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間,那些用到破舊,我依然愛不釋手的14件日常好物

2019-12-10     什麼值得買

本文首發於什麼值得買平台請關注本帳號獲取更多好文,作者:親愛的胡伯伯


創作立場聲明:本文商品均為個人購入,並使用多年,和文中品牌無利益相關。

大家好,我是胡伯伯,1980年的雙子座 。考慮到現在好多90後已經自稱大叔,我這個伯伯叫的應該也不算過分。

從2019年4月份開始在smzdm平台上寫過幾篇小文,大家反饋不錯



隨著各種購物節,大額滿減優惠券,花樣複雜的好價推送越來多,有很多的東西,我們買到手半年都沒有拆開包……或者直到丟掉也沒有用過幾次……再或者,甚至連一次都沒用過……

這樣的東西,無論當年你買的時候用了多少優惠券,到手價格有多划算,根本上講都是種浪費。除了讓這個世界又多了一點垃圾並使你的一部分勞動付出失去意義之外,這些東西並沒有給你提供任何效用。

但還有一些東西,覺得價格稍貴,但是在之後的很長時間裡你都一直高頻使用,每一次使用你都會感嘆精良的質地,和生產者成熟的產品構思,並享受他們給你帶來的愉悅。

而這種好的使用體驗有時還會影響你周圍的人,並且在你不再需要他們的時候還能放在二手網站賣個好價錢……再或者你還可以乾脆買個相框把他們裝裱起來……看到了他們,你就看到了他們和你在一起共同經歷的歲月……


這篇作文大約以過去十年為時間跨度,嘗試回憶一下我使用過的一些體驗拔群的日常用品。

這些東西即便舊了也還是好東西,就像老兵不死,他只是凋謝……

在我看來,這些超越了時間,超越了價格的東西才是真的值得買……


1,Braun的燒水壺

使用時間:2006年-2019年


博朗燒水壺,型號WK300。2006年11月購入一直穩定服役到不久之前。13年的時間,其實功能完全沒問題,只是最近掉在瓷磚地上摔壞了,摔得粉碎,在我不在家的時候。等我到家時碎片已經被收拾的乾乾淨淨扔到了樓下垃圾桶里,讓我沒能最後再拍照留個念。

網上找個圖片,這個是老款WK300的樣子

在這13年時間裡,這隻燒水壺保守估計至少燒了12000升開水,相當於凈面積10平米的臥室被裝滿400間。外殼是優質的工程塑料,盛滿開水也不會很燙,使過多年仍然保持了很好的質感。3000w的功率和很多其他品牌相比也高了不少。作為燒水壺堪稱完美,所以在他退役之後,我又買了同型號作為繼任者,造型略有改變,希望他能像前任一樣能有出色表現。

這個是繼任者,新款WK300

2,Grohe的水龍頭

使用時間:2008年至今


高儀的水龍頭我用過很多隻,價格從400到2000都有,從來沒有壞過,以至於我也很難想像,這東西有一天會壞。

考慮到水龍頭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產生的後果還是挺災難的,所以購置個安心的水龍頭是一件長久受益的事情。

過去的十幾年時間,我大部分時間都住在租來的房子裡,高儀的水龍頭一直是我自備的單品之一,搬進來的時候把他裝上,搬走的時候再把他拆走,這樣即便我不能更換整個廚房或衛生間,至少可以在水龍頭上維持一點品質。

Grohe最基本款

3,Reisenthel的買菜筐

使用時間:2012年至今

我一直都認為買菜是一件高級的舒緩精神,陶冶情操的家務勞動。能通識四季的時令蔬菜,能透著冰櫃的玻璃看清肥牛片的品質,能精確描述海天頭道鮮和千和御藏本釀380的區別,算是接近生活本真的開始。

小時候,也就是大約1985年之前,幾乎每家都有個長的很類似編織的菜筐,慢慢的菜筐被一次性塑料袋淘汰了,因為塑料袋輕便且幾乎沒有獲得成本。這其實是一件挺遺憾的事,因為反覆使用的菜筐,及環保又結實,設計好了說不定還還很時尚。

這裡我推薦的一款菜筐來自Reisenthel這個德國品牌。國內沒什麼知名度,但在德國或者歐洲家喻戶曉,有段時間漢莎航空和奧地利航空的商務艙都使用Reisenthel的小包包來裝附贈的登機用品。但Reisenthel最有名的產品應該還是這個買菜筐。

