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氣溫2度!!!冷空氣來襲,穿什麼最保暖?

2019-10-25     蝌蚪五線譜

昨天是「霜降」節氣,意味著冬天快要來了。還沒來得及看看香山的紅葉,我們就先要來迎接一波降溫。據氣象台報告,今天夜間最低氣溫只有2度。

天寒地凍之際,我們最關心到底穿什麼材質的衣服最暖和?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你得先知道「暖和」的真實含義。保溫率、傳熱係數、熱阻值、克羅值等多個參數,是衡量一件紡織品是否暖和的主要指標。而對我們大眾來說,了解保溫率和傳熱係數就夠了。

保溫率簡而言之,就是實驗室的散熱板不蓋面料的散熱量減去蓋上面料後的散熱量(即散熱差值)與不蓋面料時散熱量之比的百分率。舉例來說,國家規定保暖內衣的保溫率必須不低於30%。傳熱係數則是指紡織品表面溫差為1℃時通過單位面積的熱流量,主要反映紡織品傳熱過程的強弱。

圖源:pixabay

天然纖維以其純天然和舒適度深受大眾青睞。下面,我們就一起探討比較一下常見的幾種天然纖維的保暖性能。

棉纖維

棉花是舶來品,棉花種植最早出現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大約在秦漢時期,棉花開始傳入我國邊疆地區。最初,它們僅僅被當成觀賞的「花」來種植,因此我們習慣稱其為棉花。注意,棉纖維並不等同於棉花,它只是由棉花種子上滋生的表皮細胞發育而成的。

圖源:pixabay

現在,棉纖維已經成為了我們使用量非常大的冬季保暖纖維。那麼,棉花引進之前,咱中國人冬天穿啥禦寒?達官顯貴們多穿「裘」也就是皮衣,包括狐狸皮、貂皮等等;窮苦老百姓只有穿「袍」,大致就是填充著亂麻、獸毛等的雙層袷衣。

那麼,棉纖維的保暖性能究竟如何呢?

棉纖維作為我們已經使用了幾個世紀的保暖纖維原材料,其保暖性能還是比較良好的。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看到,扁平的帶狀纖維上有很多螺旋狀扭曲,且纖維截面中空,其間可以儲存大量的空氣(空氣的熱阻很大)。

棉纖維縱、橫切面圖片源自網絡

在實驗溫度為20±2℃、相對濕度65%的環境下,每平方米133.2克重的棉花絮片,保溫率為66.5%,傳熱係數為4.5w/m℃。

不過,棉纖維的保暖性與其品質關係很大,同時還要考慮棉纖維的成熟度、強度、彈性等因素。棉纖維分為細絨棉和長絨棉兩種,長絨棉的纖維細而長,纖維長度一般在33mm以上,線密度在6500公支以上。

很多人現在都覺得棉衣或者棉被使用起來比較厚重,那是因為棉纖維的吸濕度在天然纖維中比較高而彈性又比較差。

羽絨

羽絨,即便是在相對溫暖的南方也成為了大家秋冬季節喜聞樂見的天然纖維原材料之一。從類型上有鴨絨、鵝絨和飛絲的區別,從顏色上又分為白絨、灰絨。

灰鴨絨圖片源自於網絡

那麼,羽絨究竟是個啥東西?

首先申明,羽絨並不泛指鴨子和鵝的所有羽毛。羽絨是一種動物性蛋白質纖維,特指長在鵝、鴨的腹部,呈蘆花朵狀的絨毛和成片狀的羽毛。

那麼羽絨究竟有多保溫呢?僅就羽絨本身而言,它們的平均保溫率都在80%以上,平均導熱係數為2.0。對比棉纖維約為60%左右的保溫率,我們很直觀就可以看出羽絨保溫有多強啦。

那鴨絨和鵝絨保溫效果哪家強呢?

前幾年,羽絨製品行業就曾經發生過所謂的「鵝鴨大戰」。對此,中國服裝協會羽絨服裝及製品專業委員會明確表示:「相同含絨量的鵝絨和鴨絨在重量、彈性、保暖性方面,兩者差異不大。」另外,白絨和灰絨之間的區別僅僅在於顏色,作為填充物來說對紡織品的保暖性沒有半點影響

羽絨圖片源自網絡

在實驗溫度為20±2℃、相對濕度65%的環境下,每平方米200.0克重的羽絨絮片保溫率為90.20%,傳熱係數為1.102w/m℃。

注意!衡量一件羽絨服(被)品質的重要標準是:蓬鬆度、含絨量和充絨量和

蓬鬆度是衡量羽絨製品保溫程度的重要指標。簡單地說就是同樣重量的羽絨,占據的空間越大其蓬鬆度就越高,保溫性就越好。

含絨量就是說這件紡織品的羽絨中「絨」的含量。羽絨製品的填充物都由羽絨和羽片所組成,一般含絨量越高的羽絨製品越貴。最簡便的檢測辦法就是將其擠壓後,恢復原狀越快的含絨量越高。

