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就該有點「脾氣」,習慣的眾星捧月的黃子韜,用一個帶有「群嘲」口吻的微博,意氣用事的發了通牢騷。相信黃子韜退出微博這件事,不僅是向粉絲吐槽倒苦水,為音樂圈不太出彩的表現找面子,也是希望藉此挽回一些人氣,為影視圈的「再出發」做個鋪墊。
像黃子韜這樣從韓國回來的偶像派明星,都是有一些實力的。
參加選秀成功後,簽約SM公司練習生的階段,他就經歷過很高的淘汰率,直面娛樂圈的壓力和不易;以人氣組合EXO成員身份出道之後,更是經受過韓國娛樂圈的檢驗;在最好的時間回國發展,也證明了他與他背後的團隊是有眼光的。
不過,像得著這樣不太關注音樂圈的普通吃瓜群眾,只知道黃子韜的藝人身份,只看過他參加過綜藝節目,卻不知道他有什麼音樂代表作。
這麼多年專注於音樂領域,卻始終得不到除核心粉絲團之外的廣大觀眾(聽眾)的認可與稱讚,這才是黃子韜最耿耿於懷的地方,也是這條「賭氣」微博的內在邏輯。
音樂圈不太好混,影視圈好混嗎?在黃子韜的微博中,把演員說成是「戲子」,當然是他意氣用事的說法,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內影視圈的種種現狀:
被資本和影視公司長期的裹挾之下,影視圈的門檻已經低到嚇人,這當然有「流量變現」模式下,小鮮肉強勢帶節奏帶來的多米諾效應,更多的還是毫無下限的跟風炒作,為影視圈帶來的怪現象亂象。
作為黃子韜的「前輩」,同樣從韓國娛樂圈回歸的流量巨星鹿晗,在背後資本真金白銀的支撐下,這麼多年來影視音樂多棲發展,成為典型的「挾流量以令觀眾」。
只是,在影視劇市場逐漸回歸理性,觀眾的口碑效應成為票房決定因素的當下,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壘》成了「槍打出頭鳥」的典型。
鹿晗有點「冤」,畢竟這麼多年來,大家都在這麼玩,也都割了「韭菜」賺了錢,他恰巧成了這麼多年來,積怨成深的資本與觀眾之間的「突破口」,成為這場「全民狂歡」最大的犧牲品。
不過,前些年靠著流量當道,估計鹿晗也賺了不少,還被傳出主演《上海堡壘》拿到了一億片酬,成為觀眾口誅筆伐的對象,想來一點都不「冤」。
李易峰通過《動物世界》宣布轉型,楊冪開始熱衷於主演現實題材正劇,TFBOYS「三隻小豬」都在靠好作品和硬實力撐起「牌面」,更多曾經的流量巨星們,也削尖了腦袋,往「證明自己」的方向上拚命使勁,黃子韜此時的微博發聲,更像是一次「群嘲」。
在市場逐漸回歸理性、觀眾逐漸成為主導的影視圈,沒有硬實力依然是不好混的。即便出演過像《談判官》、《何以笙簫默》、《夏天19歲的肖像》、《遊戲規則》、《鐵道飛虎》這樣的影視劇,黃子韜的觀眾認可度和關注度依然不明朗,哪怕今後的工作重心真的轉移到影視領域,對他來說,這也不是一場十拿九穩的戰場。
心浮氣躁是娛樂圈的大忌,面對這個紛繁複雜的名利場,只有放平了心態、專注於最擅長的領域,不斷推出質量過硬的好作品,才是保持人氣、鞏固粉絲的王道。意氣用事的黃子韜倒也不是無可挽回,不忘自己的「初心」,才知道路該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