它的主框架採用鋁合金材質保證了強度的同時也追求了輕量化。其他部分採用化纖材料,強度高且便於清洗。通常普通版本的價格在400RMB,我除了普通版本還圖漂亮買了個特別設計版,價格大約550RMB。從2012年使用至今,除了髒了一些,沒有任何衰老的痕跡。

去三元里菜市場買豆腐和掛麵時拎著它,氣場完全不輸背著LV NeverFull在扇貝櫃檯前凹造型的網紅。

很象以前的手編菜筐

希望以後拎筐買菜的風潮,又能回來。

4,Fissler的套鍋

使用時間:2008年至今


WMF,Zwilling這些牌子也都生產套鍋,但術業有專攻,他們有些產品不錯,但要說不鏽鋼鍋,還是Fissler的更好。

過去10年時間我大約用過30多隻這些品牌的鍋,以上算是一點總結性的結論。

當然Fissler的鍋也不是都好,我比較喜歡的是太陽花鍋底的Profil系列,傳說用打火機加熱鍋底左側,鍋底右側一樣會均勻受熱……而這個系列的歷史接近50年,不是沒有道理的。尤其是28cm直徑的單柄炒鍋,勘稱黃金尺寸,配合那隻皇冠鍋蓋,使用得當的情況下,你甚至可以用它做出一隻烤鴨……哈哈哈……

如果這輩子只能選一隻鍋,我可能會首先考慮萬能的中式大勺,也可能會考慮26cm的Staub的鑄鐵鍋,但過去十年當這些產品真切的都擺在我廚房的架子上,我伸手拎起來最多的還是Fissler的這口大鍋。

28cm的fissler平底鍋+皇冠鍋蓋

使用了11年之後的鍋底

5,Tefal的電熨斗

使用時間:2012年至今


法國品牌,除了米其林,靠譜的不多。而最近,北京餐廳指南出來之後,好像連米其林都不怎麼靠譜了……

但,Tefal,確切的說,Tefal的電熨斗是個例外。雖然來自瑞士的LauraStar電熨斗聽說特別的厲害,但我自己還沒用過,所以無法置評。

我之前寫過的帖子裡面提過Tefal的電熨斗,它把熨燙襯衫的體驗提升了好幾個水平。水箱分離的設計和較高的蒸汽克數,讓在家燙衣服的體驗無限接近洗染店。2000元價位的飛利浦西門子博士的電熨斗我都用過,還是Tefal最好。

一定要分離水箱的設計

6,Venta的空氣加濕器

使用時間:2010年至今


國內這幾年開始流行自然蒸髮式空氣加濕器,比如小米的生態鏈企業就有類似產品。而Venta做這類產品算是比較早的。歐洲大多數地區的空氣並不算乾燥,所以Venta的產品主打的是空氣清洗,除去容易讓呼吸系統變得敏感的灰塵和花粉。

以我使用的LW45為例,支持45平米的除塵和80平米的加濕。電路不進水的情況下,這東西使用壽命超過15年。

買了,就一勞永逸。

7,Waldmann的檯燈

使用時間:2010年至今

有段時間,我瘋狂喜歡Waldmann的產品,但因為經常搬家,所以最後只有一隻工作檯燈跟我到了現在。Waldmann嚴格的說是個工業級產品,主要面對行業客戶而並非日常家居。

這個檯燈的設計充滿包浩斯式的簡潔,光線分布充分考慮了工作檯的應用場景。它新的時候不怎麼顯眼,10年過去了他也並不顯舊。雖然沒有WIFI連接或者RGB燈效這樣的酷炫功能,但拋去功能單就「照明」這件事本身來講,這樣的產品已經超越了時間。

2014年拍的桌面照片,就是圖上的那個檯燈,還有即將提到的7G

8,Cherry的鍵盤

使用時間:2010年至今


Cherry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品牌了,而機械鍵盤這幾年也差不多做到了全民普及。

我第一塊兒機械鍵盤是Steelseries的7G,使用的是Cherry的黑軸,支持PS2接口和兩個USB擴展,可拆卸手托,外觀低調,不支持背光,最近幾年Steelseries日漸式微,但熟悉這把鍵盤的人應該知道7G當年的江湖地位。

用了7G之後自然想試一下Cherry的原裝黑軸,我買的時就是這把G80-3000。快十年過去了,我親手把它外殼的工程塑料從白嫩用成了暗黃。遠遠看去,有一種早年街邊複印社被過度使用的理光複印機的感覺,又有點像每天拎在手裡的LV的苯胺革,總之是需要花些時間才能得到的效果。

