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心要誠
成,在甲骨文中,是一個斧頭加一個點,表示戰爭結束,雙方和解的意思。加「言」,為誠。意思是彼此信任談和,遵守協約停戰。
1、不欺騙別人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失信天下。戎狄來襲,諸侯不援,身死國滅。商鞅秦國變法,徙木立信,百姓擁戴,順利推行變法。秦國積蓄國力,橫掃六國。漢代季布,言出必踐,民間流傳「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讓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一個國家誠實有信,才能被萬民擁戴,繁榮昌盛。
2、不欺騙自己非誠賈,不得食於賈;非誠工,不得食於工。——《管子》 如果不是誠心要做商人,就不能依靠商業來謀生。如果不是誠心做工匠,就不要依靠做工匠吃飯。我們還可以說,如果不是真心想當官,就不要當官。如果不是真心要當演員,就不要當演員。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里講,「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他知道自己本性不適合做官,於是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掛印辭官,與山水為伴。自此,歷史上少了一個平庸的官吏,多了一個流傳千古的詩人。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如果都不能真實地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活,還有什麼意思呢?不要欺騙自己,要忠於你的內心。誠者自成也。——《禮記·中庸》忠於自己內心去做事的人,工作上有歸屬感,以苦為甘,內心充實而愉悅,成功不過是自然而然的事。
二、立事要明
明,日代表太陽,月代表月亮。造字本義:日光或月光將空間照亮。
1、明明白白,坦坦蕩蕩做事坦蕩明白,不虛偽,不做作,不夾私貨。 持節守正,方為人間正道。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經常和朋友在婦人開的酒館裡喝酒,喝醉了就躺在婦人身邊呼呼大睡。有戶人家的小姐頗有才貌,未出嫁就去世,他不認識人家,跑過去就痛哭一場。雖然那時候禮法森嚴,但因為阮籍為人坦蕩,沒人懷疑他。
2、有智則明變化不測謂之神,品物流形謂之明——《內經知要》世界的規律是隱藏在黑暗之中的,它變化莫測,一般人根本看不清楚,這就叫神秘。而把這些看不清楚的事物變化的規律、道理顯現出來,讓人能夠看清楚了,這就叫明。沒有智慧的火炬引導的人生,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很容易走錯路或者掉進陷阱,這就叫蒙昧,所以教化小孩子學最基本的知識叫做「開蒙」。有了智慧之火引導,不再摸黑趕路了,就叫做「明」,因此有智為明。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軍事、政務。所以謀國定策、行軍打仗都成竹在胸,明了事間萬物的規律,如此才能讓蜀漢三分天下。
三、立身要穩
.穩,左禾右急,禾指穀物,急,是「隱」的省略,表示藏匿。造字本義:聚藏穀物。在缺乏糧食的古代,家有藏糧,心中才安穩。
1、一技傍身才是最好的餘糧一技傍身,有實實在在的能力,無論發生什麼事,總能生存下來。風水輪流轉,一朝天子一朝臣,能夠在大動盪中活下來的,都是有一技傍身的人。水滸傳里的安道全,在樑上排名五十六位,但是一身醫術精湛。在山下做個體戶的時候,日子過得滋潤,上了梁山,頭領們治病也需要他,等梁山好漢退場的時候,皇上還需要他,安道全最終做到太醫院金紫醫官,算是梁山好漢里結局最好的一個了。靠人人會跑,靠山山會倒,一技傍身才最穩當。
2、既要藏拙,也要藏鋒執中者平而且穩。——憺漪子 執中才能穩,何謂中?莊子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顆大樹,樹枝彎曲、材質疏鬆,而且臭不可聞,毫無用處,正因為無用,所以沒人砍伐它,得以長成參天大樹。所以無用的東西往往能夠更好的生存。但是有一天莊子和學生們去一個朋友家做客,朋友殺鵝招待他們,問那個朋友殺掉哪只,朋友說道:當然殺掉那隻不會叫的。所以有時無用反而會害了自己的性命。所以,為人處世要處在「材」與「不材」,「有用」與「無用」之間。如果太有用,可能被人嫉妒陷害,也可能不停被人使喚奔波,這時就需要藏拙;如果太無用,可能會被人認為你沒存在的必要,特別的情境下可能被放棄,這時就需要露鋒。中,就是既藏拙,也藏鋒;既有用,也沒用;既不愚忠,也不奸詐;升了官不專橫跋扈,丟了官不低三下四;發了財不會為富為仁,受了窮不要人窮志短。既不好高騖遠,也不自暴自棄。這才是安穩立身的道理。
這個文章是極好的,我們一起來分享吧,有摘抄,有感悟,和我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