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的野心
漢初,呂雉長期被劉邦的光芒掩蓋著,無論是戰爭還是權謀,我們看到的都是一群當世最傑出的男人在歷史舞台上揮斥方遒,荷爾蒙爆棚,將舞台氣氛烘托到最高潮。而呂雉,這個前半生顛沛流離的女人,只能躲在幕布後面,靜靜等待出場的機會。
舞台上,是男人們的群戲;舞台下,是孤獨的呂雉。沒有人知道,呂雉的心中也有一個夢想,她也想當主角!現在,機會終於來了。飛機在起飛和降落時最危險,而政局在權力交接時最危險。如果新的掌權者根基未穩,而舊的掌權者又不甘退隱,則權力動盪在所難免。眼下的政壇,這兩個因素全都具備。
呂雉的神經緊緊地繃著,在這個權力交接的敏感時刻,她緊張得幾乎整個人都在顫抖。
呂雉雖為一介女流,但在經歷了血與火的錘鍊後,一股熊熊的野心之火燃燒在她死寂了三十餘年的心中。她感覺到,權力的野獸正在體內甦醒,並向她發號施令。
當呂雉看到劉邦終於咽氣後,她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召集朝中大臣為劉邦發喪,而是立即下令封鎖消息,然後找來了自己的心腹——審食其(yìjī)。審食其和劉邦是同鄉,革命時期專門負責保護劉邦的家人,當然主要是保護呂雉。年輕的呂雉被項羽俘虜後,四處顛沛流離,唯有審食其不離不棄,始終跟在呂雉身邊。司馬遷在《史記》里懷疑兩人有一腿。沒有任何寒暄與客氣,一見審食其,呂雉開門見山:朝中諸將與先皇都是草莽出身,有的比先皇還牛,讓他們北面稱臣,心裡肯定都不服氣。先皇尚且如此,現在新皇帝年齡還小,不除掉這些人,天下如何安寧?
面對自己的心腹,呂雉毫不掩飾她對權力的渴求,而要想握緊權力,首先要除掉這些功臣宿將。
為什麼呂雉要這麼急迫地剷除這些功臣宿將?很簡單,她怕劉邦死後,自己的兒子控制不住局面。
漢帝國建立時,為了安定天下,籠絡人心,劉邦封了七位異姓諸侯王,他們分別是梁王彭越、楚王韓信、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
此外,劉邦分析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認為其中一點就是各地起兵造反時,沒有同姓諸侯王出來幫一把。因此,在給異姓諸侯王分割權力的同時,劉邦給自己的親戚們也分配了權力,激勵他們跟自己保持步調一致。
此外,漢初施行的是「郡國並行制」,既有秦朝的郡縣制,又有各個諸侯國,諸侯國的權力和級別遠大於郡,而且一個諸侯國可以控制好幾個郡。
不僅如此,劉邦對這些新生的諸侯國很寬容,允許他們根據各地不同的風俗採取不同的政策。比如,在秦、韓、魏等西部地區要求遵守漢朝的規則;而在趙、燕、齊、楚等東部地區按照當地的風俗自行管理。這些諸侯王有很大的自主權,有權任免其封地的官員,基本上處於半獨立狀態。
漢朝開國之初,全國有五十四個郡,中央直轄的只有二十五個,另外的二十九個都在諸侯王手裡。也就是說,全國一大半的土地都不在中央政府控制下,其中又以齊、楚、吳三國的地盤最大,實力最強。
從人口上來看,諸侯國的人口也比中央控制區的人口多。漢初總人口大約是一千三百萬,中央直接控制的人口約四百五十萬,諸侯國控制的人口約為八百五十萬。當時的首都雖然在長安,但全國的經濟中心卻是齊國的臨淄。當時的臨淄有居民十萬戶,大概五十萬人,論GDP,完勝首都長安。
講這麼多,只為說明一件事,由於劉邦的分封政策,導致在他去世後,形成了地方強中央弱的政治局面。雖然單個諸侯王要單挑中央還差點火候,但如果聯合起來,絕對有吊打中央的能力。
這些諸侯王各自割據一方,擁兵自重,有造反的本錢,也有造反的能力,這讓劉邦寢食難安。在此後的幾年內,劉邦又挨個兒收拾這些異姓諸侯王,將他們從王位上一個個全都擼了下來。
呂雉比劉邦小十五歲,不出意外,劉邦將走在她前頭,她不得不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這些年來她見慣了政治上的爾虞我詐和宮廷中的權力爭鬥,沒有權力只能任人魚肉,她需要掌握權力。
呂雉知道劉邦的心思,她願意為劉邦背負這不義的罵名,於是她做了劉邦想做而不方便做的事情,而且做得徹底、乾淨利落:彭越被她忽悠到了長安,指使其小弟誣以謀反罪,隨即處死,夷三族;韓信被她騙至長樂宮鍾室處死,夷三族。到劉邦死時,當初分封的七位異姓諸侯王只剩下了實力尚小的長沙王吳芮。
既然異姓諸侯王差不多都死了,為什麼呂雉還不放心?
