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分享:關於均線的初淺認識

2019-08-19     金融研究院孟一


來源投機者說

學習過好多談技術指標的文章,但從沒有系統整理過。有時在論壇灌水,就某一些觀點爭論來爭論去,最後發現,你說雞他說鴨,實在是無語。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相關的基本概念沒有釐清,對某些專用名詞定義有分歧,那一旦展開,不打架才怪。

正文如下:

一、技術指標是個啥:

技術指標是個啥,怎麼來的,這個必須弄清楚。為什麼呢?大家想一下,為什麼你相信親人朋友不相信陌生人?因為了解熟悉,而對陌生人是一無所知,哪裡來哪裡去?怎麼相信?所以,要想依靠技術指標賺錢,你必須像熟悉女朋友一樣熟悉技術指標,只有熟悉了,才知道她是什麼脾氣,才知道怎麼相信,什麼情況下相信,相信到什麼程度,不是嗎?

技術指標是指那些呢?狹義的說——說人話,具體的說那些看得見的,就是K線,MA,MACD,KDJ等等等等,都是。那麼,K線是怎麼來的呢?四個數據,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構成K線。MA又是怎麼來的呢?

看定義:

MA指標是英文(Moving average)的簡寫,叫移動平均線指標。計算方法就是求連續若干天的收盤價的算術平均。改說人話就是:如果要五日均線值,那就把這五天的收盤價加在一起除以五。它比K線還簡單,它只有兩個量參與計算,收盤價和天數(時間)。簡單吧?但絕不要輕視簡單,因為愈是簡單,愈是堅固!

這裡說句題外話,你如果要是網上查一下,你就會發現,很多介紹均線的,還沒說清楚定義,就急里慌忙的說它的特點和性格,還有什麼葛蘭碧八法金叉死叉等等等等。試問一下,你的女朋友什麼脾氣什麼性格,需要勞煩別人介紹麼?別人介紹的你信麼?不錯,這得你慢慢處,慢慢摸索。

回到技術指標是個啥這個話題上來,均線之外的技術指標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這裡可以做個總結,所有的技術指標,都離不開以下幾個數據: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成交量、時間。如果說,技術指標是對上述幾個變量的演繹歸納推導的話,那麼,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技術指標呢?儘量不扭曲不變形,儘量少的變異,儘量客觀求實。所以,回頭看看,大家會發現,K線,MA基本符合這一要求,這也是它成為經典技術指標的原因。關於對技術指標的認識,只能簡單說說,再說就文不對題了。其實這就好比武俠小說裡面說的一樣,招式是招式,心法是心法。喬峰的太祖長拳和你打出來的降龍十八掌比一比,你看誰打得贏誰?均線,就是眾多武功裡面的一招半式,要想用好它,還要有好的心法。

二、移動平均線MA:

後面簡稱均線,如未加以說明,一般就是專指日K線級別的均線,5日均線就是指日K線級別的均線,MA5則是指任意周期的5周期均線。

1. 構成:收盤價。收盤價是什麼?

是多空雙方慘烈拼殺一整天得出的結果,是多方贏了呢還是空方贏了呢?參考指標之一就是收盤價,它是市場最終博弈的的結果,是多股力量最終形成的合力,是真金白銀擺出來的,所以,收盤價的可信度相對要高於其餘三個價格,也就是說,它在這四兄弟中最有權威。所以,均線採用這個數據是有原因的,目的是提高它的可靠性。

2. 為什麼要平均呢?

