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克制和解脫,你的選擇是什麼?

2020-05-18     水煮閒娛

原標題:《黑天鵝》——克制和解脫,你的選擇是什麼?

《黑天鵝》這部電影是由曾榮獲八座大獎的《這個殺手不太冷》中,飾演瑪婷達的女主娜塔莉·波特曼在 29歲時出演的。

豆瓣評分 高達8.6,入選豆瓣電影Top250排行榜,講述的是一個有關芭蕾舞劇團的懸疑故事。

它也在2011年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是一部不容錯過的驚悚懸疑片。

在電影這部中,由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主角Nina從小被母親管束,一直順從母親的意思,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乖乖女」。

但這樣克制自我的性格卻讓她在職業生涯中飽受困擾,在選擇芭蕾舞劇主演時,導演需要一位可以同時飾演黑、白天鵝兩種不同性格、品質的芭蕾舞演員。

Nina的美麗、恐懼、脆弱的氣質和優秀的舞蹈功底對於飾演白天鵝是得心應手的,但她的舞蹈雖一絲不苟,卻缺乏靈性。

她雖有著宛如機械一般的精準,卻無法完成集嫵媚、性感、狂野於一身的黑天鵝的角色。儘管如此,導演似乎看到了Nina的潛質,依舊選擇她為主演。

家庭影響

我們先來看一下Nina的母親埃里卡。

埃里卡是一名退休芭蕾舞演員,她為了生下Nina而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在她的潛意識裡,自己的犧牲是非常大的。所以她寄希望於自己的女兒Nina,希望能夠將她培養成一名優秀的芭蕾舞演員,這類似於望女成鳳的心態。

她總是過分關注Nina的身體情況,卻絲毫不了解Nina真正的內心需求。埃里卡甚至直接脫光Nina的衣服檢查她的身體。

Nina在母親面前幾乎毫無隱私可言,這也逐漸形成她起初略帶懦弱的性格。

Nina的母親,像目前許多父母一般,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味把自認為的「好」填鴨給孩子,以父母的身份命令、控制孩子。

並不是把孩子當作一個成人來看待,而是猶如一個可以隨心操縱的物品。

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在步入社會後,容易處在受到欺負卻不敢說的困境中,更甚者會有抑鬱情緒,變得 自閉自卑,不願意社交

這樣的孩子在「愛情」這件事上,也是吃虧的,他們容易過分在意伴侶的感受,而喪失自我,失去魅力。

性格轉變

轉變一個人的性格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有一個人引導。

就如同電影里的舞劇團導演托馬斯,他雖看似玩世不恭,不正經,卻一步步引導Nina釋放自我。

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被選定為主演的Nina起初總是放不開,難以進入到黑天鵝的性格中。

儘管在排練結束後依舊獨自在舞蹈房不停的練習,動作卻一直不夠自然、情緒不到位,這讓她壓力倍增,開始陷入無盡的自我懷疑中。

Nina性格開始發生大轉變,是她的母親在家門口不停的在她同事面前像教訓小孩一樣管教她。

已經28歲的Nina顯然無法再接受這樣的管束,於是她賭氣似的應約和女同事莉莉去了酒吧。

在醉酒後,半夜和女同事莉莉翻雲覆雨。這其實是由於她的精神壓力太大,而基於導演讓她放開自我的引導想像的。

結果第二天母親沒有叫醒宿醉的她去上班導致排練遲到,導演則讓昨晚邀請Nina去酒吧的莉莉替代她的位置暫時參加排練,為了故意讓Nina看見莉莉在主演位置上自信的表演。

這嚴重刺激到了Nina,她開始幻想身邊的人都窺伺自己的位置,想要搶走它。

我們再來看一下已經28歲的Nina的房間,它主要以粉色調為主,放了許多可愛的玩偶,仿佛是一個一直被呵護著的純真小女孩的房間,這和她的年紀其實是違和的。

回到家後的Nina,把家裡的毛絨玩偶全部收拾扔掉,這也暗示著Nina開始主動掙脫母親過分的束縛,釋放自我。

自此,Nina對於黑天鵝的演繹也逐漸有了起色,卻在演出前得知,莉莉成為了她的替補。

這讓本就覺得莉莉會替代自己的她陷入恐慌和悲憤,以至於一度產生臆想。

最終舞台

而在最終演出當天,母親埃里卡認為她乖巧聽話的女兒因為這個角色消失了。

於是擅自打電話到劇院,謊稱Nina不舒服給她請假,Nina的母親幾乎變態的控制欲促使她把Nina鎖在房間裡。

而Nina終於受夠了這樣被監管著的生活,不惜掰手指受傷的母親的手指從母親那裡搶到鑰匙,趕往劇場。

可Nina內心最恐懼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導演已讓莉莉替代自己。不過此時的Nina已然不同,她冷靜的示意導演托馬斯,自己必須登台演。

Nina對於自己的要求極高,以至她精神緊繃到產生錯覺,總以為有人看不起她,耳邊充斥著嘲笑、否定的聲音。

在第一幕時,她的舞伴竟還掉鏈子,沒有拖住她,導致她直接摔落在舞台上,而舞伴卻推卸責任,這讓Nina陷入自責和憤怒。

Nina再一次產生錯覺,她回到自己專屬的休息室,看見莉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說要替代自己,此時她完全無法克制自己的憤懣,把莉莉往鏡子上推,並用鏡子的碎片往莉莉肚子上捅。

但事實是她在與軟弱的自我搏鬥時,捅傷了自己。Nina在後來的表演中,幾乎瘋狂的克制住自己的疼痛,渾然天成的演繹了黑天鵝。

隨著台下的觀眾無止境的鼓掌,呼喊Nina的名字,Nina終於達成了自己內心的對完美的標準,也完成人生最後一場演出。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幕,是Nina的母親最後坐在觀眾席,眼裡噙著淚水注視著Nina演出。Nina的母親,其實也和許多母親一樣,儘管受到傷害,依舊愛著孩子,希望孩子好。

整部電影劇情緊湊、此起彼伏,內容飽滿,配樂恰到好處。再加上波特曼的精湛演技,及其有吸引力。

電影通過Nina長出翅膀的不同階段來表達Nina性格的變化,而在你專注於劇情的時候,會出現一些驚悚的畫面來突出人物性格的轉變,所以這也可以看作一部優秀的恐怖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cfuJ3IBfGB4SiUwdX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