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劉偉從省社科聯機關到渦陽縣公吉寺鎮程大村擔任村黨總支第一書記,2017年4月轉任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
駐村以來,劉偉始終牢記中央、省委關於選派工作要求和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省委「一抓雙促」工作要求,努力做「一懂兩愛」駐村幹部,與全村幹部群眾共同努力,脫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19年,劉偉獲評亳州市優秀選派幫扶幹部。
「不讓群眾走在爛泥路上」
7月9日,記者來到渦陽縣公吉寺鎮程大村,站在村口,一條條嶄新筆直的路映入眼帘。劉偉介紹,2014年,他接觸扶貧工作,到村伊始,看到村內沒有一條水泥路面,群眾生產生活包括孩子上學都極為不便。心想,不能再讓村裡的孩子們每天上學放學走在爛泥路上。通過多方爭取籌措資金,幾年來在他的帶領下全村新修水泥路面26.7公里,實現了主幹道路通車、自然莊通車、機耕道路通車,大的自然莊建成了「一環、二環」,程大村幹部群眾在一條條新建的道路上看到了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希望。
「我剛來到這裡時,面對程大村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欠帳,我就下定決心解決好群眾關心、關注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他告訴記者。於是,之後改擴建了26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疏浚了萬米溝渠,自來水全部到戶,電網實現改造升級,188座太陽能路燈遍布全村,投資500多萬元建設了高標準農田項目……
一件件群眾關心的工程項目得到落實,黨員幹部在群眾中的影響力、號召力大幅提升,黨員幹部凝聚力、戰鬥力也不斷增強。
「留下來,再干三年!」
在扶貧工作中,劉偉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來推進,在精準識別「回頭看」階段,他堅持時間服從質量,用一個多月時間,通過逐戶核查、分村組開展群眾評議、公示等方式,真正把貧困人口摸准摸實,通過民主集中的紮實程序,「給群眾明白,還幹部清白」,做到了扶貧對象「一戶不多、一戶不漏」。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村裡一名叫程廣永的貧困戶,15歲的女兒意外重傷在醫院搶救。劉偉第一時間為在重症監護室的小姑娘送去救命錢,同時發動幹部群眾、親朋並聯繫相關部門,多方籌集善款6萬多元。「作為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就是要把貧困戶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劉偉說。
如今,全村建檔立卡218戶288人,貧困發生率6.86%。通過逐戶核查、民主評議,貧困戶精準識別做到「幹部清白、群眾明白」,精準施策注重激發乾部群眾內生動力,按照「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全面落實各項扶貧政策措施。通過努力,截至目前,全村脫貧207戶258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68%。
2017年4月,根據工作需要,劉偉改任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三年任期結束之際,劉偉選擇了「留下來,再干三年」!
「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工作中」
「要想方設法讓群眾過上好日子。」選派駐村後,劉偉把自家的車開到村裡,經常帶著幹部群眾到先進地區和周邊考察。在村期間,劉偉的私家車逐漸成了村裡的「服務車」、種植基地的「小貨車」和生病群眾的「救護車」,駐村後幾年行車近10萬公里。村民眼界開闊了,脫貧致富的積極性提高了,紛紛調整種植結構,村民創業發展的熱情不斷高漲。
劉偉高興地說:「現在想搞特色種植和特色養殖的村民很多,我們村已經建成了1200多畝種植基地。」目前,該村建成了村集體光伏電站、村集體養豬場、經濟林木種植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等項目,帶動了村集體和貧困戶穩定增收,村集體年收益24.7萬元,貧困戶人均增收2700元左右。
幾年來,程大村的變化發展,成果喜人,2015年摘掉了「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帽子,2016年摘掉集體經濟「空殼村」的帽子,2017年摘掉「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帽子,2018年獲評「無刑事案件村」,2019年獲評亳州市「五星基層黨組織」和亳州市「五星級遠教站點」等榮譽稱號。
劉偉表示,我為自己能夠在這樣的黨的基層組織工作感到驕傲與自豪。我將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到這場偉大的脫貧攻堅工作中,絕不辜負組織的重託、群眾的期望。
快評
群眾需要就是工作的目標
劉偉在程大村任職五年來,無論是從事修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建設村集體光伏電站、村集體養豬場等村集體經濟,都是從解決群眾最需要的問題出發,這樣就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
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如何服務好人民,怎麼做才能讓人民滿意,劉偉五年的扶貧工作經歷就給我們提供了答案,工作中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做群眾的貼心人;要把群眾的需求當作我們工作的目標,把群眾滿意不滿意當作我們工作的標準,不為虛名,腳踏實地為人民謀福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jmcfnEBfwtFQPkdAmA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