大家在體育競賽中,經常看到比賽打分,如何計算結果呢?去掉最高最低分之後再平均。這就是為了更接近真實情況,更客觀。你可以在一時騙得了市場,操縱短時間的市場價格,但你不能長期的操縱價格,這裡面就牽涉到時間的因素了,這就是平均的原因。所以,到這裡大家就會明白,為什麼愈是長期均線,它的走勢就愈是穩定。那麼,如果我們對它的信任度進行排序的話,應該是長期均線、中期均線、短期均線。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大周期均線更能如實客觀的反映出真實的、穩定的市場價格。

穩定的市場價格是什麼?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裡面提到過一個概念——價值。他說,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價值不像價格那麼活躍,它如同一個中樞一個中流砥柱,價格有時候偏高,有時候偏低,這個高低是相對誰來說的?參照物嘛,是誰?價值啊,但你再想一下,這裡面說的價值如果有一個量化指標的話,你更相信它應該和誰站的近一些?是不是和長期均線站的近?換句話說,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把長期均線的價格近似看做「價值」這個東東。 補充說一下,僅僅這些還不夠,還要考慮成交量,原因有時間再說。大家只需要記著,使用均線的時候,尤其是短期均線,有時候要看看成交量。

3. 均線的分級。

按照時間分級,5日均線、10日均線是短期均線,30日均線是中期均線,60日是中長期,120日、250日就是長期均線了。至於每一級別的均線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如果一一分析根本不是一篇文章就可以說得清的,估計寫本書不成問題,不贅述。

4. 均線的特性:

前面基本概念廢話的差不多了,該總結一下了,均線有哪些特性呢:

穩重可靠:

移動平均線的計算公式決定,它不會大起大落,而是起落得相對平穩。向上的均線經常是緩緩向上,向下也是這樣。要改變均線的運動趨勢相對不容易。這一特性在前面研究它的定義公式的時候,已經按耐不住的表現出來了,隨便打開一個技術圖表,我們會發現,均線表現穩重,而且愈是大周期越是表現的明顯,言行一致,該特性是可靠滴。這也是為什麼要費這麼大週摺解釋那麼基本淺顯的東西的原因,為的就是扒拉清楚它的邏輯可靠性,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以後用起均線,你就不會首鼠兩端三心二意,沒買的時候扎耳撓腮,買了以後坐立不安。餘下特性就不一一贅述了,直接列出來。

助漲助跌:股價和均線一起同向運動時,當股價回碰平均線,均線自然會產生支撐/阻擋力量。

引力作用:當股價過度偏離均線時,均線對股價有牽引作用,股價有回到均線附近的慾望。

揭示趨勢:這一特性最為重要。要解釋這一點,需要專門闡述「趨勢」這個東東,太麻煩,大家記住這個特點就行了。

補充說明:

第一,關於均線的四個特性,我是短中長放在一起總結,限於篇幅沒有分開細化,而短中長均線的這些特點,如果相對的看其實是一樣的,我們不能過度極端絕對化的進行爭論,嚴謹認真和鑽牛角尖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主要是「度」的把握。

第二,這些特點要辯證的看。例如,穩定固然是優點,但也有缺憾。因為穩定,所以就不夠靈敏,對股價的短期走勢反應的就遲鈍。萬事萬物都是這樣,福禍相依陰陽相生。如何看待呢,我們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我們用的是均線,均線的穩定性特點是天生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追求的是穩定性,那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放棄靈敏性。

第三,利用均線的這些特性不能過於機械。金叉買,死叉賣,誰要是按照這個規則來操作,時間不長估計就會瘋掉。這樣操作對錯的比例具體我沒有統計過,但如果這一招管用的話,那市場就會產生一個邏輯悖論。

第四,道可道非常道,這四個特點加上短中長期分類,其中的排列組合就會變得很多,各個因素在不同情況下所占的權重變化萬千,所以在使用技術指標的時候,還要綜合考慮到市場心理,股民的羊群效應,甚至大神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這個可以度娘),「知」是為了用,為了「行」,為了賺錢。

總結:

1. 均線是中長期技術指標。

2. 均線粘合的時候要嚴密關注。

3. 均線反映市場心理和趨勢,甚至揭示買賣時機。

4. K線不能長期過度偏離中長期均線,均線對它有引力作用。

5. 各均線之間的組合關係、權重、斜率、速率是好大專題,值得好好研究。

6. 想用好均線,得多看圖,長時間看圖,仔細看圖,揣摩市場心理和內在動力。

更多期貨交流可添加cctvtzqc2012,進群學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XVZqWwBvvf6VcSZmK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