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是什麼?從某一屬性的事物,進入另一屬性的運作。跨界一直存在於摩托車行業之中,近些年尤為明顯,像是本田發布了他們X-ADV,山葉的NVX,那麼國產跨界踏板呢?
錢江2019年發布了他們的一款全新踏板,同時也是目前錢江在售的唯一跨界踏板車型:星悅125。
據相關了解,貝納利125彎梁在東南亞非常暢銷,並且在東南亞賽場上也是常勝將軍。海外售價不低,合人民幣9K左右,但還是很香。
其實星悅125並不算一款全新意義上的新車,早在2018年,星悅VZ125i就在馬來西亞市場正式上市。基本型號售價(不含稅)為5288令吉(約合人民幣8734元),高配版售價為5888令吉(約合人民幣9725元)。去過東南亞國家的同學都知道,雖然這些國家在經濟上不如中國,但在代步用摩托車,尤其是踏板車的產品豐富性、技術水平和消費能力上,都是要超過中國的。從燃油經濟性的角度考慮,中國用戶普遍青睞12寸輪胎的踏板。而東南亞用戶,卻更偏愛高速穩定、運動性好的13-14寸輪胎踏板。
所以,星悅125國內直接沿用和保持出口版的14寸輪轂,凌厲運動的外形,就是想打造出與目前通路市售踏板車完全不一樣的風格和駕駛感受。
既然定位於運動,又有著比10/12寸踏板更大的傾角空間,基於此,imotor試車組將他拉到了一個卡丁車小賽道,著重看看他的賽道表現到底如何?
群測群說
每個人駕駛習慣不同,同時身高體重等都有差異,所以會造成在駕駛某些細節方面的駕駛感受不同。要申明的是,我們拿到的星悅125就是錢江的市售車,下賽道前也沒進行專門的下賽場調校,主要就是想看看imotor此次邀請的四位騎士在賽道上來對星悅進行測試,看看他們的駕駛體驗。
·思思
·身高:158cm
·座駕:DUKE390
·評價:四顆星
外形評價:
我平日接觸檔車比較多,踏板車接觸過巧格。星悅看起來我覺得更凶一些,你看它的前臉設計和側邊的線條,都是那種帶點攻擊性的范,並且整個車子看起來比10寸的踏板要高很多並且大一圈。
操控評價:
整個車子在傾倒方面是我騎其他踏板車沒感受到過的。就是覺得整個車架鋼性較強,在傾倒過程中,我不會感覺到害怕,車子給予我的回饋較為穩定。剎車是我最為滿意的部分,我覺得線性很足,並且我有在大直道去扣重剎,剎車在有線性的同時力道也很足,不滿意的部分就是很容易磨到大撐,如果我購買星悅相信第一件事就是卸大撐,出去跑總有偶爾要壓壓彎的時候嘛(笑)。
動力評價:
我騎在duke390在上面在油門把控上會更加小心一點,因為排量馬力不同,我騎星悅就不會,一直在給大油。怎麼說呢,我不會那麼細膩,星悅的整個油門線性很足,不會突兀,但是在過了時速70km/h後,我感覺到了動力的衰減。
·易哥
·身高:170cm
·座駕:胡斯瓦那701
·評價:四顆星
外形評價:
星悅給我第一印象是運動,我日常有騎電動車做日常代步工具,目前市面上的通路踏板車和電動車線條都太過圓潤,但星悅整個線條都是非常尖銳的,特別是前臉有獨角獸的味道,外形方面我挺喜歡的。
操控評價:
輕巧。平常做賽道練習我有拿GPR150做練習車,星悅比GPR150更輕巧,像是這種小賽道,翻身和收線都很快,但我認為這是它的優點亦是缺點,有點過頭了,如果真要拿星悅下賽道,鈦尺是首選項。
動力評價:因為是踏板車,所以進彎和出彎,我都不需要去換擋,控制好油門就行。在出彎過程中動力輸出是夠的,但是在兩個小直道的尾速上面我還是覺得排量提升到150cc會更好。
·雨哥
·身高:170cm
·座駕:寶馬C Evolution
·評價:三星半
外形評價:我平日有看比賽的習慣,也有關注ARRC的彎梁組,所以對星悅第一印象就有好感。星悅有點像一台彎梁車,但湊近看,又沒有彎的那麼純粹,總體來說運動感十足吧。
操控評價:我騎寶馬電動踏板的整個重心是很低的,因為它的整個電池板都在底部。星悅的重心不一樣,我覺得更接近尾部,所以我感覺在小賽道的整個重心變化讓我有些不適應,轉向和前部輕巧的有些過分,需要一些時間去適應,但如果在城市道路上騎行,沒有這麼極限的彎角,我相信鑽車縫,星悅會是一把好手。
動力評價:如果我買星悅,我相信會是以他每天日常代步為主,在城市道路的駕駛125cc我覺得是足夠了,80km/h以下的加速都沒有問題,並且125cc節油,我們在這禁摩的城市,加油本身就是件較為苦悶的事情。
·梅叔
