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中國智慧的「寶貝」,讓你看看南陵先人有多厲害

2020-01-13     南陵縣廣播電視台

南陵有個博物館

南陵縣博物館,您去了嗎?千萬別說沒有時間,時間都是擠出來的。也別說縣博物館沒有啥珍貴文物,去了之後你會為自己是南陵人而驕傲,如果家長能帶著孩子去,那就更有意義了。

看看這件寶貝,第一感覺是不是覺得我們的先民很聰明。無論是外觀、造型、做工、質地、成色,都不遜色於當代製作,而這件寶貝已經歷幾個世紀的滄桑,先民的智慧千年之後依舊熠熠生輝。

其次,看看出土的時間與地點,又感受到了南陵父老鄉親的淳樸,他們就是普通而又並不富裕的農民,但面對這樣一件寶貝,他們義無反顧地交給了政府收藏,而不是為了利益而私藏,私賣,這種品質本身也是貴重的。

這個瓮可能現在的孩子很少見過了,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誰家沒有幾個這樣那樣的瓮呢?用來盛放穀米、乾糧之類的東西。為什麼都選它呢?

首先,造型樸實,價格便宜;其次,口小肚大,肚大能容,口小無溢,收納顆粒狀物品甚佳;再次,不怕老鼠偷食,還可防潮竄味;還有一大優點,這造型寓意深刻,聚集財富。

一種器物,沿用千年,上古先民的智慧能不佩服嗎?

再看這個紅陶瓷皿,上下兩層,上層底部還留有小孔,據介紹,說是先民用來蒸煮食物的。開啟熟食時代,是先民向人類文明邁進的一大步,能不佩服先民的聰明才智嗎?

還有這些小巧的器皿,雖說比不上現代工藝的精緻,但當時的技術與設備,能做到這樣,已算是精品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那個整體灶台的模型,真難為古人能想得出,墓葬還配置灶台模型,可見古人的誠心,對亡人也考慮得如此周到細緻。

還有這些修復的器物,雖然有些許缺憾,但依舊不失對逝去的歷史的見證。還有今人對古人及古代文明的尊重。

再看銅器,金屬不易損壞,所以銅器大多都是完好的。有簡陋樸素的,也有比較精緻華美的,可能因主人身份貴賤而不同。不過無論曾經怎樣,千年之後,都統一成為歷史的見證。

正如博物館牆的標語:「保護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保護歷史文物,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

願我們的家長能多帶孩子去博物館走走看看,了解南陵豐厚的本土文化,激發孩子的民族自豪感,樹立孩子的文物保護意識,增強孩子們的愛國之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DuynW8BbDmBVZuPb3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