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全面解除緊急事態歸功於「日式發音」?其實「日式抗疫」能成功還有這些因素

2020-05-27     華輿

原標題:日本全面解除緊急事態歸功於「日式發音」?其實「日式抗疫」能成功還有這些因素

編輯:向前

中新社·華輿訊 當地時間5月2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全國全面解除緊急事態,東京都等首都圈4都縣和北海道解除緊急狀態,這標誌著日本47個都道府縣將全部實現解禁。

(圖片來自旅日僑網)

當日傍晚的記者會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首次表示日本疫情基本平息,他同時稱「日式防疫」取得成功。「目前日本每天的新增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已經降至50人以下,一度接近1萬人的住院患者現在也降到了2000人左右,日本的解封標準即便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非常嚴格的,而現在日本的疫情已經達到了相關的標準。」

但安倍晉三同時也表示,「如果感染者再次快速增加,日本可能再一次宣布實施緊急事態宣言。

安倍晉三宣布解除緊急事態宣言。(中新視頻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緊急事態宣言的解除並不意味著日本社會生產、生活已經完全恢復,一些限制措施將繼續分階段實施。另外,人們更加關心的日本入境政策也將逐漸放寬,預計會於7月份分三階段逐漸實施:第一階段商務人員或研究人員首先開放入境;第二階段留學生可以入境;第三階段旅客可以入境。

5月24日,東京都共新確診了14人感染新冠病毒,相比前一周單日的確診人數來說有所反彈。不過,即便如此,東京都還是達到了之前政府宣布的解除宣言的感染人數標準。據日本NHK數據統計,過去一周日本首都東京,每10萬人里的感染機率低於0.5人,感染路徑可控,且連續一周感染人數都低於20人,已達到解封標準。

日本能達到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在疫情初期,就有不少人預言日本的醫療系統會出現崩潰,另外受到奧運延期的影響,日本的經濟也將更直接地受到打擊。最致命的是,日本的高密度城市無疑會成為病毒的溫床,地球另一邊的紐約依舊無法有效阻止疫情的蔓延,要知道,東京的人口密度甚至高於紐約,想在如此環境中控制住疫情傳播可謂困難重重。

從這方面講,安倍所言非虛,日本能夠在僅僅一個半月後便解除緊急狀態,在這場抗疫戰中堪稱取得了一場不小的勝利。

而對於勝利的原因,日本TBS電視台找到了一個相當劍走偏鋒的角度:相比於英語發音而言,日語發音噴出的唾液明顯更少,這對於疫情控制起到了關鍵作用。節目中,實驗者分別對著面前的紙巾說出日語與英語單詞,講英語時,紙巾明顯會被氣流帶動的飛出更遠。

他們甚至還請到了相關專家進行專業講解:「與英語相比,講日語不容易產生飛沫,這可能與感染較難擴散有關聯。例如,在發送氣音時,會吐出較多的空氣,飛沫容易飛的更遠。日語中有ぱぴぷぺぽ這幾個音節是無氣音,不會向空氣中強烈的吐氣。此外,日語使用的單詞本身就比較少,且比英語發音弱。」

不過,針對這一說法,不少外國網友表示了反對,有人在網絡上發布了同樣的實驗視頻,視頻中顯示說英語時紙巾並沒有劇烈抖動,但說日語時反而會劇烈抖動。

(圖片來自網絡)

姑且不論孰對孰錯,把控制疫情的成功歸結於日語發音本身就顯得不太靠譜的樣子……

相比於中國的壯士斷腕,韓國的瘋狂檢測,日本的抗疫模式一直被詬病為「佛系抗疫」:沒有罰則,更沒有強制措施,完全憑藉勸說的方式指導疫情期間民眾行為,這在很多西方國家看來都十分不靠譜的方式,在疫情初期,也遭到了不少日本本國人民的吐槽。

不過,數據不會說謊,截至目前,日本官方記錄的感染人數僅為1.6萬人,死亡人數800人。雖然較低的檢測率意味著會有病例被遺漏,但日本的病例數量仍舊僅為諸多西方國家的零頭。

媒體試圖從兩方面解讀這種現象的成因。一是生活習慣。日本人注重衛生,勤洗手。另外,由於日本花粉症患者較多,平時在日本戴口罩的人也不少,相對而言,疫情期間日本人對於口罩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更重要的因素恐怕藏於社會文化層面。日本社會文化中的高集體性使得一旦群體價值觀形成後,就容易產生較為強效的趨同壓力,這使得違反規則者不得不付出更高的精神成本。同時,日本人對於社交距離的精準把控也完美契合了疫情期間的標準:在公眾場合保持沉默,不輕易顯露自己的情緒,避免一切肢體接觸。

一個從不傾向於大喊大叫、公開表露情感或持續身體接觸的社會可能會變得更安靜、更疏遠,但也更安全。

北海道大學政治學教授鈴木和人起底了這種社會文化在疫情中的作用:「每個人都想避免被指責,說自己是新冠肺炎的溫床。這是日本社會的社會壓力,如果你不遵守這些準則,你就有可能在傳播病毒,就會受到社會的制裁。

除此之外,日本也在探究數據背後隱藏的非社會性因素。5月22日,日本慶應義塾大學、京都大學等7所大學研究機關組成研究團隊,調查日本重症患者,試圖從科學的角度分析日本的死亡人數為什麼比歐美少。預計調查結果最晚將於2020年9月公布。

(圖片來自旅日僑網)

SARS時期,日本創下0感染0死亡病例的記錄,新加坡代表向日本代表請教經驗的「故事」至今在網上流傳。如今,作為抗疫優等生的日本,無疑再次給了歐美諸國上了一課。

不過,日本面臨的考驗還遠未結束。據日本多家媒體報道,26日,日本全境解除緊急狀態後的第一天,東京各主要車站客流顯著增長,同日解封的神奈川縣的江之島海岸當天也湧入大批遊客。在採訪中,「泡一次溫泉」也成了不少日本人當下的最主要訴求。全面解禁後的一波可以預見的「報復性聚集」所帶來的社會風險,依舊是懸在日本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大批遊客湧入江之島海岸。(圖片來自AFLO)

倫敦國王學院人口健康研究所所長涉谷賢治表示:「在日本似乎阻止了許多西方國家出現的大規模疫情之後,沾沾自喜是危險的。日本的醫療和檢測系統不足以應對下一波疫情海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kvDWHIBd4Bm1__Y-O2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