·身高:172cm
·座駕:BMW 310GS
·評價:四星半
外形評價: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跨界踏板車,用一句話老套的話來形容的話,我覺得它的設計很獨特,並且與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踏板車車型區隔開來,如果想要表達自己的個性訴求,我相信星悅還是不錯,它只有兩種選項,要麼喜歡要麼不喜歡,不會有「過得去」這種感覺。
操控評價:除了在外觀上運動之外,操控部分給我的感覺也是運動,前後減震的韌性都很不錯,調校的很好。但是輪胎的配備讓我有些不適應,可能太窄了,整個過彎時輪胎回饋給我的傾倒速度感完全不一樣,如果是配備抓地力更強的半熱熔,相信會給駕駛者更多的信心。
動力評價:我和雨哥的觀念差不多,我對踏板車的訴求就是城市通勤,因為現在城市道路狀況太擠,再大的馬力也沒用,限速和路況擺在那。但限速歸限速,尾速我還是喜歡更快點,因為有時候快速道上超車尾速快就很爽了。
imotor評測
貝納利在年初發布了一款RFS150I的彎梁車型,那款車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很靠譜,無奈亞洲市場對於彎梁的熱衷度只有那麼高,再後來就發布了星悅125,你會發現星悅在設計方面有一些RFS150i的影子存在,像是車頭、排氣等,星悅想做的是繼承RFS150i運動性能的同時又有目前市場主流踏板的運動化趨勢,造就了這台跨界踏板。
124cc單缸兩氣門SOHC風冷發動機,最大功率6.3kW/7500rpm,CVT無極變速,通過國四標準排放,數據上看動力水平雖然不算同級別中最高,但是僅有97kg的凈重還是比較突出的,搭載4.9L油箱。
LED大燈與轉向燈,同時LED的燈眉設計又富有科技感。
液晶儀表,行車信息顯示簡明扼要。
座桶空間不算大,只能滿足包包的需求,還配有USB充電孔位。
220mm碟盤配合單向雙活塞卡鉗前剎,配合130mm後鼓剎,應對其動力水平足夠。
後外置氣囊減震,除了外觀帥氣外,表現也不錯。
前後14寸鋁合金輪轂,讓離地間隙更高的同時,也讓星悅125的坐高相對目前市場的125cc踏板車更高。
配置總評:
就星悅的售價而言,星悅在標配方面表現還不錯,總之同級別該有的它都有,沒有的它也標配了。那麼兩個缺點,一是油箱太小,續航會是個問題,二是雖然前方配備了雙前儲物盒,但未配備USB充電口(充電口在尾箱)。
完全不同於10/12寸小踏板的駕駛感受
有人問這個車離地間隙這麼高,適不適合走走爛路,跑跑泥地啊,我想說完全不適合,Liberty 150前16後14的配備,你見過有人拿他跑爛路嗎?星悅的定位是介於12與16寸踏板之間,同時主要核心訴求是運動。
它與日常我們騎的小踏板核心區隔點在於重心和傾倒的速度,星悅的重心更高,同時輪胎的寬度和扁平比都不一樣,騎行時的感受像是介於跨騎車與踏板車之間,運動性體驗不一樣。同時前後減震的調校適中,不會像部分小踏板兩根沒有彈簧的鋼管或者又是壓下去回彈時能讓你起飛的回彈度,它較為韌性。
輕巧也是它的優勢之一。整車重量97kg,與目前主流125cc小踏板持平,但前後的重量分配,也讓我有些不適應,小怪獸總覺得車前部分有點太過於輕,並且轉向力度不好把控,容易過度轉向。
都市出行
除了在賽道體驗,小怪獸也有在城市道路中騎行,四個字評價【三好一劣】:坑窪路面濾震性好,通過性好,鑽車縫輕巧靈活好,一劣:動力輸出在城市快速道上尾速不夠,那時候唯一的感受就是:車子的配備調校部分優秀能駕馭得了更大馬力的發動機。
同時星悅配備的輪胎很通勤,更注重雨天的抓地力,我相信大部分會更希望它配備更加運動輪胎,因為它足夠運動。14寸的輪轂是它的特性也是它的劣勢,因為目前市面上在售能匹配的14寸輪轂的高性能胎較少。
綜評:
如果你想與目前市面上通路踏板車完全不一樣的外觀訴求,同時你又不希望它的價格太過昂貴,錢江星悅125適合你。
如果你覺得小踏板騎膩了,傾角極限太低,星悅會給你其他踏板不一樣的駕駛感受。
不足:如果你每次都要有眾多包袱出門,星悅的儲物空間可能不太能滿足你,如果你想拿著踏板去短途,記得關注油箱容量。
星悅125技術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