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財產歸誰?母女對話火了,媽媽回答好乾脆,友誼小船說翻就翻

2019-07-03     龍寶育兒

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母女間流行一道「送命題」,類似於「你媽和我同時掉進水裡,你先救誰」,這道送命題的題干是這樣的,女兒問媽媽,你的新衣服誰給買的,媽媽回答,閨女給買的,你的項鍊誰給買的,媽媽回答,閨女給買的,你的戒指誰給買的,媽媽的答案一致,閨女給買的,此時女兒畫風一變,你掙的錢給誰?媽媽的回答也是相當地乾脆,給兒子!接著,傳來女兒尷尬的笑聲,你的思路好清晰呀。

關於財產分配,只有兒子也好或者只有女兒也好,都是很好解決的,獨生子女的財產分配毫無懸念,兩個兒子或者兩個女兒的,大不了平均分配,可能只有一兒一女的父母比較難回答,現實中,更多的父母都傾向於把財產分配給兒子,女兒呢,嫁出去了,就是人家的人了,怎麼能惦記著娘家的財產呢?

這樣想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對,自古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女孩和男孩開始平等,甚至女兒更顧家,逢年過節的,都不忘記娘家,別的不說,就拿父母的四季衣服和首飾來說,大多數都是女兒孝敬的,一到母親節父親節,也都是女兒操心操力地置辦,所以媽媽逢人就夸,女兒孝順,家裡的里里外外,好像都有女兒的影子,甚至是父母生病了,女兒不管家裡有多忙,都會陪伴在父母身邊,可是為什麼如此的付出,卻換來父母理所當然的偏心呢?他們從心裡就已經做好了打算,不管女兒多孝順,財產也沒有女兒的份兒。

一兒一女,把財產都給兒子的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

指望著兒子養老

在大多數父母(50後60後居多)眼裡,兒子才是家裡的頂樑柱,他們認為女兒孝順是天生的,兒子總是大大咧咧,凡事想不那麼周到,所以女兒的孝順在父母眼裡是常態,兒子偶爾孝順一次,反而顯得那麼彌足珍貴,兒子和女兒在父母的眼裡,就好像是新衣服和舊衣服,新衣服穿出去光鮮,可能一輩子也就穿那麼一兩次,女兒就是舊衣服,穿著舒服溫暖,天天穿卻不能拿出門,從這方面理解,女兒即使天天孝順,但是真的到了老,還是要指望兒子,這裡的指望不是說兒子在父母生病時有多體貼,而是父母真的走了,家就是要靠兒子撐起來,他就是接班人,女兒再好,能在娘家幾時?從這點來看,兒子才是家裡的根,財產當然得給兒子。

財產不能留給外人

父母經常在嘴邊的一句話,女兒再好終究是要嫁人的,她以後的人生,就要看她嫁了什麼樣的人家,父母信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了人的女兒就算不得娘家的人,所以娘家也被很多人比喻成,兒子的江山,女兒的客棧,女兒回來只是歇歇腳,以後如何就要看自己的造化,而財產是父母辛苦打拚一輩子的見證,給了女兒就相當於給了外人,當然不可以了。

為什麼財產給兒子,女兒照舊樂呵呵的?

孝順父母不圖回報

令人奇怪的是,很多父母把財產都給了兒子,給兒子買房買車,給女兒的只有一點陪嫁,可是女兒依舊樂呵呵的,照樣對父母孝順的很,一點怨氣也沒有,其實,女兒們的想法很簡單,只要父母高興,她就高興,財產是父母自己掙的,給誰不給誰,兒女都不能說什麼,給不給財產,並不重要。這可能就是一種極致的孝順吧。

習慣成自然

環顧周圍,大多數的父母都是把財產留給兒子的,所以習慣成自然,女兒們都是這麼過來的,慣性思維決定自己不會惦記娘家的財產,當然,也有的父母從小就灌輸這種思想,將來家裡的一切都是弟弟或者哥哥的,沒有期待自然沒有怨氣。

不爭奪財產也是一種輕鬆

財產給兒子,兒子當然要承擔主要的贍養義務,在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習俗,父母老了吃兒子用兒子的,這是天經地義的,雖然贍養父母兒女都一樣,但是財產不平均的情況下,女兒的贍養責任要輕一些,所以,等父母老了,這也是一種輕鬆吧。

當然,也有的女兒一份財產也沒分到,卻被要求跟兒子一樣的贍養義務,家裡爆發了很大的矛盾,這其實都源於父母的偏心,雖說孝順父母是每個子女都應該做的,但前提是受到公平公正地對待,您如果有一兒一女,會如何分配財產呢?如果財產都給兒子,會要求女兒跟兒子一樣盡孝道嗎?歡迎各抒己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uIhCWwBmyVoG_1ZmZ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