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給你一個不一樣的甘肅
甘肅地形狹長,面積廣闊。各地擁有著不同的風貌和自然景觀,多樣的地理和氣候特徵也造就了多樣的飲食。
蘭州牛肉麵
據說,蘭州牛肉麵由回族人馬保子始創。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麵由此名氣大振,後來,蘭州牛肉麵便以「一清(湯)、二白(籮卜)、三綠(香菜、蒜苗)、四紅(辣子)、五黃(麵條黃亮)」為統一標準而享譽天下。
嘉峪關烤肉
烤肉雄霸天下
河西走廊最豪邁民風,裹挾著最帶勁的孜然和火熱的辣椒,每一粒粒肉串都飽滿、入味。只有這讓的美食,才是西北剽悍民風最有力的代表。
白銀酸爛肉
銅城第一家常菜
在白銀街頭隨意走進一家飯館,酸爛肉永遠是菜單上不變的首推。當大小均勻的肉塊遇到了滋味濃厚的酸白菜,再與青椒、粉條、洋蔥等蔬菜合理搭配。爆炒後的肉塊肥而不膩,配菜更是變得酸辣可口,這道常見食材的創意結合造就的下飯菜,成了「銅城」人的首選。
天水呱呱
羲皇故里第一美食
天水的呱呱有眾多品種,常見的有蕎麥呱呱和粉面呱呱。澆著辣椒油、醬油、鹽、醋、蒜泥等調料的天水呱呱,食感酸辣刺激,吃下肚去立刻換來一句:「過癮」。呱呱的風味代表著西北人的典型飲食風格,區別於江南飲食的細緻清淡,這裡的味道更多突出爽口辛辣。
酒泉糊鍋
航天之都的四季早點
一口大鍋滾起香味四溢的雞湯,投入蠶豆粉汁後成糊狀,再加入蠶豆粉製成的特色粉皮、雞絲、肉片等配料,將炸好的大麻花掰成瓣狀放入濃湯之中,突出強調姜與胡椒的辣味,這一碗美味鮮香的糊鍋便是酒泉人最喜食的早點。
涼州釀皮
銀武威的桌上「玉石」
武威釀皮的特色是口感勁道、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一般,呈長條狀,加上醬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鹽等調料食用。武威人俗稱的「糊醋」,是一種用麵粉、醋和秘制調料熬成的醋,這樣的醋汁不同於一般的清淡醋,食用起來酸味突出,後味更顯濃郁。
定西隴西臘肉
想想都要流口水的美食
隴西臘肉歷史悠久。豬肉的肥瘦肉相間(俗稱五花肉),且帶有藥性,滋味純美。瘦肉燦艷似紅霞,瘦而不柴;肥肉晶瑩若瑪瑙,肥而不膩,微帶透明,加上鹽、花椒、小茴香、姜皮、桂皮、大香等10多種佐料腌泡和太陽暴曬而成的肉,色美味鮮、風味獨特。
隴南洋芋攪團
隴上「小江南」的人氣小吃
作為隴南名氣小吃——洋芋攪團,從形象上就如同這裡的山水,在厚實形象之上平添幾分婉轉。這道名氣小吃的做法很簡單,將蒸熟的洋芋剝皮後放到木槽中,用木錘砸成有粘度的洋芋泥,取出砸好的洋芋泥加上酸菜或是醋水,這酸菜要用清油炒好,醋水裡也加入了許多爽口的調料,用翠綠提味的蒜苗、韭菜或者青椒略做點綴,這碗中的風景立刻就不一樣起來。
平涼的靜寧燒雞
聞香千里之外的名食
靜寧燒雞是靜寧的傳統名食,人們常如此形容靜寧燒雞:聞香千里外,味從雞肉來。靜寧燒雞個大肉嫩,味美清香,風味獨特。這道美食的烹制十分講究,配料繁多,滷汁入味,只有經歷了文火慢燉的時間考驗,才能促成這香飄四溢的桌上美食。
慶陽餄餎面
「隴東糧倉」的特色麵食
慶陽餄餎面,又叫床子面,俗稱喝湯。早前,製作餄餎面要把和好的麵糰放在餄餎床子裡(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底),用人力將槓桿下壓把面擠軋成長條,隨著技術的進步,已很少再用人力去擠壓麵條。壓出的細長麵條在鍋里煮熟後撈出來,放入清水中過濾,使得麵條口感勁道,在面上澆些提前做好的湯汁,麵條「遊走」在湯汁中,十分爽口。
臨夏州手抓羊肉
享譽隴上的河州美食
手抓羊肉作為臨夏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名吃,肉質白嫩、香氣四溢、回味無窮,「枹罕赤髓羯羊肉」更曾為朝廷貢品。在臨夏,有著「無手抓則不成席」的說法。區別於其他肉食精細慢燉的做法,手抓羊肉的做法和食用習慣體現出西北民族的豪爽大氣。
甘南藏包
桑科草原上的風味食物
甘南藏包作為藏族人民招待遠方客人的美食,因其形如牛眼睛,又有「牛眼睛包子」之稱。最早藏包是以當地特產青稞面為皮,牛羊肉為餡蒸製而成。今日,甘南藏包更多以白面為皮,羊肉為主餡。甘南藏包有著皮薄透亮,里餡味美鮮香的特徵。藏包的吃法則類似於灌湯包,需要先從頂端慢慢吸吮完包子內的油水,若是拿起包子就直接咬下,且不說油水會四濺,光是那油水的溫度都會令你吞不下去,吐不出來。
金昌羊肉墊卷子
風格粗獷的特色菜肴
羊肉墊卷子是地地道道的草原名菜,而且發源地就在祁連山下、焉支山旁的那片珍珠一般的大草原。而且這種把面卷子直接下到肉湯里燉煮的主副食混搭的做法非常適合草原上牧民們的飲食特點,以永昌羊肉墊卷子最為出名。
張掖臊面和小飯
麵食文化在張掖
在張掖,它們是最普遍,也是最受歡迎的早餐。臊面講究面薄、色亮、勁道,臊麵湯在保持肉湯鮮美的同時融匯胡椒粉和姜粉等調味的辣味,薄薄的豆腐片配上翠綠的香菜葉,成了喚醒腸胃的好選擇。
甘肅的美味遠不止這些
歡迎各位吃貨留言補充
————
來源丨網絡綜合整理
本頭條號致力分享有價值的內容,轉載引用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網際網路,存在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