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滑鼠高新技術的端倪在它身上體現

2019-12-13     觀緯測評

作為千元級滑鼠,巴塞利斯蛇[終極版]是目前雷蛇當家的高端滑鼠,之前的在《硬事要說34》我們介紹過它的功能、配置和做工,現在要給大家看看它內部用料、結構。看看作為千元級滑鼠,大廠是怎樣處理和實現一些高級功能的,希望的對同樣在打造自己高端的國產品牌提供學習和參考。


滑鼠的螺絲藏在銘牌和腳貼下(圖1),卸掉5顆梅花螺絲,再拆開一條排線即可分離滑鼠,看到上、下蓋及其內容物。

滑鼠主要分為核心主控電路(左)、操作中心(右),一邊是引擎、主控等核心元器件所在,另一邊是操作按鍵,關乎手感(握持和點擊)。

繼續拆下去,需要再增加兩個批頭,因為巴塞利斯蛇[終極版]裡面分為3種規格螺絲,這不是刻意防拆,而是不同功能的螺絲長短、口徑也不盡相同。

擰掉固定在頂部的PCB小板,能清晰看到上蓋的內部結構,左、右按鍵機動結構占據絕大部分空間,兩條黑色排線是按鍵下方的RGB燈帶,額外加裝的白色燈罩是為LOGO燈聚光用的,過去多為黑色。


首先,面對燈廠產品,我們先看燈。揭開背蓋能看到雷蛇LOGO燈的設計,看到廬山真面目還是有點驚到我們,以為會看到一個LED燈或者是燈罩,沒想到是個橢圓的「大傢伙」。原來這是一個類似「柔光箱」的結構,白色的柔光紙蓋在在白色燈罩上,讓燈光柔化,玩棚拍的人應該在熟悉不過了。這就是為什麼滑鼠的背光那麼均勻,看不到明暗差別,燈色鮮艷還不會刺眼。


雖然分體式按鍵表面上是只占滑鼠上蓋的一半左右,但其實際上,按鍵的力臂延伸到了這裡,這是現在滑鼠行業比較廣泛採用的長力臂方式,它的特點是按鍵有效面積大、省力,當然這只是一種原理,具體方法就看各個廠家的智慧。


再看看側蓋,通過感受內(硬)外(軟)兩面的材質、手感的不同,能肯定它是注塑成型而來,並非過去蝰蛇2013、老巴塞利斯蛇那種貼皮方式。要說現在的「雙料注塑側防滑面」,基本上是不少大廠主流鼠的標配,因為生產製程、耐磨的優勢。

如果單看目前這個上蓋,兩側的強度怕是不夠的,而實際上我們拆之前用力捏過滑鼠兩側,強度沒問題,這應該是下蓋和小PCB板的在結構強化上發揮了作用。


這是按鍵柱,採用方形接觸面,為了方便調校手感和增加耐磨性(也是為了保護對按鍵柱造成不可逆傷害),方形槽內額外貼有一定厚度的墊片,從墊片的質地來看,它不同於一般的特氟龍、也不是PC材料,而是比特氟龍硬而比PC軟,介於兩者之間的材質(可能是ABS或者加玻纖的其它塑膠)。這樣的質地能避免特氟龍在久按之後容易塌陷、導致空行程,也不會像PC墊片那麼脆而增加按鍵噪聲,這是一個權衡的方案。拆解雖才剛剛開始,這些年雷蛇的進步從這幾處細節上能管中窺豹。


我們知道,巴塞利斯蛇[終極版]不是主打輕量化的(105g),但從結構、PCBA來看控制重量一定是考慮了的。實測側蓋、上蓋一起約43g左右,如果不是電池、5向滾輪的重量,這個滑鼠還真的可以不重。


前面剛提到了力臂點所在,掌握了這點我們就能根據按鍵的外形來判斷滑鼠的按鍵原理和固定方式,就能果斷的拆下按鍵。長短不一的左右鍵,細長的根部都有一個軸承樣的結構。有經驗的玩家應該記得按鍵穿金屬軸承羅技G900比較早,其實還有個國內小眾品牌叫富民的戰神之瞳滑鼠,顯然雷蛇不是首創者,但它有自己的理解和改造,起碼不用穿金屬軸承,看看它是怎麼做的。


在滑鼠中框上方的左、右按鍵片槽內,各有一組軸式座圈,把按鍵根部的杆狀軸承擠壓進去,即可固定住並實現按壓時轉動,末端再增設兩根小彈簧配合助力,按鍵會更加省力而且磨損低。

我們記得在之前介紹提到了巴塞利斯蛇[終極版]的按鍵力度時,提出了它比毒蝰輕,同為7000w次壽命,如果微動的批次沒改過彈片,那麼現在看到的「按鍵結構」的不同將是最大原因。(稍後我們會在微動環節公開RAZER光微動的克重曲線)


既然拆開按鍵了,就可以順帶看看按鍵燈帶的導光件(我們一直很想知道如何不增加滑鼠厚度實現RGB導光)。這個燈帶的結構很纖薄精巧,燈帶應該從中蓋內側穿出至按鍵下方基座上,再由特製的導光片以壓合的方式固定它。表面黑色壓片起到遮罩的作用,讓光線只能從側面射出,至於上面的黑色貼紙,除了能貼住燈帶上方的壓蓋,感覺還能防漏光、防意外進水。


終於到了主電路部分,我們看到了一個結構和層次分明滑鼠。毫無疑問複雜的滾輪占據滑鼠的大多數重量,為了平衡重心,電池片以托架的形式固定在引擎上方,確保重心依然在滑鼠的中段,方便玩家更好操作。


