13.5%~17.5%;4~7歲被診斷為語言障礙的兒童比例為7.4%~9.4%;4~5歲被診斷為語言障礙的兒童,語言問題一般會持續到學齡期後。幼兒早期語言發育遲緩不僅影響其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還會影響其學習、溝通和社交關係,甚至出現閱讀和寫作困難等現象。
怎樣去甄別孩子是否有語言障礙呢?臨床上常用的初篩標準是:1歲兒童沒有講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如「媽媽」、「要」);2歲兒童沒有出現50個詞彙量,沒有把兩個詞放在一起(如「要餅乾」、「爸爸抱」);3歲兒童沒有出現3個詞的簡單句子(如「爸爸開車車」、「媽媽拿蘋果」),如果孩子存在這些表現,家長應該引起重視,找專業的醫生或言語治療師進行全面評估。
02
孩子不開口怎麼辦?
當孩子沒有口語時,不要著急,我們可以先分析孩子不說話的原因是什麼,訓練時可以先提高孩子的語前技能,包括:溝通交流能力、共同注意力、模仿能力、輪流能力和基礎認知能力等。我們可以先從和孩子建立共同注意力開始,使用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遊戲,然後大人加入到孩子的遊戲當中,在遊戲中,儘量和孩子保持同一視線水平,大人可以去模仿孩子的表現,跟隨孩子的引導,同時給予適當的描述,在開心愉悅的互動中,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常用的情境遊戲有:吹泡泡、開火車、撓痒痒等。很多研究顯示,幼兒的語前技能與後來語言的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幼兒一般在語言發展的萌芽期,也就是0-1歲,發展語前技能。因此,當孩子還沒有口語,我們不要著急,要找准策略應對才是關鍵。
03
吐字不清怎麼辦?
家長常問到的問題就是: 「孩子吐字不清,別人聽不懂」,怎麼辦?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兒童語音的發展:語音學習的階段為18~50個月,語音穩定為50~80個月,部分兒童的吐字不清也是由於正處於發育中,部分語音還不能穩定掌握。那怎樣鑑別孩子有語音方面的異常呢?研究顯示,4歲講話清晰度大於93%,5歲講話清晰度已經達到100%,如果孩子4歲以後還存在明顯的口齒不清,講話他人難以理解,這時候家長就應該警惕了,應及時去醫院尋求幫助,判斷孩子吐字不清的原因,並且確定是否需要干預;如果五歲還吐字不清,應儘早進行干預,避免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
評估內容應包括:
評估基本數據:發育史、治療經歷。
構音因素測驗:交談能力(收集語料),一組詞彙(包含所有語音、聲母與韻母的結合),看圖說話和朗讀短文等。
相關因素檢查:口腔動作與功能、聽力、聽辨力、語言、智能、注意力、合作度等。
通過全面評估確定異常的嚴重程度,確定其影響因素並制定干預方案。
04
吐字不清需要剪舌系帶嗎?
舌系帶較厚、較短、粘到接近舌尖時,會使舌頭很難捲曲或往上翹稱為舌系帶過緊,研究顯示:舌系帶過緊和發音以及語言的發展並沒有密切關係,舌系帶過緊造成口齒不清的案例很少(約占1%)。那麼需要剪舌系帶的孩子屬於哪種情況呢?當舌尖舔不到上齶,引起說話和進食問題時,則需要剪舌系帶。
05
孩子「結巴」了需要重視嗎?
「我我我......」,當你的孩子開始出現講話重複、斷斷續續,有時會突然卡住,或者伴隨有情緒波動、逃避和肢體上的一些不自然的動作等表現時,你是否會意識到孩子存在講話方面的問題呢?幼兒在語言發育過程中,由於幼兒的聲道小,發音器官協調性差,語言組織能力弱於成人,因此兒童常常在言語發育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正常的不流暢的現象,常常表現為:部分字重複、插入和修正。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表現就會逐漸減少和消失,假如孩子3歲還表現有「部分字的重複」,家長就要警惕起來,去找專業老師進行言語評估。如果孩子的不流暢持續半年以上,並且出現其他表現如:拉長語音、中斷講話、伴隨有緊張用力和一些面部表情動作,同時伴有心理上的焦慮、恐懼和愧疚等,這時要儘早予以干預,避免發展為「慢性口吃」。
06
對待孩子的語言問題可以觀望嗎?
在2~3.5歲語遲兒童中,至今仍然沒有辦法能夠準確區分哪些將來會發展為語言障礙,哪些可以正常。大量臨床研究發現,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干預越早效果越好。幼兒園中,語言能力差的兒童往往會遭到同齡兒童的排斥;而語言能力的提高可以極大的改善兒童的人際關係。即使是語遲兒童在學齡初期語言能力正常了,到了小學高年級,這些兒童大部分有敘事和閱讀能力的不足。因此,對2~3.5歲語遲兒童不可以持觀望態度。
07
言語障礙門診可以做什麼?
