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因「阿克賽欽」而起

2020-06-30     哈歷史

原標題: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因「阿克賽欽」而起

印度軍官在拉達克邊境上一處堡壘視察

「阿克賽欽」源於古突厥語Aksai Chin,意為「中國的白石灘」,aksai指「白石灘」,突厥語稱中國為秦Chin。位於中國新疆與西藏交匯地帶。總面積4萬2685平方公里,為中國領土,一直在中國政府實際控制之下,無主權爭議。

1956年4月,新藏公路開始修建,公路經過「阿克賽欽」地區,於1957年10月5日建成通車。消息一出,印度立刻向中國表示抗議,並開始向阿克賽欽地區及中印邊界的中段、東段派駐軍隊。中方一再呼籲雙方坐下來,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問題,但印度要求中國全面撤出「阿克賽欽」才能夠與中方談判。

1958年印度宣布「阿克賽欽」為印度領土。8月中國和印度軍隊在幾個哨所發生衝突。與此同時,叛亂的陰雲正在西藏上空醞釀。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上層反動集團,默許和支持一些分裂分子建立叛亂組織,實施分裂叛亂活動。攻擊中共地方組織,伏擊軍車殺害解放軍戰士。1959年3月10日,散布達賴喇嘛去西藏軍區機關駐地觀看文藝演出有危險的謠言,煽動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阻攔達賴喇嘛前往,並打傷西藏軍區副司令員桑頗·才旺仁增,並殺害政府工作人員。並宣稱「同中央決裂,為爭取西藏獨立而干到底」。1959年3月17日,達賴喇嘛出逃印度。印度政府決定給他庇護。達賴喇嘛隨後組建了印度流亡藏人政府。

印度難民帶著自己的物品逃離阿薩姆邦的特茲普爾

1959年10月20日,中國邊防部隊在空喀山口退了印軍的武裝侵擾。1961年印度對中國的自信感到震驚,印度打算退出遠期政策,削弱解放軍補給。1962年上半年,印度越界侵擾不斷,小規模衝突持續發生。印度高層和政府智庫不相信中國會與印度全面開戰。認為中國無法發動全面的戰爭。時任印度陸軍少將的喬金德·辛格·迪隆在1962年9月說「向中國人發射幾發子彈就會使他們逃跑」。1962年9月20日,印度命令軍隊在東段越過「麥克馬洪線」,向克節朗地區中國邊防部隊發起攻擊,10月10日,向東段的中國尺冬哨所攻擊。印度向中印邊境集結重兵,在東段,部署了1.6萬餘人兵力;在西段,印軍部署1個旅部6個步兵營、1個機槍營及若干配屬分隊共5600餘人。10月20日,印軍向中國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中國邊防部隊無奈發動反擊。

守衛著納圖拉山口的中國邊防戰士

反擊作戰部隊克服高山、峽谷、密林等天然障礙,攻克了印軍在克節朗地區的重要據點,迅速瓦解了印軍部署,印軍潰不成軍,中國邊防部隊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向「麥克馬洪線」以南發展進攻,23日進占達旺。此戰,殲滅了印軍第7旅,收復了「麥克馬洪線」以南達旺河以北部分中國領土。在西段中國邊防部隊清除了侵入中國境內的印軍據點37個。10月2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停止衝突、重開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三項建議,並命令東線反擊作戰部隊停止追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QrlB3MBnkjnB-0z50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