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蒂中心(The getty center)的建築美

2019-10-22     建築設計與室內設計

提起世界首富,大部分人腦海里會出現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並沒有多少人會想起美國石油巨子保羅·蓋蒂(JPaul Getty)。跟比爾蓋茨、巴菲特一樣,他也是個傳奇人物:23歲便成了百萬富翁,曾連續20年蟬聯美國首富,也是60年代的世界首富。



年輕時候的保羅·蓋蒂

這樣一個大富翁,生活中卻一毛不拔,被稱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吝嗇鬼!」這樣的他,卻在藝術投資上非常慷慨,創造了歷史上個人對藝術品捐贈的最高紀錄。



年老的保羅·蓋蒂

保羅·蓋蒂在遺囑中將他所有資產的三分之二——22億美元留給了洛杉磯蓋蒂中心(The getty center)這座博物館,並允許永遠對公眾免費開放。「任何人只要腳上穿著鞋,都可以進來觀賞。」



這筆錢的大部分用於投資修建蓋蒂中心。耗時13年建造,耗資13億美元。蓋蒂中心也因此被稱為世界最為富有的藝術機構之一。



逛完這家博物館,或許你會不自覺地感嘆那句: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從洛杉磯市區驅車往西,到加州405號州際高速公路後向北不遠就可以看到綿延不斷的聖莫尼卡山脈,在山上海拔881英尺高的山崖處矗立著一群奇特的建築,這就是聞名遐爾的洛杉磯蓋蒂中心(The getty center)。它包括一座非常現代化的美術博物館,一個藝術研究中心和一所漂亮的花園。

10億美元打造的建築本身就是一個大亮點

歷時13年、耗資13億美元打造的這座博物館設計與施工皆有非常高的水準,它同另外兩座建築,即東京國際論壇和西班牙的古根海姆博物館被封為當時的三大傑出建築。



博物館正門,台階的雕塑

蓋蒂中心的建築表面主要由石灰岩構成,這些有著裂痕和紋理的米色石灰岩采自義大利巴尼蒂沃利(Bagni di Tivoli),據說能夠捕捉住南加利福尼亞的明媚光線。下面這座石灰石大門是通向蓋蒂研究所的入口,大門恰好框出了面向大海的視野。




從博物館向外看的裝置設計

除了石灰岩這一亮點,理察·邁耶還運用方形和圓形,使各個建築物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大氣而不失微妙細緻。



蓋蒂研究所是著名的當代藝術學術研究中心,它除了是蓋蒂學者、員工以及客座研究員的辦公場所,還收藏了包含重要視覺藝術家和文化傑出人物等大量獨一無二的檔案材料,其知名度和收藏資料的重要性是世界首屈一指。



自然光是蓋蒂中心最為重要的建築要素之一。博物館上層的繪畫作品展廳均採用自然光照明,百葉窗及色調計算機輔助系統可實現室內的光線調節,讓館內始終保持著明亮而柔和的自然光照,既令繪畫作品擁有足夠的觀賞條件,又通過特殊的過濾裝置最大程度地保護作品不受紫外線的損害。



蓋蒂中心的建築中運用了非常多白色,因為它的建築師——理察·邁耶,就是現代建築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其作品以「順應自然」的理論為基礎,表面材料常用白色,以綠色的自然景物襯托,使人覺得清新脫俗,他還善於利用白色表達建築本身與周圍環境的和諧關係。



精心設計的花園也是個藝術品

蓋蒂中心的園林和景觀在色彩和質地上與建築群相映成趣,而這其中以中央花園最為顯著。它是藝術家Robert Irwin 的傑作,被稱之為「園林式的雕塑,堪稱藝術品」



在花園的中心處砌有三連環迷宮種植槽,槽內植滿了矮生杜鵑花,品種多達400株。花園的所有植物與用料均經過精心挑選,以此加強光線、色彩與反射間的相互作用。



蓋蒂中心1997 年開放以來,不斷有新的品種為花園增色添彩。不難推測:隨著植物的生長以及修剪工作的進行,中心花園應該會越來越美。




此外……

地處好萊塢黃金地段,從停車場出來要坐小輕軌上山到博物館,這本身就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



梵谷最貴的一幅非人物作品,按當時匯率相當於人民幣7個億,被蓋蒂基金會買下放在這裡,而且,沒有特別放在什麼位置。



東方元素


法國路易十六的瑪麗皇后用品,日本銅器


法國路易十四的巨型掛毯,全是中國元素


中國瓷器,被法國皇室改造之後的樣子


梵谷,永遠的梵谷



天台的風景


古埃及的石刻


古地中海的文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NsU9m0BMH2_cNUgHemd.html







超現代豪宅

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