因為漢初的功臣集團除了這些實力強大的異姓諸侯王,還有朝廷內外為數眾多的武將們,如曹參、周勃、夏侯嬰、灌嬰等,這些「大佬」們手握軍權,駐守一方,根基深厚。這幫人能對自己俯首稱臣嗎?以前他們可都是在民間混的平民,跟著劉邦鬧革命,最後只有劉邦做了皇帝,他們會心甘情願臣服麼?
只要一想到這些,呂雉就會愁得整宿睡不著覺。
人一緊張,往往會對形勢做出錯誤的判斷,以至於魯莽行動,呂雉也不能免俗。為了對付這些功臣集團,呂雉拉來了審食其,兩人準備合夥將他們一網打盡。
天亮了,長安城的宮門照舊開啟,大臣們排著隊,像往常一樣上朝奏事,然後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
劉邦已經有好些日子沒有參加朝會了,好在大臣們已經習慣了,各自忙著手頭的工作,誰也沒有察覺出異樣。
這樣的日子一共持續了三天。到第四天,情況忽然有了變化。這天傍晚,一個神秘的背影偷偷溜進了酈商的家裡。酈商是著名說客酈食其(yìjī)的弟弟,常年跟隨劉邦四處征戰,漢帝國建立後在長安身居要職。作為長安城的軍政要員,酈商的消息異常靈通,在宮中也有不少耳目。在這「功臣多如狗,權貴滿地走」的長安城,要想這官當得安穩,掌握第一手消息很重要。
神秘人告訴酈商一個重磅消息:劉邦已經駕崩!
酈商悚然一驚:「什麼?陛下已經駕崩?為什麼宮中沒有任何消息放出來?」
神秘人告訴他:「這是因為,呂雉和審食其正在宮中密謀,要趁此機會將功臣集團一網打盡,你也不例外!」
酈商沉默了,他是武人出身,跟著劉邦南征北戰,在戰場上流血拚命,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身份和地位。為何一夜之間,形勢突變?
都說最毒婦人心,現在看來,果然如此啊!酈商可不是坐以待斃之人,他不想等屠刀落下來,他要阻止呂雉。當然,這事兒可沒那麼容易。呂雉要想奪權,必然要除掉這些功臣集團,且不說酈商能不能見到呂雉,就算見到了呂雉,能不能說服她也是個問題。為此,酈商繞了個圈子,他先找到了辟陽侯審食其。他想,這小白臉跟呂雉關係不一般,如果能說服他,說不定事情還有轉機。
想到這裡,酈商立即趕往審食其家裡。一見面,酈商開門見山:「聽說陛下已經去世四天了,宮中還不發喪,你們到底幹啥?」審食其嚇了一跳,支支吾吾道:「沒有的事,不要瞎說!」酈商繼續追問:「聽說你們還想趁機誅殺功臣宿將?」審食其連忙否認:「謠言,這絕對是謠言!」酈商看了他一眼:「但願是謠言吧,要是真這麼搞,天下就危險了。別忘了,陳平和灌嬰手上有十萬大軍駐守滎陽,周勃跟樊噲率領二十萬人定燕、代,這些人可都不是善茬。要是讓他們知道宮中想剷除功臣宿將的話,這些人必定會發兵攻入關中,到時候大臣內叛,諸侯外叛,大漢可就完了!」
審食其聽完,頓時抽了一口冷氣。當初呂雉跟自己透露這個想法的時候,他也覺得太過瘋狂,但是懾於呂雉的權威,他沒敢當面說。如今聽酈商這麼一分析,審食其頓時就泄氣了;人家說得沒錯啊,這些「大佬」們手上都有兵,又是在戰場上跟項羽死磕過的人,戰鬥經驗值滿格。人家一個不爽,分分鐘就能攻入關中滅了自己。自己跟呂雉手上沒兵,還玩個屁啊!趁早斷了這心思吧!
