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喊聲刺耳,卻是及時的警醒 | 人民銳見

2020-03-06     七台河檢察

中央指導組5日在武漢一小區考察時,有居民隔窗高呼「假的」,反映社區物業工作不到位,此事引發廣泛關注。當前,湖北和武漢的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居民日常生活仍面臨不少困難,這樣的現象令人警醒。

幸而群眾呼聲很快有了回應。6日,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對此作出回應:「中央指導組組長孫春蘭副總理5日在武漢社區隨機抽查了幾個地方,針對群眾反映的一些服務管理的形式主義和工作不到位問題,她看到後當即作出指示,要求中央指導組督察組深入調查,也要求地方政府深入調查。5日下午她又立即召開了有武漢市委市政府領導參加的專題會議,要求立即整改,實事求是,決不掩飾我們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要切實解決好老百姓關心、關切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經此事件觸發的反思和糾偏,絕不能止於一時一地。越是在關鍵時期,越是要把社區防控和群眾生活保障工作做細做紮實。


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沒有一種警鐘,比群眾的呼聲更讓人警醒。之所以再現「迎檢式防控」「作秀式保障」,恰恰說明,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作風問題具有很強的頑固性,必須要做好與之長期鬥爭的準備。近日,有媒體報道,一些地方為了應付以用電量為指標的復工復產率考核,要求企業在即使沒有開工的情況下,也要全天把機器、空調開動起來。可見,形式主義弊病不僅出現在防控工作中,甚至也出現在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其他工作背景中。這足以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武漢基層的黨員幹部、社區工作者非常辛苦,這次事件也絕不能抹殺他們的貢獻。這兩天,相信很多讀者都被一段拍攝武漢多聞社區主任田霖的短視頻所感動,群眾的一句感謝,令他淚流滿面,因為他們真的不容易。經歷了長時間的封城和嚴格的管控,社區防控和保障工作難度大、挑戰多,出現一些不足和紕漏完全可以理解。不過,出現問題就應該正視問題,而絕非掩蓋甚至粉飾,這也是此次疫情給我們最深刻的經驗和教訓之一。特別是對基層來說,問題出現得越早越好、短板暴露得越充分越好。只要各級黨委和政府能夠重視問題,及早採取科學、務實的舉措,就能避免更多問題發生。

社區工作中的務虛不務實現象,除了源於作風問題,有時也是能力不足造成的。正如有網友分析,由於疫情防控使社區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很多基層幹部和社區工作者缺乏應急管理的經驗和能力,導致保障工作不到位、不細緻。物資相對缺乏、人手不足等困難,也客觀存在。這也啟示我們,防疫戰場也可以成為基層治理和社區管理的練兵場。在疫情中,有的社區通過小程序實現對居民健康信息的動態管理,有的通過APP精準掌握居民每日物資需求,有的建立起完善的志願者服務體系……社會管理的精細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不僅有助於此次疫情防控,也將為未來的基層治理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值得全國各地發揚和借鑑。

「假的,假的」,這樣的批評儘管刺耳,但何嘗不是一種鞭策和激勵。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已初步呈現持續向好的態勢,但絕不是麻痹放鬆的時候,我們既要真使勁兒、使大勁兒,也要會使勁兒、使巧勁兒,爭取早日戰勝疫情,獲得全面勝利!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 文字: 蘇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AA-sXAB3uTiws8KyKt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