再看主電路板,走輕量化思路,PCB是雙面玻纖板但厚度比較薄,因為滑鼠的功能比較多,PCB板上密級著各類IC和電阻,幾乎所有的電子元器件均為SMT貼片工藝,自動化程度高,人為的流程基本上集中在組裝上,比如按鍵、滾輪、插裝排線和固定上下蓋等。

內置的鋰電池和托架,容量據說是700mAh,官方宣傳的1000hz下遊戲續航可達100小時(關閉RGB的情況下),畢竟PAW3399是個高能低耗的引擎。


雷蛇FOCUS+引擎的型號是基於PAW3399,可以外觀和管腳數就明顯和PAW3355(國產廠商使用為主)區分開來,它是目前原相最好的高能低耗引擎。


(此圖片轉自外設堂-更詳細的拆解)這是巴塞利斯蛇[終極版]所採用的2.4G無線方案的主控IC(nRF52840高集成系統晶片,支持藍牙5.0),主控晶片在PCB板的背面確實不多見,而且相比過去主控+無線模組的方案,這個ARM 32bit的SOC級別的晶片看起來更為先進,也就高端滑鼠有駕馭它的能力和必要性。它的應用也讓旗艦滑鼠的水準得到了拔高,軟硬體完善到了另一個高度,雷蛇一直敏銳的嗅覺和敢於嘗試新技術的意識值得點贊。


這顆應該RGB燈控晶片,因為兩條按鍵RGB燈帶的存在,它比毒蝰[終極版]的光效要求更高,只有獨立的晶片能完成更豐富的設置,也是為什麼同為[終極版],但巴塞利斯蛇就比毒蝰高級,毒蝰更接近與GPW那樣的定位,缺乏高貴的氣質。

這是滑鼠的供電電路部分,控制著鋰電池的充電、供電,因為增加了接觸式充電,電路部分看起來非常的完整。

RAZER的光微動,黑殼紫點,和毒蝰上採用的一致,雖然看起來和歐姆龍微動外形基本一樣,但其實原理早已不同。RAZER光微動不但沒有焊腳,而且微動一側的對管結構也深深地出賣了它的「無觸點」殺手鐧,至於標稱壽命是7000w次,應該指的是內部機械壽命。



上測試設備順利抓取到了光微動的曲線,從線型上看,紅藍線重合度高(間隔小)說明下壓和回彈的「力損耗」低,作為無觸點式結構,這在傳統機械軸和光軸的差別上有類似。各個參數方面(只需要看數值,不必介意飄紅的點和偏差,因為標準是按櫻桃MX青軸定的):

  • 總行程:0.68mm
  • 總程壓力:98.79cN
  • 導通行程:0.39mm
  • 導通壓力:57.63cN
  • 預緊力:28.56

如果不清楚這個數值代表什麼,請參考我們對比下之前歐姆龍50M(上圖)的曲線,就能發現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了。


歐姆龍50M(藍點)各項參數實測:

  • 總行程:0.63mm
  • 總程壓力:91.92cN
  • 導通行程:0.38mm
  • 導通壓力:46.53cN
  • 預緊力:27.20cN

無論是線型還是5項參數,其實RAZER光微動和歐姆龍50M都是基本接近的,只是力度稍微大一點,7000w次壽命的彈片比5000w次的更硬也是合理的。如果硬要說雷蛇按照歐姆龍50M調校手感並不為過,畢竟太多玩家習慣了歐姆龍的手感。至於其它差別,RAZER光微動的更加順暢,聲音更悶一些。


最後看看滑鼠的滾輪,它包含了目前最全的滾輪功能(5向操作、全功能可編程、可調手感),它就像是巴塞利斯蛇[終極版]的蛇頭。在整個內部架構里顯得霸氣十足。當然不只是唬人,先看它的可變手感是如何實現的?一個複雜的結構。


一般滾輪的刻度感是編碼器內的齒盤提供,而這裡是利用外部結構,我們看了下,其實這個多聯傳動結構還是比較複雜的。

一根金屬感伸入帶齒槽的滾輪內圈,滾輪每滾動一格,刻度感出現一次;通過扭力彈簧增加力度讓金屬杆緊貼齒槽則可強化了齒感(刻度感),反之則可弱化力量和齒感。而作為外部結構,如何確保它的一齒就是編碼器的一次滾動呢?實際使用發現,雷蛇已替我們考慮並處理好了這個「同步」的問題。

轉軸邊上,兩顆「帶帽」的LED燈專門為滾輪提供照明服務,亮度和柔和程度可想而知。


這是搖擺輪的結構,觸發的微動在前方兩側的金屬方形貼片微動,滾輪擺動一定幅度即可觸發兩側的開關。


滑鼠採用的是超薄綠芯編碼器,因為整個5向滾輪需要架高就沒有採用常見直插式焊接。


巴塞利斯蛇系列專屬的「火力鍵」,通過磁吸的方式連接金屬按鍵。


到這裡為止,巴塞利斯蛇[終極版]的內部基本看完了,配置一流、用料令人放心,我們還感覺到它精良的做工、嚴謹的機構。雖然大膽的採用了新技術新結構(大多數滑鼠不會採用的技術和實現方式),但基本全部是服務於「實用功能、實戰表現」為主,哪怕是RGB燈光系統,總體沒什麼虛頭巴腦的東西。通過拆解基本可以認定的是,巴塞利斯蛇[終極版]融合了目前雷蛇滑鼠最好的RGB、性能、功能,看起來雷蛇對「旗艦」滑鼠更加駕輕就熟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t4BM28BMH2_cNUgTZi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