想到這裡,審食其趕緊入宮,將赤裸裸的現實告訴了呂雉。
呂雉聽完審食其的勸告,這才意識到自己確實有點操之過急了。要跟這幫手上都有兵權的猛人斗,自己手上的籌碼根本就不夠上檯面,實力差距過於懸殊。
冷靜,要冷靜!想到這裡,呂雉只得壓下自己心中這個邪惡的念頭。幾天後,朝廷正式發喪,將劉邦駕崩的消息昭告天下。五月,劉邦葬於長陵(今陝西咸陽市東)。
訃告一出,天下縞素。三天後,太子劉盈正式登基。
良家婦女的黑化史
雖然呂雉這次懸崖勒馬,沒有選擇跟功臣集團攤牌,但這並不代表她會就此罷休。她在等待,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將這幫牛哄哄的功臣宿將們一網打盡,好讓自己能睡個安穩覺。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呂雉一直是一個反面角色,心狠手辣、殘忍歹毒、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些都是她的標籤。
但,這不是歷史的全部真相。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我們不難發現,年輕時的呂雉也曾有一顆少女心。那一年,她待字閨中,做著和紫霞一樣的夢: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會穿上金甲聖衣,腳踏七色雲彩來娶我。懷著對愛情的美好憧憬,她拒絕了很多追求者。
一次酒宴上,父親給她指定了未來的丈夫,一個叫劉邦的中年油膩大叔。父親不僅讓他白吃了一頓飯,白喝了酒,還提出把女兒呂雉許配給他。呂雉的母親有點不高興:「你不老說自己這個女兒不一般,想把她嫁給貴人嗎?沛縣縣令跟你關係這麼好,想娶她,你都不肯,現在怎麼隨隨便便就把她嫁給了劉邦那小子?」
然而,直男癌呂公根本不理會老婆,反而斥責她:你一娘們兒懂什麼?我為女兒找的夫婿將來必定成就一番事業。
呂公為什麼放棄沛縣縣令,執意要把女兒嫁給劉邦?說起來,有一個非常好笑的理由,他會看面相,還說劉邦是潛力股,以後必定是個大人物。
相面一事,過於虛妄,呂公之所以搬到沛縣,是為了避仇。因此,我更願意相信,呂公是想在當地找個靠山,紮下根,而劉邦這樣一個在黑白兩道通吃的人物,正是呂公的最佳選擇。
這之後,呂公又將呂雉的妹妹嫁給了賣狗肉的樊噲。
在古代社會裡,婚姻恪守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時候,婚姻一般是作為家族利益的聯合,或是共同養家餬口、養兒育女、延續後代的需要。至於感情?不好意思,統統都要讓位於現實利益。
就這樣,呂雉成了劉邦的妻子,並在此後的歲月中成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說劉邦是一個勤奮、踏實的顧家男人,或許夫妻感情會略好一些。但很顯然,劉邦並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結婚以後,劉邦還是那個德行。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劉邦有兩大愛好:好酒、好色。
劉邦愛喝酒,經常到隔壁王寡婦、武寡婦家賒酒,喝醉了倒頭就睡。此外,劉邦在娶呂雉之前,已經與一個曹氏女子生一個大胖兒子,叫劉肥。呂雉哪是嫁了個老公啊,分明是多了個兒子。劉邦對這個家庭一點貢獻都沒有,還常常出去惹事兒,一點都不讓呂雉省心。
家徒四壁,丈夫又不可靠,還貪酒好色,這就是呂雉婚後的苟且生活。
儘管如此,年輕的呂雉沒有任何抱怨,她照顧劉邦的私生子,伺候他的父母,生兒育女,還帶著一家人種田織布,努力經營著這個小家。劉邦工作忙,經常需要出差,不太過問家裡的事情,呂雉就背著兩個孩子到田間幹活,從來沒叫過苦和累。
幾年後,劉邦在押解的路上私放了犯人,工作丟了,家也回不去了,只好逃到山裡當起了「山大王」。呂雉受到牽連,被關到了監獄中,受盡了侮辱。
出獄後,呂雉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的丈夫。她每個月都要長途跋涉,獨自一人翻山越嶺,去給劉邦送飯送衣服。
沒過多久,天下大變,各地豪強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暴秦,劉邦也斬了個白蛇湊熱鬧,將腦袋拴在褲腰帶上,帶領大伙兒鬧革命。
那麼,呂雉呢?她的生活有沒有好轉?答案是沒有!自從劉邦鬧革命後,呂雉在家擔驚受怕,惶惶不可終日。有一次,劉邦被楚軍追殺,狼狽逃竄,路上剛好遇見了自己的一雙兒女,於是帶著他們一起跑路。可是楚兵追得急,車子跑得慢,眼看要追上,劉邦急了,毫不猶豫地把一對兒女推下了車。
司機夏侯嬰見狀,趕緊剎住車,把倆孩子抱上了車。劉邦很惱火,又推下車,夏侯嬰再撿,不知日後這姐弟倆有沒有留下心理陰影。
後來,劉邦又一次敗了,呂雉和劉太公被項羽俘虜。兩軍再次對陣時,項羽把呂雉和劉太公綁起來,支起大鍋,要挾劉邦:不投降,我就把你爹煮了!