充絨量是指一件羽絨製品中填充的全部羽絨的重量。一件紡織品中放了多少重量的羽絨,才是決定它到底能有多保溫的根源所在。

羊毛

羊毛是人類在紡織領域最早利用的天然纖維原材料之一。在紡織服裝業中,羊毛狹義上專門指綿羊毛。羊毛是一種天然動物蛋白質纖維,在顯微鏡下可見羊毛纖維天然捲曲,縱面還有鱗片覆蓋。

圖片源自於網絡

羊毛的保溫率和導熱係數都略低於羽絨,但高於棉纖維。由羊毛纖維織造而成的紡織面料,因為有羊毛的天然捲曲存在而難以壓實,從而在其間形成了靜止的空氣層,便具備了優異的保溫性能。

在實驗溫度為20±2℃、相對濕度65%的環境下,每平方米153.9克重的羊毛絮片,保溫率為92.50%,傳熱係數為0.6w/m℃。

羊毛面料又分為精紡和粗紡兩種,現在多用於製作大衣、毛衣、地毯等紡織品。

注意,毛織物中沒有所謂100%一說,國家規定只要毛纖維含量超過95%就可以稱純毛面料了。

羊絨

羊絨是生長在山羊外表皮層上、粗毛根部的一層細絨毛。羊絨纖維的平均細度多在14-16um,長度一般為35-45mm,顏色又分為白絨、青絨和紫絨。

羊絨

圖片源自於網絡

現在冬季羊絨衫、羊絨大衣基本上已經是人手一件的標配。一件中上等品質的過膝羊絨大衣的重量絕不會超過兩公斤。不過嘛,價格也是不菲的。

羊絨紡織品價格昂貴,因此辨別其真偽十分必要。即便是業內的專家僅憑肉眼和手感,也難以判定一件毛紡織品是否確實是羊絨纖維面料。所以,還是送到專業檢驗機構藉助儀器檢測吧!

羊絨面料

圖片源自於網絡

小提示:不論是羊毛還是羊絨纖維面料,不起球的毛纖維面料,目前還沒發明出來。當產品介紹說百分之百不起球時,你可要提高警惕啦。

蠶絲

什麼?織造絲綢的蠶絲也能保暖?

沒錯!就是蠶絲,包括了桑蠶絲、柞蠶絲等等。蠶絲是一種優異的蛋白質纖維,並且是唯一真正利用的天然長絲纖維原材料。用蠶絲織造的絲綢面料,我們當然是在夏天使用。不過,蠶絲用於冬季禦寒來說就是作為絮用。

絮用,也就是拿來作為被子的填充物用。

桑蠶絲

圖片源自於網絡

在顯微鏡下可見蠶絲纖維橫截面呈三角形,由十數根原纖所組成,每根原纖又由許多微原纖組成。蠶絲的保溫性恰恰得益於它的這種多孔隙纖維結構。纖維孔隙中存在著大量的空氣,這些空氣阻止了熱量的散發,從而使蠶絲具有良好的保暖性。

桑蠶絲的導熱係數約為0.043—0.047千卡/米·度·時,在天然纖維中是最小的。一床2米乘以2米3、蠶絲填充物重460克的蠶絲被,保溫率為62.98%。不過,蠶絲被也存在透氣性和彈性較差等缺陷。

羊駝絨和馬海毛

羊駝就是可愛的「神獸」草泥馬,原產於南美洲。羊駝纖維色澤為白色、棕色、淡黃褐色或黑色,纖維中不含油脂以及羊毛脂,無異味,屬中空纖維,彈性好,不滯水,保暖性遠高於羊毛。

圖源:pixabay

在實驗溫度為20±2℃、相對濕度65%的環境下,每平方米150.6克重的駝絨絮片,保溫率為89.20%,傳熱係數為0.9w/m℃。

但是,羊駝絨毛產量很低,一隻成年羊駝每年只能產出兩三公斤羊駝絨毛纖維,這甚至還趕不上一隻長毛兔的產毛量。我國從2002年開始引進羊駝進行繁育,但到現在總體規模還遠不能達到工業化紡織的需要。

馬海毛肯定不是海馬的毛,而是特指安哥拉山羊的被毛。「馬海」一詞來源於阿拉伯文,意為「似蠶絲的山羊毛織物」。雖然在市場上其甚囂塵上,但由於其纖維較粗,自然捲曲度也小,就保溫性能而言並不是馬海毛的纖維強項。

從實驗室數據來看,在天然保暖材料中,保暖性最好的當數羽絨,其次蠶絲,再往後依次是駝絨、羊絨、羊毛和棉纖維。

不過,要徹底想明白哪一種纖維紡織品對你來說更「保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這還要看個人的喜好,更要看個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一床5斤重的棉被不過百元左右,而一床5斤重的蠶絲被最少幾千元……

綜上所述,冬季著裝用的天然纖維並沒有明顯的優劣高下之分,對於我們來說,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就是最溫暖的。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作者:程醉

蝌蚪五線譜

專注做權威、有趣、貼近生活的網際網路科學傳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fRkA24BMH2_cNUgHq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