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曾有個電視節目轟動整個香港,
這個節目名叫《窮富翁大作戰》,類似於國內的變形記,
節目主要邀請一些社會精英去體驗生活在香港底層人們的生活。
而這些社會精英主要包括,酒商,選美冠軍,行業大佬,上市公司CEO,
以及一些富二代等等......而後再順便探討:
人是不是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我們窮,是因為沒有一個致富的思維。
我們窮,是因為不夠努力。
但如果以富商的思維來過活,就一定會成功嗎?
受邀請的第一個嘉賓Eric,是個商人,
遊艇、美容、高爾夫,跳舞和喝酒,他是生活富足充實,
除了髮際,線貌似也沒什麼煩惱事。
他一直覺得,窮就是因為沒有好好規劃自己的未來和奮鬥目標,
一開始他就自信滿滿的拿著15塊錢,成為流浪漢。
在流浪的第一個晚上剛好下暴雨,導致Eric一晚上都睡不著,
第二天天還沒亮時,他就開始尋找工作。
終於,他找了分外賣小哥的工作,但一天還沒幹完就被解僱了...
千萬富翁流下了委屈的淚水...
到第二天晚上,他嘗到了生活的艱辛,開始自暴自棄。
在垃圾桶找了兩塊紙板片墊在地上直接脫衣睡覺,
完全沒有一開始意氣奮發的樣子...
最後,Eric人認真總結了自己的經歷,
說出了我們大多數人的困境。
二號嘉賓Joyce,白富美,從小家境就優越,
嫁了一個富豪後就辭職在家帶娃,一副全職媽媽的樣子。
她將要經歷的是一家每個月拿著低保的家庭,
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患有多動症,平日裡她不僅要照顧她的孩子,而且上班賺錢。
顯然,高學歷並沒有給她帶來便利,
即使她想給孩子們添加一張桌子,也只能去垃圾桶撿別人丟掉的紙箱。
你能想到——
就是這個買個菜都要砍半天價只為省個幾毛錢的人,竟然曾經是個富婆?
本來吧,一開始她是充滿信心的,
但過了一會兒,電飯煲壞了,燃氣灶暫時不能開火了,家裡的孩子還一直喜怒無常,
節目做到一半,她就有了不想拍攝下去的衝動,
畢竟再有激情,也很容易在這些瑣事中被消耗光。
節目組請了她老公來安慰她,
她跟自己的老公說:
最讓我崩潰的不是貧窮,而是這種看不見希望的生活。
第三位嘉賓Ayong,
畢業於哈佛大學,是一家公司的總裁。他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參加這個節目。
他認為即使深陷艱苦生活,依然不能停止尋找樂趣。
然後,第一天臉就被打得啪啪響。
因為體驗的職業是從事垃圾處理工作,
每天早上在垃圾車到來之前,要收集整棟樓19層的垃圾。
第一,天因為工作太慢趕不上垃圾車,他直接被老闆痛罵了一頓。
這時候的他已經不在抱有挖掘體驗的樂趣,每一秒都想坐下來休息,
下班後更是和節目組申請能不能換工作。
但操勞辛苦了一天回到家,
一看到那狹小的地方,還有蚊蟲亂飛,默默選擇收拾行李,在街上流浪。
換工作是不可能的,
他被迫克服困難,慢慢和清潔大姐、鄰居低保戶打成一片,
融入集體以後心態變好了一些,但生活依舊毫無起色。
這個真人秀主要集中討論了「貧富差距」和「階級層級」的問題,
在經歷了底層人民生活的富人們都逐漸認同一個觀點:
困境,並非通過努力就能解決的。
大家知道嗎?
在香港無數摩天大樓的另一面,是那些被稱為籠屋,劏房,棺材房的居所。
而它們每尺的租金可達 300 港元
大約相當於1平方米的租金最高要到2300元人民幣左右,
不是一間房的租金,僅僅是1平方米。
有大約 20 萬香港人就生活在這種「霓虹燈也無法照亮的地方」。
有些香港人結束了一天的奔波勞累後,
回到的,卻是這樣的「家」
在這種環境中,再怎麼有上進心的人,都難以翻身。
人們常說,貧窮可能與自己不夠努力相關聯,
但將貧困的根源歸咎於不夠努力,
顯然是從沒有被生活迎頭痛擊過。
就像《銀魂》里說的: 「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是拼盡全力了。」
但話說回來,
不管怎樣困苦,人活一世,就該努力過好自己的人生。
風起了,不管拿到了怎樣的命運牌,也還是要用力前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