言語障礙門診可以對孩子進行全面的語言能力評估,通過評估除了能對孩子的語言障礙進行診斷以外,對於自閉症、智力障礙和語言障礙也可進行鑑別診斷。同時可以確定孩子目前語言障礙的嚴重程度,為下個階段制定合適的訓練計劃。在嬰幼兒期(0~3歲)兒童的語言評估內容包括:溝通、玩耍、語言理解、語言表達以及語音等。常使用的評估工具有:溝通及語言評估表、中文早期語言與溝通發展量表、S-S語言發育遲緩檢查法、「夢想」嬰幼兒語言溝通測評及其他非標準化評估等。
言語治療師在對兒童進行語言評估之前,要配合有相關臨床經驗的兒童保健科醫生、發育行為科醫生或兒童神經康復科醫生,先做發育行為測試,包括認知、運動、行為、情緒、交流等方面,了解兒童的整體發育情況,可採用格塞爾嬰幼兒發展量表、格里菲斯發育評估量表、韋氏幼兒智力量表及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等。
您的孩子有這些表現嗎?
1、說話晚,開始講第一個有意義的詞明顯落後於同齡人。
2、詞彙量少、句子簡單,不會正確使用句子。
3、回答問題反應差,遵循指令困難。
4、說話不清楚,他人很難理解他/她說的話。
5、閱讀和寫作困難,往往不能完成看圖說話和看圖寫作的題目。
6、吃飯總是挑食,經常流口水,不喜歡咀嚼,進食速度較慢。
7、講話時起始困難、會重複聲音或者句子或說話過程中有長時間的停頓,有時會伴隨有緊張用力講話的表現。
孩子的語言問題,家長們切不可大意,應正確去面對,及時找到正確的方法來干預,讓孩子在生活學習中表現得更好。
李恩耀
兒童康復醫學科主任
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中國康復醫學會作業治療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康復醫學會第一屆兒童康復委員會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業學組組長;擅長治療腦癱、自閉症、智力障礙、偏癱、各種腦炎、腦出血後遺症及智力低下等腦損傷疾病多動症、抽動症、少兒學習障礙及遺傳代謝性疾病等小兒神經系統疾病,尤其外傷、術後及腦炎恢復期「植物人甦醒」早期康復介入療法。
趙鵬舉
兒童康復醫學科副主任
主治醫師、醫學碩士
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小兒腦癱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鄭州市軟組織病研究協會兒童康復委員會主任委員;對自閉症、智力低下、學習障礙、多動症、抽動症、腦炎腦外傷超早期康復、腦癱的早期診斷與干預有深入研究。
王東洋
主管治療師、言語治療組組長
河南省康復醫學會言語治療分會常務委員。獲得台灣小兒語言治療認證,美國培聲聽力語言中心授予DREAM兒童語言發育標準化評估康復系統資格證書, 取得香港中文大學兒童言語非標準評估證書。擅長兒童發育性語言障礙、語音障礙、吞咽障礙、口吃、自閉症兒童的言語障礙等言語障礙的評估與治療。
郭苗
康復治療師、執業醫師
河南省康復醫學會言語治療分會委員,鄭州市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師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兒童言語治療10年,針對腦癱、自閉症、語言發育遲緩、口吃病等特殊兒童存在的各種語言問題均有獨特語言開發技能。
兒童康復醫學科是河南省「小兒腦癱康復治療培訓基地」,「自閉症兒童搶救性救助治療培訓基地」和「智力障礙兒童康復治療培訓基地」,是我省率先開展醫教結合治療自閉症的定點醫療機構,是河南省殘疾人聯合會兒童行為矯正中心,承擔碩士及本專科生的教學與實習指導,全省康復治療師、中小學教師、鄭州市幼師的培訓,全省留守兒童特殊教育等教學任務,是集診斷、評估、訓練、救助治療為一體的康復機構。現有2個病區1個中心,分別是小兒神經康復病區、兒童重症康復病區及鄭州大學兒童自閉症中心,開放床位300餘張。醫務團隊近100人,碩士生導師6人,博士3人,其中留美歸國博士後1人,香港理工大兒童康復治療博士1人,碩士20餘人,專業康復治療師60人。在研科研項目6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1項,省科技廳2項,省教育廳3項。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每年接收100餘名省內外康復人員進修和培訓。與美國、日本、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康復機構建立長期交流合作關係,是美國DJO中國鄭州康復臨床培訓基地。
抖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DycCnIBiuFnsJQVDd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