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有真相,大家一起來看看陶菲克教科書一般的殺球動作示範(我說陶菲克的動作標準,估計沒有人反對吧)。以前只是為其動作的舒展大方、充滿力量感而震撼,最近由於一直傷病,涉獵了很多運動康復方面的知識,又因為健身的緣故和一些教練有所交流,對這個殺球動作又有了一些更深層次的思考。
首先,來看看陶菲克的肩關節柔韌性。從圖中可以看到,其殺球引拍的時候,大臂是明顯後展到頭的後部,大概和身體所在直線形成了約30度的夾角。這個活動度是相當的驚人,我自己嘗試了多次,大臂基本伸到頭部平行的位置就到極限了,相對而言,手臂的揮動加速的距離就會少了很多。
其次,再來看看他的肘部柔韌性。同樣,在這個動作下,其肘部向後倒的程度快要接近水平,我傾盡全力嘗試的話,大概能到60度。。。。。
最後,看看他的手腕靈活性。其握拍的拍杆基本可以垂直地面,這固然和前面兩個因素有關,但他的手腕活動度也是超過常人的。
好吧,起跳高度什麼的我就不談了,僅僅從肩膀、肘、手腕的靈活度方面略加展開,就發現了專業和業餘之間那巨大的差別。以陶菲克如此的靈活度,其揮拍加速的路徑會比一般業餘的要長不少,再加上其出色的爆發力,最終的結果就是球速方面的天差地別。
我指出這方面的差別只是來提醒一下業餘學球的各位,專業和業餘身體素質方面的各種差別是巨大的,每個點上的差別積累起來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不要盲目照抄專業運動員所謂的標準技術動作,每一個標準的動作後面可能是對身體各項素質的全面要求。我們既然沒有那樣的身體條件,就應該正視自己的力量、柔韌性等限制,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特點。當然,如果有志於更上一層樓的球友,可以在身體的各項素質方面加以努力,儘量讓自己更「專業」一點。
PS:看了球友們的一些回復,簡單回答一下:
首先,只是以柔韌性作為例子來說明所謂的標準技術動作是有一定的身體素質要求的,不要盲目照搬專業。其次,就文中提到的肩膀、肘、手腕的柔韌性,小朋友一般應該都可以做到,如果他能夠跟隨教練學習,應該可以掌握所謂的標準動作。對於成人的話很可能就是mission impossible了,畢竟一般成人柔韌性下降,是很難做到的。在健身房見過大多數人是很難達到這樣的肩膀柔韌性的。一句話,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從就好,保證健康的前提下,開心才是最重要的。來源中羽:球齡七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