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房奴與幸福農村人

2019-08-28     胡景暉

想必大家都聽過錢鍾書老先生《圍城》裡面的一句話「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隨著城鄉差距的縮小和城鄉人口的流動,土地作為生產資料的重要因素如果可以流轉起來,人口在城鄉之間轉化將給我們的經濟帶來重大的騰挪空間,我們的制度創新、擴大內需、供給側改革、三農問題的解決以及進一步均衡城鄉之間的發展,在提高我們的居住水平的同時又能平抑房價,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認為,8月20日LPR改革一方面促進利率市場化和透明化,另一方面推動利率改革,降低了利率和融資成本。雖然做出一定的變革,但房貸利率是不會發生變化的,由此體現出我們「房住不炒」的堅決態度。

在25日央行就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變革情況做出公告,首次購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二次購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加60個基點,同樣「因城施策」也給地方一定的主動權,優惠利率不存在了,拿到的實際貸款利率只高不低。新的機制更主要是去壓縮銀行利潤空間,通過利率市場化向市場和實體經濟獲取更廉價的資本,只釋放給中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不會再大水漫灌,流到房地產。這樣的一個政策會進一步加劇下半年房地產開發商的壓力,降價促銷成為了唯一的選擇,所以長期來看平抑房價,這是一個重要的政策導向。

同樣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土地制度改革,26日人大通過土地管理法的修訂法案,其中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是這次土地管理法修改的最大的亮點。其中內容刪除了原土地管理法第43條,任何單位或個人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使用國有土地的規定。經審核通過集體經濟意外的單位和個人可以使用農村建設用地,並且可以進行二次流轉,並對農村建設用地使用範圍走出了明確指示。

胡景暉表示,農村宅基地在市場可做20年的出讓,讓農村土地更加活躍。農村宅基地目前的土地續存總量相當於已經通過招拍掛進入市場、作為土地儲備和已經開發成商品房銷售的所有的城市用地的總和,如果農村宅基地入市相當於過往30年的商品房開發可以重新再來一次,並不存在什麼土地稀缺的問題。

很多進入城市發展起來的農村人也不願放棄農村戶口,很大原因就是宅基地和自留地能作為生活無憂的保障,同時政策中已經明示允許已經進城落戶的農村村民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

隨著未來土地制度的改革,農民將獲得更多的紅利,伴隨著1億農村人口的進城,守住18億畝耕地,加上土地的流轉,讓農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有具有巨大的內需動力和調整的空間,推進供給側改革,進行大膽地改革,通過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讓中國經濟在未來40年、50年保持同樣高增長狀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eJM1mwBJleJMoPM18c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