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養生諺語

2019-07-27     中國婦女報

母親常說:

「苦也罷甜也罷,憂也好喜也好,

還不都得一天天過?

俗話說得好,

氣惱憂愁成病,開心歡樂長命,

還不如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呢!」

母親今年78歲,除稍稍有些駝背外,她眼不花耳不聾,趕集上店呼呼帶風,母親還閒不住,在鄉下老家耕種半畝菜園。她老人家沒上過一天學堂,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可生活中的保健諺語,她常常即興發揮,隨口即來。這些諺語俗話粗淺直白,通俗易懂,蘊含著很多寶貴的中醫養生知識和健康長壽要訣呢。

記得我們小時候,母親就懂得四時養生。她根據寒暑易往、季節更替,提醒我們起居作息注意健康。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我們小孩子嚷嚷要脫掉厚重臃腫的棉衣,她板著臉說:「莫急、莫急,『二月休把棉衣脫,三月還有梨花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再捂一捂喲!」

炎炎夏日,我們扯起花涼蓆要出去納涼兒,她馬上拎來兩條毛毯,塞給做老大的我說:「老輩子說得好,『貪涼失蓋,不病才怪』,夜裡一定要蓋些東西。還有『睡覺莫睡巷,最毒穿堂風』,可要記住嘍!」天氣轉涼了,我們怕冷賴床,她又念叨:冬天動一動,少得一場病;冬天懶一懶,湯藥喝幾碗。凍凍曬曬身體壯,捂捂蓋蓋臉發黃......催促我們早睡早起,加強鍛鍊。母親還愛乾淨,要是十天半月沒去澡堂洗澡了,她又開始提醒:「 勤洗澡、常換衣,保證身上不招虱。趁著天氣好,該去鎮里澡堂泡澡了!」

早年間日子清苦,母親說「忙時吃干,閒時吃稀」,常常給我們做粥吃。春天,她帶著我們去麥田、溝畔、樹林裡采來清凌凌的野菜,給我們做野菜粥;夏初,她領著我們赤著腳丫,在溫潤濕軟的河灘上,挖來鮮活的沙蚌田螺,給我們做那鮮美的河鮮粥吃。金秋時節,地頭田畦上綠豆、紅小豆、豇豆、刀豆、鐵玉米成熟了,母親收穫了這些雜七雜八的小雜糧,給我們做黏稠糯香的雜糧粥吃。她還喜食生薑和蘿蔔,長年不斷,幾乎頓頓不離,至今我還記得她念叨的「上床蘿蔔下床姜,不勞醫生開處方」「朝食三片姜,如得人參湯」 「蘿蔔上了街,大夫沒買賣」等諺語。

母親性格開朗,愛說愛笑。小時候,父親遠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母親在山東老家拉扯我們兄妹五人,其中的艱難辛苦可想而知,可我們很少看見她憂愁犯難的時候,更別說垂淚了。她常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苦也罷甜也罷,憂也好喜也好,還不都得一天天過?俗話說得好,氣惱憂愁成病,開心歡樂長命,還不如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呢!」

母親愛串門兒愛嘮嗑,喜歡做「和事佬」,左鄰右舍誰家有個磕磕絆絆為難事兒,她前去勸解。而今,偌大年紀了,母親還喜歡給人家做媒,操持婚事。我回家時常勸她甭操那份心,勞神費力不一定落好。母親不以為然,說:「刀閒生鏽,人閒生病,俺是閒不住的人。再說,俺這是在做好事呀,常言說得好,多做好事積德,樂於助人增壽!」聽聽,她老人家道理一套一套的呢。

母親的那些養生諺語還有很多很多,比如「飢不亂食,渴不暴飲」「五穀雜糧多進口,大夫改行拿鋤頭」「穿衣要穿布,吃飯要吃素」「找個醫生不如交個朋友」,等等。這些口口相傳的諺語俗語,給了我許多有益的生活經驗,還從中悟出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一直到現在,我都遵循其道,獲益無窮。

歡迎轉發

轉載請聯繫授權

來源/中國婦女報

文/劉琪瑞

編輯/袁夢佳

美編/李凌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t_JPmwB8g2yegNDaK6Y.html




















雷神山67天

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