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不要打這三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僅容易打錯,還影響孩子一生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雖然現在不推崇打孩子,但是依然有很多家長堅持地認為,不打是教不好孩子的,也有父母覺得,當他們異常難管吵鬧的時候,你不打能怎麼辦。
不過,也請認為孩子應該打的父母注意,在孩子的這 三個年齡段,最好不要打他們,很容易教不好子女。
3歲以前的孩子
很多3歲之前的寶寶可能是最調皮的,也是常常被父母打的對象,家長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能這樣的印象: 喜歡打人、咬人,說什麼都不聽,很叛逆。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但寶寶有這些「壞」行為,他不一定是為了幹壞事。
很多因素會造成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異常不聽話:
不知道該如何與他人相處
在一個綜藝節目裡,咘咘突然將妹妹推倒,賈靜雯並有第一時間去罵她,而是耐心地問:「為什麼推妹妹?」
咘咘說:「我想抱妹妹。」
那麼孩子的這個「壞」動作,很可能只是 無法控制自己的肢體,不知道怎麼抱人導致的。
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地打罵他們,不僅矯正不了寶寶的行為,還可能讓他們出現 錯誤理解,覺得自己不能抱人。
表達能力差
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應該會有這樣的發現,很多小朋友 一著急, 就喜歡發脾氣、哭鬧、做壞事。
如果家長耐心與他們溝通或自己觀察的話,也能發現寶寶可能是想做某件、心情不好或不讓別人做某件事而已。
想獲得父母關愛
很多家長在平時與子女相處得不多,但在 寶寶調皮的時候,就 格外重視,這也會給他們一種錯覺,只有調皮才能與父母相處。
不能打3歲之前的寶寶,除了家長可能 錯怪他們外,也是因為3歲的寶寶 更容易記住情緒。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 「嬰兒遺忘症」,是指三歲之後的孩子,會慢慢忘記三歲之前的具體事情,但是會記住強烈的悲傷、害怕、恐懼、高興等。
若父母打孩子,他們不僅記不住為什麼挨打,也會變得 不親近父母。
6到9歲大的孩子
6~9歲的孩子常常出現反抗家長的情況,但這也不代表他們就是調皮、想挨打的孩子。
孩子6~9歲時,為什麼調皮?
獨立感與自我意識增強
6歲之後的孩子,會變得 更有主見,常常會對大人能做而自己不能做的事情 感到不公平,很有想法,還會 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不願意搭理父母,於是家長不得不嘮叨他們。
從父母那習得
有的家長會因為孩子亂發脾氣而打人,但其實他們的這種行為很可能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
因為 鏡像神經元,6~9歲的寶寶很容易 複製他人情緒,如果當父母讓孩子冷靜的時候,自己卻大吼大叫,會讓他們認為用大吼大叫可以保持冷靜。
家長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良影響也很嚴重:
孩子變得暴力
在小朋友心智、情緒管理能力正在發展的階段,家長的打罵會讓他們覺得 用暴力的方式才能 解決問題,從而變得更加暴躁、叛逆。
12歲之後的孩子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 自我意識更強,而且 渴望長大、獨立,因為 內分泌的影響,變得暴躁、故意惹怒家長也是很正常的。
但也因為很強的自我意識,會讓他們的 自尊心也更強,如果家長這個時候打孩子,他們也有能力反抗,會變得更 不願屈服、叛逆甚至離家出走。
而且孩子這個時候情緒出現問題,不懂得如何應對青春期,也可能家長小時候沒有培養好,這樣的錯誤不該讓小朋友自己承擔。
家長減少對孩子的控制,可能情況會好一點。
【幸孕說】
除了這幾個年齡段的孩子,其他年齡段的,家長也需要注意,最好不要使用暴力手段,畢竟風險太大,可能有少數小朋友會往好的方面發展,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會變得自卑、叛逆。
收藏
舉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R67HXkBrsvY2_UurRm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