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山東4月7日電威海市公安局在疫情防控期間,立足公安主責主業,深化「放管服」改革結果運用,出台了網聯自助辦、互聯便利辦、速聯緊急辦「三聯三辦」的服務民生保障發展十七條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群眾日常生活和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助力復產復工。
警民網聯「自助辦」,提升無觸服務首位度。結合疫情發展形勢,不斷拓寬公安業務網辦的廣度和深度,讓信息數據的「網路」替群眾跑完「最後一里路」。交通違法處理「網上辦、預約辦」。在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期間以及 I級響應結束1 個月(過渡期)內,暫時允許通過「交管12123 」手機 APP 、網際網路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台處理非本人機動車備案前發生的交通違法行為。其中,對非現場罰款200元(含)以下且一次性記 6分(含)以下的道路交通違法行為,機動車駕駛人可網上處理;對現場開具的強制措施憑證或違法處理通知書,以及非現場處以200元(不含)以上罰款,或一次性應記 12 分的交通違法行為,可事先在工作日上班時間撥打相關交警大隊違法處理業務公開電話進行預約,按照指定的時間和地點接受處理。2月份以來,群眾通過網上渠道處理交通違法行為11164起,同比增長412% 。車管業務「網上辦、掌上辦」。駕駛人可通過網際網路辦理渠道,辦理申領免檢標誌、申請新車臨時號牌等 20餘項車駕管業務,足不出戶即可「全程網辦」;對電動二輪車臨時號牌,通過「威海車管在線」公眾號「微信辦」。2 月份以來,群眾通過網際網路辦理車駕管業務10980 筆,同比增長192% 。戶籍業務「網上辦、預約辦」。申請人可通過山東「網際網路+民生警務平台」、關注「山東微警務」公眾號對戶口遷移、戶口信息變更更正、註銷戶口、出生落戶等業務進行材料預審核,也可以進行身份證辦理進度查詢、同名查詢,實現疫情後一次辦好。鼓勵企業和返工外來人口通過山東「網際網路+ 民生警務平台」以「零跑腿」模式主動申報居住信息,公安機關對接企業需求開展預約、上門服務。
警企互聯「便利辦」,提升助商護企精準度。在著力做好社會面治安管控的基礎上,精準對接企業復工需求,全力優化營商環境。聚焦「管控」主業不放鬆。開展「警燈閃爍」工程,強化社會面和企業周邊巡邏防控,提高街面見警率、管事率。深入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密切聯繫重大項目、勞動密集、寄遞物流運輸等重點企業單位,實施警保聯動、警保聯控,為企業復工復產創造良好治安環境。聚焦「戰疫」主題不放鬆。設立疫情防控應急車輛登記上牌、駕駛證補換領等「應急窗口」,開通專門「綠色通道」,對救護、防疫和運送醫護人員、藥品器械、防護用品等疫情防控物資,以及運送蔬菜、糧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車輛,實行業務加急辦理、預約辦理、便捷辦理,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應急車輛出行便利。優化疫情通行證辦理流程,申請人提交駕駛證、行駛證複印件和申請材料到指定地點現場加急辦理,立等可取;同時拓寬辦理渠道,在「威海交警」微信公眾號開通窗口,網上填寫信息進行申請。累計辦理「戰疫情保暢通」通行證2141 份,其中生活物資類 1651 份、應急物資類386份、應急處置類104 份。聚焦「 便捷」 主線不放鬆。在前期廣泛推廣應用山東省公安機關危險化學品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劇毒化學品購買許可網上申辦的基礎上,靠前一步、主動作為,將購買許可憑證寄送申請企業,有效減少了辦證企業來回跑、不方便的問題。對申請爆破作業人員證件到期換髮業務的企業,公安機關根據網上申請信息先行進行審查審批,並將許可證寄送申請企業,待疫情過後,再由企業補交相關書面申請材料。
特事速聯「緊急辦」,提升紓難解困加速度。對疫情期間的緊急業務辦理實行「特事特辦」,用公安機關的全力衝刺跑贏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一方面,暢通戶籍業務便民通道。開通戶籍業務辦理預約渠道為群眾提供業務諮詢,在有效分流非緊急業務的同時,對緊急情況且無法網辦的業務需求,特事特辦,全力提供高效服務。對辦理居住證、居民身份證等領取業務,提前逐人告知可通過郵政速遞或自助領證機領取,不再提供窗口領取服務,有效避免人員聚集。另一方面,暢通出入境業務辦理「綠色通道」 。 開通 24 小時電話諮詢服務,對因治療重症、 探望危重病人、奔喪、處理突發事件、緊急商務、留學報到時間臨近、行前證件遺失損毀等急需出國境人員,可提前撥打電話預約,全市8處出入境接待大廳提供「 綠色通道」 加急辦證服務;對疫情防控期間在威停留居留期限屆滿的外國人,提供電話申報備案服務,給予延期便利,對外國人緊急簽證證件業務提供急事急辦服務。先後辦理緊急出入境業務32 人次,特別是在接到南非人SWANEPOEL 因家人病重急需回國的求助後,民警第一時間受理申請,在 30 分鐘內完成了審批、制證工作,受到申請人的稱讚。除此之外,對疫情期間,不能及時辦理駕駛證審驗換證等車駕管業務和暫時不具備網上辦理條件、本人不急需的戶籍業務,實行到期業務「延期辦理」,解決群眾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