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誕:我為什麼救貓

2019-12-08     語文道

《奇葩說》第六季強勢來襲,引發熱議,尤其是第6季第4期,李誕憑藉其脫口秀式的辯論,讓全場嘆為觀止,笑瘋在地。


這一期的辯題是:美術館突發大火,你是救名畫還是救貓?

正方辯手黃執中,以「高層次的人才能聽到遙遠的哭聲」為中心論點,贏得了觀眾認可。他認為,貓的哀嚎是近處的哭聲,無法言語的《蒙拉麗莎》的呼喊是遠處的哭聲;他之所以不救貓而救畫,「不是因為我冷血,是因為隨著你對世界的認知越高,你聽到的哭聲越遠」。

是啊,層次越高,聽到的哭聲就越多,送出的悲憫也越多。有些人只關心身邊的人,有些人則會關心每個認識的人,還有些人還關心「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更有些人甚至關心燕子、草木、月亮……

黃執中確立的論點非常深刻,而且設置了一個陷阱:如果要選擇救貓,就是對世界的認知不高。這時候,選擇救貓的李誕,該如何去辯論呢?

下面就是李誕的這篇「精彩議論文」,在細讀之前,請首先了解一下思路導圖:

我為什麼救貓

李誕

執中剛剛聊藝術的價值,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藝術最大的價值,就是永遠地活在人們的心中;而生命最大的價值,是活著。我覺得咱們聊藝術嘛,名畫最好的歸宿就是「燒了」,比《蒙娜麗莎》更美的就是正在「燃燒」的《蒙娜麗莎》,比神秘的微笑更神秘的就是「燒沒了」的微笑。

【如果說,黃執中是以一副正義凌然的姿態,來闡釋觀點的;那麼李誕一出場,就用詼諧輕鬆的語調,解構(化解)了對方的攻勢。這是一種「舉重若輕」的從容姿態,大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架勢。】

討論藝術的價值,我的天吶。康永哥收藏了很多畫,買了很多藝術品投資,他給我講過一個道理:藝術品的價值都是人們賦予的,就是誰的故事越多誰越值錢。哪副名畫的故事越多,哪副名畫就越有價值。還有什麼比燒掉有更好的故事?

【蔡康永是對方陣營里的辯手,李誕借對方的話,來印證自己的觀點,殺傷力很大。既然名畫的故事越多,價值就越多,那麼名畫被燒掉本身就是很好的故事。】

尤其還救了一隻貓,你去問,《蒙娜麗莎》燒了?為什麼燒了?是為了救一隻小貓!——(這個故事)達文西聽了都會流眼淚。所以我救貓,不光拯救了一條生命,我還成就了一件藝術品。這個是我的第一個論點。

【本段是對第段觀點的補充論證。李誕自身的邏輯很清楚,同時,作為一篇辯論稿,他還要讓觀眾也跟著一起清楚,所以他強調「這個是我的第一個論點」。考生寫作文,也應該學習李誕的層次清晰。】

我的第二個論點完全從自身出發,我是一個很自私的人,;他們呢,想著文明,想著理性,我就想我自己。很奇怪,好像只有我是這樣的人。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想著別人,我就是一個很自私的人。

【本段威力也很大:一方面表明是從「自身」角度展開論證,另一方面暗含諷刺。因為「自私」是普遍人性,偏偏對方要求大家要高尚,這很容易把觀眾拉到自己的陣營,畢竟大多數人做到不「高尚」。】

我就想,我在大火中鎮定地思考,是救畫好還是救貓好?我救《蒙娜麗莎》有什麼好處?又不是我的,我救出來之後還不是要上交羅浮宮?法國人給我發一個法國錦旗,給我一頓夸,有什麼好處?沒有好處,而且大家很快就會忘掉這件事。大家都用社交網絡,沒有人會記得一件事超過一周,李誕是救《蒙娜麗莎》的英雄,你剛剛還在刷這個熱搜,下一條「羅振宇深夜買醉」,你的注意力就轉移了,是不是?

