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了1億多的軟文,藏著哪些可複製的賺錢套路?

2019-10-12   跟小賢學運營

最近,規模幾萬億的保險行業被一篇軟文「征服」了。

這篇軟文估計你也見過:

《為什麼我勸你別輕易買保險?》

為什麼說這篇軟文改變了保險行業呢?

以往保險公司想要轉化客戶,基本靠推銷,要麼上門,要麼電話,不僅效率低,還總被嫌棄。

而「蝸牛保險」打造了公眾號獲客社群運營諮詢轉化這一條全新的路徑,今年 7 月份估值已超過 1 億美元,該路徑被保險界成為「蝸牛模式」。

簡單說,就是在粉絲數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千的中小公眾號投放這篇「欲擒故縱」的軟文,用免費保險知識科普講座將大家吸引到社群里,在講座之後轉化大家購買付費的諮詢服務。

內部人士透露,最初創作這篇軟文的「蝸牛保險」,投放這篇軟文花的廣告費,超過了 1 億人民幣!

更神奇的是,十幾家(保守估計)其他保險公司看到「蝸牛保險」賺翻後,也紛紛效仿,推出了各種換湯不換藥的《為什麼我勸你別輕易買保險》,結果還都掙到錢了,有的甚至還拿到了騰訊的投資

今天,我就帶大家扒一扒,這篇牛逼到不行的軟文究竟有哪些可複製的套路。

標題反差,吸引點擊

我們先來聊聊「不輕易買保險」系列軟文的標題有何巧妙之處。

《為什麼我勸你別輕易買保險?》是典型的用「反差感」來吸引用戶點擊。

大部分人的認知都是「我們需要買保險」,所以當我們看到這樣的標題的時候,會下意識一驚:是不是買保險有什麼坑。

如此一來,不論是已經買了保險,還是打算買保險的人都會想要點進來看看。

那麼那些還沒有買保險意識的人怎麼辦呢?

別著急,「別輕易買保險」還有衍生版,比如加上生病花巨款的前提:

住過一晚兩萬的 ICU 之後,我還是建議你不要輕易買保險


一年年薪=3 盒藥,35 歲女博士抗癌花光積蓄,可我還是不建議你輕易買保險


治病 4 年賣掉 2 套房後才明白:千萬別輕易買保險

人們對於健康和金錢問題都非常敏感,這樣一來,沒有意識到需要買保險的人也會被「嚇」到,並且「不輕易買保險」的建議顯得更加反差,從而更容易吸引人點擊。

此外,軟文標題還會針對不同公眾號的用戶屬性,戳某一人群的痛點。

首當其衝是年輕人:

八成 90 後不敢看體檢報告,為什麼我還是勸你不要輕易買保險


手機 24 小時待命的年輕人,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輕易買保險

也有針對家長:

孩子生病花了 80 萬才明白:不要輕易買保險


孩子媽,我勸你不要輕易買保險

或者直接從職業下手:

996 的設計師,為什麼不建議你輕易買保險


熬夜加班的運營,我勸你不要輕易買保險

除了人群,八卦類的帳號還會通過蹭明星來增加點擊:

李宗偉抗癌花 936 萬,但我不建議你輕易買保險


姚晨「患癌」崩潰痛哭,千萬別輕易買保險

總之,五花八門的「別輕易買保險」,為了吸引用戶也是蠻拼的了。

最「賊」的是,所有標題都加了「輕易」兩個字,即使讀者看完發現是推薦保險講座,也不會覺得是標題黨,畢竟文章表達的觀點確實是不要輕易買,要慎重購買。

這個標題套路其實不僅僅適用於保險,很多行業都可以用。

比如運營社賣課程可以說,「為什麼我勸你別輕易買在線課程」;房地產行業可以說,「年輕人,我勸你不要輕易買房」……

快換上你的產品試試,順手也起個吸引人的標題拿走。

案例數據,喚醒需求

前文也說了,這篇軟文的最終目的是吸引大家聽保險科普講座,所以在開頭一定要喚醒大家對保險的需求,我們來看看「不輕易買保險」系列是怎麼做的。

1)真實的案例

其中一種開頭是真實的案例,在有真實素材的情況下,這樣的開頭是最簡單,也是最吸引人(具有感染力)的。

我發現,保險軟文開頭的案例主要有 2 中類型。

第一種是,「發生意外/生了大病,沒有買保險,結果陷入了困境」。

他們選擇的故事主人公往往跟我們一樣,原本身體健康,結果意外和病魔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降臨。這樣的情節往往能讓我們產生代入感,因此產生的恐懼感也越真實。

