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更多服裝類資料教程,加入服裝微學院社群
來源:郭培工作室
走進刺繡的羅曼史,
邂逅愛情之外
的另一種浪漫。
刺繡是一針一線的藝術,中國刺繡可謂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我國刺繡由原始社會後期的舜創始,歷經商周、春秋、戰國,秦漢、唐宋到明清不斷豐富,直到今天,刺繡作為一門手工藝術仍然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
一、平繡
平繡指平針繡,平針是刺繡的基本針法,又叫齊針、直針、出邊。起落針都在紋飾邊緣或刻意分區之內,要求針腳排列整齊均勻,不露地、不重疊,且能壓拋過長針腳;刺繡大面積紋飾,也多先用平針打底。
館藏編號MFB009198局部平繡效果圖
藏編號MFB009198平繡顯微圖
二、十字挑花
十字挑花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極具裝飾性的刺繡工藝,通過在棉布或麻布的經緯線上用彩色線挑出許多很小的十字,構成各種圖案,又稱十字繡,十字股、拉棱等,是古老、傳統的針法之一。
館藏編號MFB009290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93局部效果圖
館藏MFB009288局部效果圖
挑花顯微圖,以MFB009288局部為例
三、絞線繡
絞線繡,又叫絞線鎖繡,俗稱纏繡。繡時需用兩根繡針同時進行,一根針絞線,一根針鎖線,絞線時,將不同色的細絲線絞合成一股不太松的粗梗線。
館藏編號MFB009287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87絞線顯微圖
館藏MFB009278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78絞線顯微圖
四、貼繡
貼繡,又叫貼花、補花,方法是把選好的彩色布按設計剪成花型貼在底布上,然後在花布四周用針線滾一道邊即成。
館藏編號MFB009287局部效果圖
五、打籽繡
打籽繡也是一種古老的刺繡針法。打籽繡運針時,每入一針又回針在布面上,以絲線繞針 2 至 3 圈,然後再插入布,形成結籽的樣子,並以籽組使畫面呈顆粒狀。
館藏編號MFB009284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84打籽顯微圖
六、鎖繡
鎖繡,又叫做鎖子繡、鎖邊繡、辮子股,繡成的花紋如辮子狀。這是最古老的刺繡針法,商周至秦漢時期的刺繡中大多使用這一針法。鎖繡有雙針法和單針法兩種。
館藏編號MFB009283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83鎖繡顯微圖
館藏編號MFB009195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195鎖繡顯微圖
七、馬尾繡
馬尾繡是一種特殊的繡法,在水族地區很流行,一般用於製作背帶和繡花鞋,馬尾繡主要用於表現圖案部分的外邊緣。
館藏編號MFB009279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79局部顯微圖
八、辮繡
辮繡,也是古老的刺繡針法,具體步驟是:先將絲線編成辮帶,用 8 根、12 根或 16 根的彩線分成四組,用一種專用編帶機編成有一定寬度的辮帶。絲帶編好後,按紋樣底稿的輪廓,由外向內將辮帶平鋪盤繞成圖,然後用絲線將其固定在繡布上。
館藏編號MFB009276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76辮繡顯微圖
九、縐繡
縐繡,有的地方也寫皺繡,是在辮繡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針法,每釘一針,摺疊一次辮帶,使辮帶褶縐起花,用同色線固定。不同之處在於辮繡是把辮帶平釘在繡布上,而縐繡是把辮帶折縐後釘在底布上構成圖案,這樣紋樣就呈現出更高的浮雕狀,比辮繡的立體感更強。雷山苗女子喜用縐繡,以下館藏主要採用皺繡工藝。
館藏編號MFB009275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75縐繡顯微圖
十、破線繡
破線繡,苗語稱「巴叉義」,是將一根線分成若干細線,分成的細絲需從皂角米漿中穿過,待乾了之後用細小的繡花針來刺繡。破線繡繡出的繡片,表面光滑整齊,針角極細,工藝講究,是苗繡極高水平的體現
館藏編號MFB009277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77局部顯微圖
十一、數紗繡
數紗繡,是根據織物的經緯線,採用平繡的針法繡出各式呈幾何紋樣的圖案,效果類似織錦。有的以單線刺繡,有的以雙線刺繡,單線顯得平整光滑,雙線顯得厚實,略呈浮雕狀。黃平苗數紗繡,因其針腳排列整齊,完全依照經緯紗的交織點來計數,使得圖案工整規則
館藏編號MFB009193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193局部顯微圖
十二、錫繡
錫繡是劍河苗使用較多的工藝,是金屬繡的一種。錫繡製作極其精細複雜,要把金屬錫熔化打成錫片、剪成一定形狀、扣錫條之後按照既定紋樣固定,其製作之複雜繁瑣令人震撼。
館藏編號MFB009197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197錫繡顯微圖
十三、蠶錦繡
蠶錦繡是一種將材料與繡法相結合的獨特技法,也稱蠶帛繡、板絲繡,前段時間民族服飾博物館做過專門的蠶錦工藝推送。蠶錦是指將蠶放在一塊平板上吐絲而結成的一種天然無紡面料,其表面平整光潔,又具有絨面的機理效果。在其上刺繡較易把握效果,這是來自生活中的靈感,也是苗家女子的獨創。
館藏編號MFB009192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74局部效果圖
蠶錦顯微圖,以館藏編號MFB009274局部為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BOisG4BMH2_cNUgaT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