【本段運用了假設分析法:假設我選擇了救畫,最終也沒有什麼好處。語言幽默,還順便調侃了對方陣營里的羅振宇,很有畫面感,實現了「全場笑瘋」的效果。】

我說完了這個事,你可能都不知道我們在辯論什麼了。對,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大家會忘得很快,所有人都會忘掉這件事。而我,在無數個無人的深夜,都會夢到一個炭烤的小貓。你們誰管我,我長此以往活在這種精神壓力下,輕則「抑鬱自殺」,重則「報復社會」。你們誰管我?沒有人管我。

【本段繼續運用假設分析法:假設我沒有救貓,那麼我會愧疚終生!】

而我救貓呢?救貓的好處太多了!我肯定會養著它的,你們被貓踩過奶嗎?我每天都被貓的踩奶喚醒,每一腳都踩在我的良心上,這個貓的每一腳都在提醒我:李誕,你是個好人。這還是貓嗎?這是我養在我們家裡的道德之眼。我救了這隻貓,我還怎麼可能做壞事?每天它都在拷問著我,對不對?所以我救了這隻貓,這個世界上不光多了一隻貓,還多了一個好人。這是我的第二個論點。

【本段是從正面論證,還是運用假設分析法:假設我救貓,好處多多。語言多用比喻,例如把貓比作「道德之眼」,幽默中又充滿震撼!】

其實我的論點到這兒就結束了,但是我來了《奇葩說》之後,發現你們到最後有一個環節叫「上價值」,就是有一個像黃執中這樣的人會告訴你們:這道題我們辯的是救畫還是救貓嗎?不是!我們辯的是你能不能識別遠方的哭。(我要說的是)遠方的哭聲當然也很可憐,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還是要從樸素的地方做起,——近處的哭聲你都不管,你管得了遠處的哭聲嗎?

而且在《奇葩說》這個舞台,我看了很多大家打辯論,我有更深的這樣的感受,大家都是很聰明的頭腦,在這裡舞弄一些很高級的概念,理念,拯救人類,拯救奇葩星球,各位也都是《奇葩說》的觀眾,你們都還記得嗎?我最終記得的只有黃執中跟顏如晶關係不錯,我最終記得的只有肖驍和他媽關係時好時壞,對不對,人最後記得的就是這個。你說這個沒有價值嗎,不是的。你說黃執中的論點對你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他那個論點就是他編的,他自己都不一定這麼想,對不對,但黃執中這個人還是很可愛的,是不是,你最後記得的只有這個。美國作家瑪雅·安吉洛說:「人們會忘記你說過的話,你做過的事,但永遠不會忘記你給他們帶來的感受。」

【第兩段領起了第三個分論點:對方是用 「高大上」的理念來辯論,但是,留在人們心裡的,則是具體的情感。】

遠方的哭聲和近處的哭聲,我覺得還是可以辯一辯的,那這道題究竟在打什麼?我的一個記者朋友問過我,他說:李誕,我在採訪生涯中有一個很大的困擾,就是我經常採訪一個當事人,他把他的故事告訴給我,我覺得我報道出去會幫助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這個社會的一些陰暗;但是我報道之後,這個人的人生可能就完了,因為那些殘害他的人也會看到,他就死定了,那你說這個報道我要不要發,我要不要為了更多人犧牲這一個人?

(11)我要不要為了人類的文明犧牲這一隻小貓?我當時聽完,差點一腳踹在他臉上。不要這樣想問題,朋友們,因為那不是遠方的哭聲,那是你想像中的哭聲。你為了一個想像中的哭聲,你就把一個活生生的人犧牲掉了。當然我知道黃執中是個好人,我那個朋友也是一個好人,我有很多這樣知識分子的朋友,他們知識多了之後,就覺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他也不苦其心志,也不勞其筋骨,他就天天想怎麼犧牲別人,他每天都在想我怎麼犧牲這個去救那個,我怎麼犧牲小的去救大的,我怎麼犧牲近的去救遠的,你們瘋了嗎?不要這樣。

(12)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了,維繫這個世界的,靠的是我這樣「自私」的人。我們這樣「自私」的活著,但是我們不傷害別人,這個世界才能運轉;而正是這些所謂的為了一些宏偉的事業,為了一些遠大的目標去不計後果地犧牲別人、犧牲別的小貓的人,頻頻地讓我們這個世界陷入大火。謝謝。

【從第10段到第12段,李誕是在駁斥對方「遠方的哭聲」之虛偽。因為「遠方的哭聲」僅僅是你「是你想像中的哭聲」。如此一來,對方的觀點就無法立足了。第12段,李誕更是毫不客氣地指出,對方貌似高尚的行為,往往「頻頻地讓我們這個世界陷入大火」!】

【總評:這篇辯論稿不僅思路清晰,而且語言幽默犀利。不得不說李誕是個鬼才。你被他說服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1bi424BMH2_cNUgzX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