第二類是,「買了保險,被坑了,幾萬打水漂」。

這類故事引起的情緒沒有上一種強烈,主要是吸引有一定保險意識和已經買過保險的人群(比如寶媽)。

文案會用可能發生的「孩子生大病」這樣場景化的未來,來提醒用戶買錯保險不僅僅是錢的損失。

2 )權威的數據

除了案例,軟文還會用關於健康的權威數據引起大家對保險的需求。

比如我國癌症患病率情況。

或者是生大病需要的治療費用數據。

說實話,看完這些數據,我不僅想買保險,還想立刻馬上好好吃飯睡覺健身,成為養身女孩

不論是真實的案例還是權威的數據,都是為了讓大家意識到「疾病不遙遠」、「需要買保險做保障」。

案例和數據喚醒需求的做法同樣適用於其他軟文,你可以選擇用其一,或者兩者結合起來用。

舉個例子,運營社就經常用學員案例——學完課程跳槽升職加薪等來作為賣課文案的開頭,並且還會找一些網際網路用戶數據、人才需求數據等數據來增強說服力。

指出問題,引起重視

當用戶產生購買保險的需求之後,可以直接引出講座嗎?

可以,但效果不是最好的。

目前「輕易別買保險」的軟文中有一些會直接在開頭說: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xxx,給大家開一次免費講座,全面解讀保險里的陷阱。

因為講座本身是免費的,所以這樣直接引出可能不會「嚇跑」很多用戶。但如果是付費產品,還得再「勸」一把用戶。

大部分的「別輕易買保險」軟文,這時候也會選擇先不引出講座。

雖然保險講座是免費的,但是畢竟需要花時間去聽,有的小夥伴可能會覺得:

我何必要聽講座呢?直接找個保險公司買不就好了?

所以,為了能夠引起那些覺得「自己能行」的用戶的重視,讓他們產生對講座的需求(不僅僅是買保險),還得告訴大家:

你們對保險一竅不通!買保險有很多坑!

也就是指出大家對保險的一些認知偏差,比如保險要給父母小孩買齊,但是自己得病機率低可以先不買;比如保險是給有錢人買的;比如買能收回本金的「理財型保險」最划算等等。

這時候,用戶基本上就會意識到,原來保險有這麼多坑,會下意識地繼續閱讀文章,尋求解決方案。

同樣地,其他產品的軟文也可以在用戶有需求之後,通過指出對方正在踩,或者可能會踩的「坑」來引起對方重視。

當然,這裡所指出的「坑」,需要是用戶普遍存在但自己尚未意識到的,並且是產品能解決的問題。

比如運營社在寫賣課文案時,會從問卷和訓練營的學員互動中提取一些共性問題,然後在文案中指出這些問題,讓大家意識到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聊「坑」時,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在文案中解釋清楚了,一方面操作難度大,另一方面,如果用戶都已經把知識了解透了,那還何必聽講座或者買你的產品呢?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在最後留下一串問題,暗示用戶:

我的產品還能幫你解決更多問題。

解決方案,介紹產品

通過以上的鋪墊之後,「別輕易買保險」系列軟文引出講座已經不像是廣告了,更像是大家的「救命稻草」。

不過為了讓這棵「稻草」能讓人想抓得更緊,還得最後再包裝包裝。

需要提醒的是,不能突兀地直接介紹產品,承上啟下的轉折還是需要的。

一般來說先總結一下上文的問題:

術業有專攻,大家目前對保險的認知基本上還處於刀耕火種的階段……

然後再用一句話引出產品:

為了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保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保障方案……


至於具體的產品包裝,不同屬性的產品包裝方式也不太一樣。

比如像保險講座,文案會重點介紹主講人的履歷來增加權威性,通過講座大綱來提高可信度。

如果不是課程類的產品,也可以通過用戶評價、暢銷感、權威報告等來消除用戶顧慮。

另外,對於任何產品來說,都可以通過製造稀缺性(僅剩 x 個名額,最後 x 小時)、優惠感(限量優惠券、限時特價)來引導用戶轉化。

結語

雖然「蝸牛模式」的成功離不開後續的社群運營和諮詢轉化,但是不得不說文案是關鍵的第一步。

我們再來複習一下花了超 1 億的「別輕易買保險」文案有哪些套路:

標題反差,吸引點擊

案例數據,喚醒需求

指出問題,引起重視

解決方案,介紹產品

最後,今天這篇文章,又雙叒叕給大家掏家底了(運營社賣課套路都說沒了),你們可千萬別吝嗇你們的「在看」和「轉發」呀!

· 知 · 識 · 日 · 歷 ·

《知識日曆2020》正式發貨!半價購買最後1000份!《知識日曆2020》精選 366 個網際網路和生活的好問題,回答覆蓋經濟學、心理學、營銷學等 9 大專業領域。實力與顏值並存的日曆,讓你每日一撕,漲點知識!快來掃描海報二維碼購買吧~

你看到過這篇軟文嗎?

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