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行政區劃沿革(1999年以前)

2019-08-03     大地理館

中國江西省,簡稱贛。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為江西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

江西開發的歷史,從出土文物考證,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約於公元前202年)。時設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轄18縣,分別為南昌、廬陵、彭澤、鄱陽、餘汗、柴桑、贛、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歷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為贛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與後來的江西省區大致相當。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此時的江西屬揚州部。

公元291年,設江州,治所南昌,後遷至潯陽郡(九江市),其主體為江西地區原有郡縣。隋時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至唐時增加到8州37縣。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江西屬於江南道。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增為15道,屬江南西道,其監察區下轄8州,治洪州(南昌市)。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轄區遠遠大於今天的江西省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還包括了今天廣東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設路、直隸州、州(同縣級行政機構)和縣。江西行省下轄龍興、吉安、南康、贛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臨江、撫州、饒州、信州等13路和南豐、鉛山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

辛亥革命後,清代各道被廢除。民國2年(1913年)8月置贛北觀察使,民國3年(1914年)4月置贛南觀察使。同年5月,全省置贛南、潯陽、豫章、廬陵4道。民國16年(1927年)北伐軍進駐後,各道撤銷。

民國時期的江西(深紅色部分)

這一時期的首府變化:

 南昌縣1912-1938
南昌縣1938-1939
吉安縣1939
泰和縣1939-1945
寧都縣1945
南昌市1945-1949
贛縣1949
台灣省台中市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1950)

1949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成立,行政中心南昌市。

1950年撤贛州專區;樂平、瑞金2專區分別更名浮梁專區和寧都專區;設上饒、吉安2縣級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1-1956)

1951年,撤贛西南行署區,設贛州專區;設縣級廬山管理局,後改設廬山特別區。

1952年,州專區併入南昌專區;撤浮梁、上饒2專區合設鷹潭專區,駐貴溪縣鷹潭鎮;撤寧都專區,廣昌、石城、寧都3縣劃歸撫州專區;雩都、會昌、瑞金、興國、尋鄔5縣劃歸贛州專區;南昌專區的新淦縣劃歸吉安專區;撫州專區的石城、寧都2縣劃歸贛州專區;鷹潭專區更名上饒專區,遷駐上饒市;江西省廣豐縣的苗青頭村劃歸浙江省江山縣;江山縣的官溪鄉劃歸江西省玉山縣。

1953年,縣級景德鎮市升格地級市。湖南省桂東縣的橋頭區12個鄉及大地鄉劃歸江西省遂川縣。

1954年,贛州專區更名贛南行政區;撫州專區的廣昌縣劃歸贛南行政區;設縣級撫州市。

1955年,廬山特別區改設廬山管理局。

1956年,設南昌市東湖、勝利、撫河、西湖4區;江西省浮梁縣磻溪鄉的兩個選區劃歸安徽省祁門縣。

湖北省陽新縣大橋鄉的1個村劃歸江西省瑞昌縣;廣東省興寧縣的1個村劃歸江西省尋鄔縣。

1951-1956年的江西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7-1968)

1957年,新喻、鄱陽、新淦、雩都、尋鄔、虔南、大庾7縣分別更名新余,波陽、新干、於都、尋烏、全南和大余縣;江西省遂川縣橋頭、大地兩鄉劃歸湖南省桂東縣。

1958年,寧岡縣併入永新縣;設南昌市青雲譜區;南昌專區的南昌、新建2縣劃歸南昌市,進賢縣劃歸撫州專區;上饒專區的浮梁縣劃歸景德鎮市;南昌專區更名宜春專區。

1960年,復設寧岡縣;浮梁縣併入景德鎮市;新余縣改設地級新余市;萍鄉縣改設縣級萍鄉市;九江、上饒2縣分別併入九江市和上饒市;撫州專區的進賢縣劃歸宜春專區。

1961年,設縣級井岡山管理局;設南昌市郊區南;昌市的南昌、新建2縣劃歸宜春專區。

1962年,復設九江縣。

1963年,撤地級新余市復設新余縣,劃歸宜春專區。

1964年,贛南行政區更名贛州專區;撤撫州市併入臨川縣;復設上饒縣。

1965年,撤廬山、井岡山2管理局分別併入九江市和寧岡縣。

1968年,吉安專區更名井岡山地區;上饒專區的東鄉縣、宜春專區的進賢縣劃歸撫州專區。

1957-1968年的江西

中華人民共和國(1969-1976)

1969年,設縣級撫州市。

1970年,萍鄉市升格地級市。

1976年,設萍鄉市城關、湘東、上栗、蘆溪4區。

1969-1976年的江西

中華人民共和國(1977-1999)

1977-1999年的江西

1978年,設井岡山、廬山2縣級建制。

1979年,設鷹潭、宜春2縣級市;設景德鎮市昌江區和珠山區;井岡山地區更名吉安地區。

1980年,九江市升格地級市;設潯陽區和郊區;廬山行政建制併入九江市設廬山區設景德鎮市鵝湖區和蛟;潭區;撤南昌市勝利區和撫河區。

1981年,設南昌市灣里區;撤井岡山行政建制,設井岡山縣,劃歸吉安地區。

1983年,新余撤縣復設地級市,設渝水區;宜春地區分宜縣劃歸新余市;撤九江地區,轄縣劃歸九江市;鷹潭市升格地級市,設月湖區;上饒地區的貴溪、余江2縣劃歸鷹潭市;撫州地區的進賢縣和宜春地區的安義縣劃歸南昌市;上饒地區的樂平縣劃歸景德鎮市;贛州地區的廣昌縣劃歸撫州地區。

1984年,井岡山撤縣設市;撤九江市郊區。

1985年,撤宜春縣併入宜春市。

1987年,撤臨川縣和撫州市合設臨川市。

1988年,撤豐城、清江2縣分別改設豐城市和樟樹市;撤景德鎮市蛟潭、鵝湖2區,復設浮梁縣。

1989年,瑞昌撤縣設市。

1990年,德興撤縣設市。

1992年,吉安地區的蓮花縣劃歸萍鄉市;樂平撤縣設市。

1993年,萍鄉市城關區更名安源區;高安撤縣設市。

1994年,瑞金撤縣設市。

1995年,南康撤縣設市。

1996年,貴溪撤縣設市。

1997年,萍鄉市上栗、蘆溪2區分別撤區設縣。

1998年,撤贛州地區和縣級贛州市,設地級贛州市,贛州市設章貢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hAiYWwBUcHTFCnfnet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