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對每個人來說,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但是,吃同樣的東西,有人上吐下瀉,有人則沒事;同樣是感冒,有的人兩三天就好,有的人卻要一個星期;同樣的年紀,有人對海鮮、植物、牛奶都過敏,有人卻對什麼都不過敏……是為什麼呢?與體質的不同也有非常大的關係!
體質不同,身體狀態、機能也有差異,也有中醫認為,體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你容易患什麼病,決定了你的健康狀態。
中醫體質有九種,一種平和體質,八種偏頗體質(包括痰濕體質、濕熱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特稟體質、氣鬱體質、血瘀體質)。
平和體質為正常體質,是應當追求的體質,而其它八種體質則與各種不同疾病密切相關!尤其是以下三種,更是近年來疾病相關率居前三位的——陽虛體質、氣虛體質和濕熱體質。
1,陽虛體質,怕冷
「陽虛體質」又稱「虛寒體質」,就是指陽氣不足致使體內氣血不能正常化生,臟腑不能得到溫煦,體內防禦外邪的能力減弱,從而出現一系列畏寒症狀。
像年齡衰老、過度性生活、不良的飲食習慣(挑食、偏食、喜吃涼食等)、長期的寒涼和潮濕處工作等都會造成陽虛體質。
1,自測表現
*明顯怕冷、怕風,四肢涼;面色偏白、體型偏瘦;
*喜喝熱茶、熱湯;一吃涼的或吹冷風就易腹瀉;
*動則心慌、氣短、容易出汗,性慾減退;
*男性易陽萎、早泄;
*女性月經減少,情緒低落、意志消沉、有孤獨感。
舌象:舌頭胖、大;水滑;舌苔淡白。
2,易患病症
陽虛體質的人易受到寒邪、濕邪的侵害,增加了患風濕性關節炎、習慣性便秘、腸胃疾病、不孕等的幾率。
3,調理重點——溫補
陽虛體質的人首先要做到的是注意保暖,在飲食上要儘量避免生冷食物。
捏三提一法
沿著後背的督脈,從下往上,用拇指、食指、中指一起捏,捏到頸部的大椎穴,捏3遍或者5遍,在第3遍或者第5遍的時候開始提,捏三下,向上提一下的規律。一天捏三到五次,皮膚微微發紅就可以了。
2,氣虛體質,乏力
中醫認為「氣」很重要,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出入有序,營養精微向上向外布散,糟粕廢物向下向外排泄。而「氣虛體質」是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氣的化生不足時,出現氣血虧損的情況。
長期勞損、脾胃不好、營養不足、久病臥床、憂思過度等人群更易變成氣虛體質。
1,自測表現
*身體乏力、精神不振,動不動就出虛汗;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易腹脹;
*腰膝酸軟,身體易浮腫;
*面色蒼白,呼吸不順暢,心慌氣短,活動後加重;
舌象:舌體胖大有齒痕,中間下凹。
2,易患病症
元氣不足,臟腑功能比較低弱,而且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風寒侵襲,並增加患上肝、胃和腸道疾病的幾率。
3,三步齊調理
所謂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因此,改善氣虛,要同時調腎氣、脾氣、肺氣。
補腎固精操
腎是先天之本,主藏精,因此補腎氣的時候還要注意固精元!今天教大家一套固腎操,簡簡單單四個動作:
第一步:站立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立身要中正,氣慢慢從上向下沉到丹田,屈髖屈膝,慢慢地調勻呼吸。
第二步:升降
吸氣向上升,把胸腔充滿,充分的把肺打開,呼氣的時候降,把胸腔的氣沉到丹田。
第三步:開合
吸氣的時候雙手向兩邊打開,氣向左右充滿,合的時候呼氣放鬆,做3遍後兩手放下。
第四步:握固
兩手的拇指放在掌心,其餘四指握起來,同時兩腳十趾抓地。有一個動作要領簡稱吸、抵、閉、撮,需要和握固同時做,吸是吸氣,抵是舌抵上顎,閉是在吸氣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閉住呼吸,撮是提肛。
早上起床的時候做調息固腎操,一般做15-30分鐘。
補脾代茶飲
【方法】開水沖泡10分鐘左右,煮10分鐘的話,效果更好。
補肺參芪茶
專家推薦參芪姜棗茶。
【方法】開水沖泡20分鐘左右即可。這款代茶飲可以經常喝,專家推薦每周3-4次。
3,濕熱體質,愛長痘
濕:分為身體里形成的內濕和外界入侵到體內的外濕。愛熬夜;消化功能不好、吃飯不規律、脾胃不健康;日常不注重增減衣服的人,很容易在體內積聚濕氣。
熱:多由外界因素引起。比如炎熱天氣的照射、辛辣食物的食用、長期情緒的壓抑、或者補品的過多攝入等等。
而濕熱體質簡單來講指濕邪與熱邪同時侵體,亦或是濕久留不除而化熱,因而造成了濕熱體質。
1,自測表現
*面部油亮,易生粉刺、痤瘡;
*口乾、口苦、口臭;汗味大、體味大;
*愛吃辛辣、油膩、燒、煎炸、冰冷的食物;
*大便燥結或者粘滯不爽;小便深黃色,異味大;
*女性常帶下色黃,男性陰囊總是潮濕多汗。
舌象:舌苔白黃膩、舌尖紅。
2,易患病症
濕熱留於脾胃,易得痤瘡、酒渣鼻、毛囊炎、濕疹、體癬、牙齦炎等疾病;濕熱留於肝膽,易得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病毒性肝炎、膽石症、黃疸等疾病。
3,調理重點——清熱祛濕
濕熱體質的人要清淡飲食,切勿滋補過度;不抽煙喝酒;少熬夜;多運動出汗。另外,專家還推薦了益氣祛濕食療方:
【用法】上述藥材各10克,煎煮20分鐘,即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