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許昌城市創建工作,
不得不提自2001年開始的創「三城」工作。
創「三城」打開了城市創建的「任督二脈」,
從此,許昌走上一條天藍、水清、景美的創建幸福路。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創建前,城市環境髒亂差!
王保良是許昌創建工作的一名「老兵」。
從最初的市創建辦到如今的市創文辦,
他見證了許昌19年的創建之路。
王保良說,
2001年前,許昌的城市基礎設施較差,
城市管理不到位,
特別是火車站附近到處是泥坑、水窪。
(創「三城」初期,市老幹部督導團二分團成員到魏都區勞動路某企業調研。資料圖片由市老幹部督導團提供)
「晴天黃土飛、雨天滿腳泥」
是當時許昌城內街道的真實寫照。
許昌也因此有了「許髒」的戲稱。
當年的城市背街小巷幾乎沒有硬化,
冬天雪後的路面滿是黑泥。
市民只能踩著磚塊和石板才能走出胡同。
他印象比較深的還有城市的公廁問題。
「當時,城市裡的公廁數量比較少,且大多是旱廁,夏天滿是蚊蠅蛆蟲,又髒又臭,有些公廁熏得人眼睛都睜不開,市民只能捏著鼻子如廁。」王保良說。
2001年,許昌拉開創「三城」大幕
2001年3月31日,新當選許昌市市長的毛萬春鄭重表態:「利用3到5年時間,爭創『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實施碧水藍天工程。」創「三城」實施碧水藍天工程指揮部隨即成立。
自此,許昌市的創建活動正式拉開大幕。
創「三城」成為許昌老百姓言談中使用最頻繁的詞語之一。
創「三城」整治的內容是道路維修、硬化、綠化,
市容環境衛生治理,完善公共設施,
加強市場管理和交通秩序管理,
對臨街建築裝飾、文化娛樂場所、飲食服務行業的整頓等。
(市老幹部督導團成員在遊園提供志願服務。市老幹部督導團供圖)
王保良回憶, 創「三城」過程中,有3件事印象最為深刻。
第一件事是創建開始不久,全市大掃除,從各個庭院、單位中翻出的雜物堆成了山。他們協調小火車站,將這些垃圾運往禹州市的山溝里。「垃圾實在太多了,裝了百十列火車,蔚為壯觀。」
(市老幹部大學學員在許昌火車站廣場撿垃圾,支持城市創建。市老幹部大學供圖)
第二件事是,市領導特別重視民生,時任市長毛萬春在公廁門前現場辦公,開始了許昌最早的「廁所革命」。「領導親自到公廁督導。創『三城』過程中,公廁、下水道、路燈等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環境問題逐一得到解決,老百姓從創『三城』中得到實惠,創建是一陣風的『謠傳』不攻自破,創建工作越來越得民心。」
第三件事是,創建初期,我市客運中心在火車站廣場一帶,城市公交和城鄉公交全部集中在這裡,七一路和潁昌路常造成擁堵,為此,我市決定將分流客源,成立東、西、南、北四個車站。「部分客車司機認為新的車站離火車站太遠,不同意分站,於是來到我們科室抗議靜坐,給我們造成很大的壓力。」事實證明,車站分流的做法是正確的,新的車站緩解了火車站廣場前的交通壓力,更方便了市民乘車。
功夫不負有心人,
2004年12月20日,
許昌市正式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2006年1月,
建設部命名許昌市為「國家園林城市」。
2009年1月3日,
許昌市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
2015年2月,
許昌首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多年來,許昌創建工作碩果纍纍,
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如今的許昌,
滿城碧水,流光溢彩;
街巷整潔,環境優美;
志願服務,扶老幫困;
身邊好人,弘揚新風……
看得到的文明創建成果赫然在目,
說不完的文明故事經久流傳,
一幅以「文明」為底色的城市和諧發展畫卷
正在蓮城大地徐徐展開。
「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來之不易,
讓我們好好守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