不料,對面的劉邦卻是哈哈一笑:我倆曾經也是兄弟一場,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把你爹煮了,記得分我一碗湯哦!
一個連老爹都不管不顧的人,怎麼能指望他會愛惜顧及自己的妻子呢?不管你信不信,呂雉至少是不信的。
劉邦在乎妻子家人嗎?當然在乎,只不過他的在乎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危及自己,不危及江山。
那時的她,每日只能蜷縮在陰冷潮濕的囚室一角,望著窗縫裡投進來的一抹月光,思念不知身在何處的丈夫。他還好嗎?他會打敗項羽,來接自己嗎?這種囚徒生活,呂雉一過就是兩年多,直到楚漢議和後,呂雉和家人才被放回來。歷經千辛萬苦、九死一生,呂雉終於活著回來了,支撐她活下來的唯一希望,除了她的兩個孩子,還有劉邦——她唯一的依靠。
然而,當她千辛萬苦回到劉邦身邊時,卻發現,他身邊早已有了另外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叫戚夫人,比她更年輕,更漂亮。而此時的呂雉,早已青春不再。
當呂雉在監獄裡煎熬的時候,劉邦卻不顧她的生死,一轉身就愛上了別人。
那一刻,我分明感受到了呂雉心裡的寒意和恨意。她委屈,她不甘心!戀著你弓馬嫻熟、通曉詩書、少年英武,跟著你闖蕩江湖、風餐露宿、受盡了世上千般苦,你全不念三載共枕如雲如雨,一片恩情化作糞土......她不知道還能去依靠誰,信任誰。那一刻,她的信念轟然倒塌。可是,呂雉再委屈又能怎樣?他已是大漢的皇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沒有人能替她主持公道。呂雉只能將所有的苦水咽下去,然後繼續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畢竟,眼下劉盈已被立為太子,這是她唯一的依靠。
她已經活得夠小心翼翼了,然而,還是有人向她發出了挑戰。這個人就是戚夫人。
對於一個男人而言,美麗女人的眼淚是最厲害的武器,劉邦對此完全沒有免疫力。在戚夫人的強烈要求下,劉邦動了換太子的心思。
呂雉慌了,她知道,如果太子劉盈被廢,母子二人在群狼環伺的朝堂內一定會被撕咬得連渣都不剩。欺負我可以,欺負我兒子,絕對不行!當一個母親需要保護自己的孩子時,羊會變成狼,狼會變成魔鬼。她太清楚等待她們母子的是什麼。為了自保,呂雉不得不放下所有的尊嚴,去求「商山四皓」出山,給自己的兒子站台。
呂雉果斷狠絕的一面在此時慢慢展現,她不想再做被宰的羔羊,她要掌握自己的命運!
情愛已如雲煙,夫妻之情也不過虛幻,她唯一能依靠的,只有權力。
從現在起,我們不能再叫她呂雉,而應該叫她呂后。
劉邦不方便做的事,呂后來做;劉邦下不了決心殺的人,呂后來殺。智誅韓信作為呂后的政治首秀,震驚了朝野,一向深處宮闈的婦人居然在關鍵時刻如此臨危不懼、果敢狠辣,不費一兵一卒就除掉了用兵如神的韓信,就連劉邦也對呂后另眼相看。
緊接著,呂后親自出面誅殺彭越,滅其三族,將其做成肉餅遍賜諸侯王。一年之內,呂后連殺漢初三大名將中的兩位,滿朝文武都對她敬畏不已,而她也一舉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為了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呂后多方拉攏,找人給太子站台。當劉邦轉身時,才猛然發覺:太子羽翼已成。
終於,再沒有人能動得了她,她憑本事坐穩了後位。
所以說,呂后之所以成為呂后,一半是天資,一半是被逼的。命運的洪流逼得她不得不像狼一樣長出爪牙,而呂后也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再也回不了頭。
劉邦去世後,太子劉盈繼位。大漢帝國進入了呂后時代。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這個漢朝太有意思了》(1-4卷),京東套裝滿100減50,噹噹5折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