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甜梨、大柿子,價格便宜保甜」,「清倉大甩賣,所有商品打折出售」10月9日,農曆九月十一,在新華路東首的堤嶺大集如期開始。作為城區範圍內最大的集市,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馬路上人頭攢動,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
為了加快推進棚戶區改建,改善居民居住環境,堤嶺棚戶區範圍內的房屋正在進行徵收,不少住戶和商戶已經搬離。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堤嶺趕大集、逛舊貨市場或許將成為附近居民的美好回憶。
逛大集感受熱鬧
新華路的東首連接著岔河西大道,平時車流量較大。但是每逢農曆一、六,開車的司機絕不會選擇從這裡通過。每到這個時候,商販們早早就來到堤嶺附近,支上攤位擺好商品。周圍的居民也會聚集在這買東西,從東地南路往東400多米的道路被圍的水泄不通。
集市上賣的東西五花八門,賣布的、賣衣服的、賣五金用品的、賣玩具的應有盡有。上了歲數的市民是這裡的常客,從集市的這頭逛到那頭收穫肯定不少。家住黃河涯的莊大爺沒事就會來集上逛一逛,當天買了1盆半米高的綠植才花了10塊錢,價格便宜是集市最大的特點。
大概從1989年起,堤嶺這裡形成了大集。聚集的人多了集市也越來越壯大,不光是附近的商販在這裡擺攤,甚至德州縣裡的、河北景縣的商販也會來這裡做生意。
孫先生家住武城縣郝王莊,早上6點多就出門開了1個半小時的車,拉著剃鬚刀、收音機、玩具等日用品來到這裡擺攤。他已經擺了十餘年的攤,趕上人多的時候一上午能賣七八百元。
賣布的何老闆在這裡已經經營了二十多年,平日裡哪裡有集市他就去哪裡,但是對堤嶺大集最情有獨鍾。「明天我就要去張官屯那個集市,去了這麼多地方趕緊,還是堤嶺集市的人最多。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這個集市,想想還是挺還念的。」何老闆說。
舊貨市場淘「寶貝」
說起堤嶺,就不得不提堤嶺市場,家居用品、家用電器、家具、五金產品應有盡有,不僅有二手的還有全新的。據附近的商戶介紹,因為堤嶺村的平房,房租便宜,一些收廢品的小商販在此為商。小東關拆遷後,曾駐紮在小東關的很多收廢品的商販便將據點轉移到堤嶺。
這個市場上的物件,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淘不到的。不少租房的房東在選擇家具時這裡是第一站。這裡的家具有新的,也有二手翻新的,價格十分便宜。商場裡二百多元一把的椅子,在這裡一百多塊錢就能買到。
「在這裡買家具的多是租房的或者剛來德州租房的市民,買全新的家具有點捨不得,從這裡買二手家具,算上床、桌子、幾把椅子等簡單的家具,一千多塊錢就能搞定。用完之後我們還可以回收,置辦全了也花不多少錢。」一位家具老闆說。
這裡還是不少做小生意的市民經常光顧的地方,品類眾多對於剛來德州打算髮展的人來說,這裡總能淘到一些寶貝。
市民期盼更美堤嶺
「搬了沒有啊」「正收拾東西呢」10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堤嶺社區,許多牆上寫著「拆」字。許多住戶已經搬走,以往熱鬧的地方冷清了不少。
站在堤嶺社區最東面隔河眺望,岔河東岸的高樓拔地而起,堤嶺社區的北面已經蓋起了新樓,南邊也有小區。隨著城市發展,這裡的一片片平房則顯得與周邊格格不入。
在堤嶺的許多牆面上張貼著「關於堤嶺棚戶區項目房屋徵收」的決定和相關公告,還張貼有此前徵求意見的答覆說明和相關補償方案。此次徵收範圍包括德城區新華路以南、交警宿舍以北、東地南路以東、差河西大道以西地塊上的房屋。
賣布的何老闆在得知這裡的房屋要徵收後,對這個老地方有些不舍。「在這裡二十多年,能看到這裡變得越來越好心裡也是高興,以後這裡蓋起了新樓,這裡的老住戶都再搬回來,能不能等人氣恢復之後重新規劃一個地方讓大集的風俗繼續延續下去。」何老闆笑著說。
「聽說這裡要拆遷了,這是個好事。城市要發展,可以通過拆遷的方式讓堤嶺重新煥發生機。」居住在附近的劉阿姨表示,期待拆遷後這裡變得更加漂亮,規劃也更加完善。
來源:德州雲 作者:張明凱 攝影:高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