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允許還有人不知道這幾樣伴手禮

港澳台地區稱伴手禮為「手信」,種類多,賣店服務態度好,行業非常繁榮。香港澳門的手信種類和口味與廣東省的相近,台灣則更趨向福建省的口味。上班辛苦,今天就看看有什麼值得買的手信放放鬆吧!

澳門

澳門的手信產業近百年,原來已臨近式微,但自從1999年回歸後,博彩業的興盛帶動了手信業的發展,滿足一批又一批遊客的購物需要。如同杏仁餅、老婆餅、花生糖等小吃,都是遊客回家時人手必備的特產。

圖/視覺中國

杏仁餅

杏仁餅是澳門人閒暇時喜歡用來配茶的糕點,經由炭火烤制,酥香甜軟,還帶有微微的炭火味。最早的店鋪雲集在客運碼頭邊,為遠洋的澳門人行前捎上一份家鄉的思念。現在的餅店也還保留著炭火烤制的傳統,還有諸多口味如原顆杏仁、鹹蛋黃味、海苔味等等,一口咬下去還能要到香脆的杏仁粒。

老婆餅

老婆餅里沒有老婆。這名字的起源相傳是廣州一家酒樓的點心師傅改良自己老婆做的東瓜角而來。老婆餅其實是冬蓉酥,以冬瓜為原料,內餡甜而不膩,表皮酥軟,口感順滑。澳門有一家傳承了上百年的晃記餅家,專做手工老婆餅,剛剛出鍋便被一搶而空,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嘗嘗!

花生糖

澳門的花生糖柔軟而不黏牙最早的花生糖要數黑芝麻口味的,烘焙過後香香脆脆的,顆粒飽滿。賣花生糖的夥計常會把剛出爐的糖放在小推車上沿街叫賣。現今演化出了軟糖、椰絲、海鹽、白芝麻等多種風味。

豬肉脯

豬肉脯的起源地是新加坡,但上世紀二十年代傳入中國,後在澳門發揚光大,如今澳門的每家手信店裡一定能找到各式各樣的豬肉脯,有原味、辣味、薄切或厚切,甘香撲鼻,讓人垂涎。

香港

香港的手信並不像澳門那麼多,蛋卷、杏仁餅和雞仔餅,有名的幾樣澳門也同樣有。但只要細究,就能發現香港人在點心上別樣的小心思。

燕窩糕

一聽這名字就很養生。這是一道誕生在1927佛山的糕點,是陳意齋的老闆心疼孩子吃的零食不太健康,就創新出這道採用真正燕窩製作的糕點,軟糯中帶著點韌勁兒,甜味清雅。選料天然,保質期只有7天而已。

圖/網絡

曲奇

香港人熱愛各種茶食點心,很多人來到香港都會帶一些諸如蛋卷的酥點回家。但是自從Jenny bakery(珍妮曲奇)進駐,香港傳統的酥點經歷了不小的挑戰。這是現代新式口味的曲奇餅,有著濃厚的黃油甜香,入口鬆軟,包裹著真正的鳳梨果蓉

台灣

芋頭酥

一提台灣大家都會想到鳳梨酥,但芋頭酥並不比鳳梨酥遜色。台灣魚頭品類豐富,風味各異,做出來的芋頭酥香甜軟糯。玫瑰花的紫色酥皮造型、台灣獨特芋頭品種製作的芋泥,再加上彈性十足的麻薯,口感的層次很豐富。

圖/圖蟲·創意

牛軋糖

台灣牛軋糖的原料以甜度較低的海藻糖為主,更能夠突出牛軋糖的奶香。因為用料的講究,台灣牛軋糖吃起來不粘牙,香味真實。就算是不愛吃甜食的人也能吃得停不下來。它的口味很多元,抹茶、咖啡和草莓等等,再特殊的少女心也能被滿足。

說了那麼多,有沒有你想嘗嘗的手信呢?雙十一將近,趕快敗起來吧!

-END-

文丨落落

編輯丨百萬

圖編丨袁千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