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是少年:德雲社在逃喜劇人的大型vlog

2021-04-12   娛樂產業

原標題:恰好是少年:德雲社在逃喜劇人的大型vlog

作者 / 喬治

他來了他來了,他唱著不著調的歌曲走來了。

這才第一期,人間百靈鳥、短視頻bgm之王劉昊然的歌單,已經「從別看我只是一隻羊」「天路」一路更新到了twisted nerve,真·人菜癮大系列。

盼望著盼望著,4月11日20點,《恰好是少年》終於上線。

這檔號稱讓節目組成長了不少的旅行節目,到底有多失控?董子健劉昊然王俊凱(按年齡排序)又有多「狂野」?

終於得以在今晚,一見分曉。

總導演胡明曾在發布會上提起關於節目的關鍵詞:「極度真實」。

所以你會看到:少年們在經歷了一張卸妝巾撕開用之後果斷素顏上陣;像迷路的羔羊一樣,在黑乎乎的路邊討論菜地里是包菜還是上海青;三位當紅年輕藝人,沒心沒肺地擠在一個房間;在溫泉池裡縱情高歌……一路像脫韁的野馬,奔馳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

「極度真實」的少年游

點開即可收穫,一個沒有偶像包袱的頂流偶像,一個人菜癮大的靈魂歌者和一個熱愛發獃的當爹的少年。

你以為,年輕偶像包袱很大?

——結果一上來,在你還沒吐槽前先自己吐槽:「哪個少年當爹了?」

——「你今天是不是沒洗臉」「我明天也不洗」

因為有第一視角拍攝,你將看到角度高度一致的拍攝:

這樣的

一樣的王俊凱:

和一樣的董子健:

你以為,年輕藝人經歷異於普通人,性格就得成熟穩重?

——結果能為「巨人和鋼煉誰是yyds」跟所有攝像機都得說一遍,連洗手間裡的也不能漏掉;還能為哪個奧特曼最好看,爭論不休;

你以為,藝術從業者,陽春白雪?

——結果,一個說一句瑪卡,一個立馬就能接上巴卡,還剩下一個完整「晚安瑪卡巴卡。」(如果你不懂,請自行檢索),「塞班」這種梗也能隨時輸出;就連臉沒洗乾淨都能說成段子「今晚蚊子得在我們臉上劈叉」

他們自己計劃出遊路線,自己定餐廳和住宿,一路輪流駕駛。

導演組沒跟上,就把導演組甩了;沒卸妝用品,那就不化妝了;錯過早飯就小賣鋪隨便買點麵包墊墊肚子;前一秒還說太冷不看日落了,後一秒在導演的安利下,探出頭一看就能立馬穿上棉服外出遊盪;前一段還高反暈眩,後一段就在車裡生龍活虎。

《恰好是少年》最有意思的就是這份略帶些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毫無章法。

眼瞅著,近些年,在哪些驚為天人的片酬數字里,在偶像產業崛起的神化下,看似生活在一切皆被拍的網際網路大環境下的貴圈寵兒們,實際上和主流輿論越來越對立。從根本上說並不是藝人群體或粉絲群體有多大的問題,大部分的曲解都來自兩個群體之間越來越難以捉摸的鴻溝。

在幾乎完全可以議程設置的娛樂表達文本中,鮮少能看到這些人,能多展露一些日常,一些真實,一些你我都是人的模樣。

比如,王俊凱這樣Top級別的少年偶像,吃飯的時候也得先找個節目(視頻)看看、咬不動羊肉的時候也上手掰扯;白天不醒,晚上不睡,和日常的我們幾乎一個德行;但對於20塊一雙手套貴不貴,也確實沒概念,冷了也還是認慫加條秋褲。

窩進睡袋的劉昊然,像毛毛蟲一樣咕甬,無論董子健怎麼說流星高峰期,也不起來看了:「現在流啥都不好使了。」

事實上,這些看似日常瑣碎的片段,恰恰能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藝人的立體感。

畢竟,無論粉絲還是普通人,把想像延展到極限,也構建不出紙醉金迷的娛樂場,少年是如何身著華裳穿梭其中的。

於是,在大量一知半解的想像和所謂的運營中,藝人尤其年輕藝人,被不斷神化,最終,都快變成單薄的紙片人了。如果整體大環境的訴求和普通觀眾體感持續撕裂甚至對立,藝人這份職業,除了神秘,恐怕就得去點「人性」了。

於是,當出現「戀愛」、「抽煙」等等事件時,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責怪他們有點人味是出於對特殊屬性職業道德的合理要求,還是對生而為人的過度約束了?

專業vlog遊記:

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但對節目模式而言,《恰好是少年》需要做的取捨是,是選擇能夠帶動話題、節奏的任務設置以及節目章程結構還是整體可能缺乏故事性戲劇性看點的日常真實遊記偽紀錄片。

直接點,《恰好是少年》選擇將決策權全部交到少年們手裡,由三位嘉賓來主導每一次的旅遊行程,第三方拍攝和藝人gopro的第一視角相結合。

那麼這一場旅行,就有很大可能會變成一個大型粉絲向的專業vlog。

很明顯,這樣的節目形態,對藝人本身的輸出能力和嘉賓之間的關係,高度依賴。相信這也是《恰好是少年》節目組選擇了董子健+劉昊然+王俊凱的主要原因——三位嘉賓彼此熟悉,話嘮有梗還貪玩。

以略有些類似的鄧超、陳赫、鹿晗為組合的《哈哈哈哈哈》以及周杰倫的《周遊記》為例,前者也是儘可能的削弱了遊戲性和流程感,後者則幾乎完全是粉絲向的周杰倫個人找好友玩耍vlog。

雖然也不少出彩的情節,娛sir至今都記得鄧超與賣藕片的程奶奶那一期有多令人動容,也記得周杰倫和林俊傑的新加坡遊記,但都有同樣的問題:

內容稍顯瑣碎。

那麼,《恰好是少年》呢?

公平來講,對於非粉絲而言,第一觀感,依然難以避免的略顯碎片。

但如同前文說的,三位嘉賓年齡相仿,出道時長也沒有太大差距,因此,在沒有任務設置的情況之下,反而難得的展現了沒有俯視感的隨性和隨意。

王俊凱呈現了與《中餐廳》條理清晰完全不同的少年態,他一路哼唱著偶像周杰倫的歌曲,高反嚴重到心率120,但稍有好轉就又哼哼唧唧地爬起來自拍一張,又好笑又心疼;

董子健年長一些,默默地承擔了照顧的大哥哥角色,給王俊凱喝紅景天,叫醫護人員,看見美景也時刻惦記著太太孫怡;劉昊然則在自己想去的這一條川西之旅,展現出了極強的行動力和目標感。

這一切在超自然隨意的情況之下,反而能夠被表達地更加徹底。

沒有遊戲環節,沒有非做不可的任務,簡單的快樂,就那麼簡單地傳遞了出來。

而無論你是否覺得絮絮叨叨的少年們,足夠吸引你打開《恰好是少年》。笑到停不下來的娛sir,都由衷地祝福,作為觀眾的你我和節目裡的三位少年,欲買桂花同載酒的那一刻,除了「終不似,少年游」的遺憾和嘆息,也還能剩下點「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意氣風發和隨心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