我在辦公室放了很多把鍵盤,輪換使用,比如6GV2,比如G710,或者支持藍牙連接的一些國產84鍵……但每當我想讓桌面顯得高調一點的時候,我都會連上這把沒有背光,沒有媒體快捷鍵,教科書般標準104鍵的Cherry G80-3000。

看這昏黃的成色

我們公司的董事,唯一一次和我一對一對話,就是他走到我的位置前和我說: 你這個鍵盤不錯,我年輕時也用過……

9,Miele的吸塵器

使用時間:2013年至今

現在言吸塵器必談戴森。

戴森設計出色,功能出色,營銷出色……

但吸塵器除了戴森之外,我一直還保留著一台需要在地上拖拽的Miele S5吸塵器,放在客廳和當下的時代,莫名有一種復古的感覺,像是有人在1.5T的時代開著一台直列六缸192馬力的E46。

和大多數Miele吸塵器一樣,S5配備了可拋棄的灰塵收集袋,Hepa濾網和Miele看家的電機技術。目前,清理小空間我習慣用手持Dyson V7,清理大空間我更喜歡Miele S5。

而另外一個我無法放棄Miele的原因在於,當Dyson的儲塵罐裝滿之後,我總是需要一個強力的Miele再去清理那隻Dyson。

目測,這隻Miele S5還能再戰10年。

外殼略有痕跡

10,Bodum的玻璃杯

使用時間:2007年至今


其實,這是一套6隻水杯的最後1隻。保守估計,這隻水杯經歷過800次以上的手洗和500次以上的機洗。內外壁表面的光芒已經褪去,但我還知道它一隻是Bodum以及它曾經嶄新時的狀態。

表面已經毫無光澤

Bodum的高硼矽玻璃遠不是最貴的,但卻是我最喜歡用的。從2007年到現在,6隻杯子只剩下了面前的這1隻,其他的都因為各種意外隕落了。

除了卓越的質量,我還很喜歡這隻杯子的一點在於它用和其他杯子差不多的大小做到了500毫升的容量……這樣,我在喝900ml一瓶的牛奶的時候,用這個杯子就剛好可以倒上兩杯,而其他350-400ml的杯子就會很不爽的剩下那麼一點。我相信很多人會覺得這個點很奇怪,但對於我這種吃完鹽水煮毛豆都會把毛豆皮整齊排放的真強迫症來講,卻至關重要。

相信這隻杯子做為這個套系的最後一隻,也堅持不了多久了。等他破掉之後,我可能會去買6隻IKEA或者比利的直布羅陀杯……

相信我,一直對細節有要求,也是蠻累人的一件事……

同樣來自Bodum的法壓壺,星巴克有售

11,Leifheit的晾衣架

使用時間:2012年至今


晾衣架,這種怎麼想都毫無技術含量的東西,其實區別超過想像。Leifheit的這款晾衣架按照不同型號,總晾衣線長大約在15-25米,且設計非常的合理,每一米都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摺疊起來體積不大,打開之後分高地區,並且帶涼襪子的夾子。

對比我有一次搬家原來的東西還沒有送到,所以臨時買來的一個晾衣架,真的是怎麼都不舒服,很多看似可以涼東西的地方,實際都很不方便使用……

Leifheit這隻整體上重量不大且非常的結實,從2012年購買至今,幾乎每一天都在使用。即便當時花了幾百塊,但我只能說,每一分都很值。

替代他的,只可能是兩種,或者是一個智能電動的,再或者就是再買一個同款新的。

12,Rösle的壓蒜器

使用時間:2012年至今


關於壓蒜器,請相信我,只有Rösle或者其他。我一直搞不太明白,做飯的創意像坨屎一樣的德國人,是怎麼做出如此完美的壓蒜器的,甚至,我還有點想不明白,德國人針對他們哪道民族菜肴會需要一隻壓蒜器?

把新鮮的蒜瓣放進壓槽,中等握力收緊手柄,你就能流暢的擠出幾縷細膩的蒜泥。那手感,好像從鋁塑膜里擠出牙膏,從額頭上擠出青春痘,或者從牙縫裡擠出口香糖……個中美好,相信每個人都有心得……

我本身北方人,且熱愛義大利美食,所以,無論是中餐爆鍋,還是橄欖油意面,再或是換季不慎重感冒時,我都喜食大蒜食品。這隻壓蒜器使用頻率不低,且每次有會有相當的愉悅感。

這輩子,我覺得我不會再需要其他處理大蒜的工具。

13,Fischer的膨脹螺絲

使用時間:2013年至今


嚴格來講,膨脹螺絲屬於裝修時的消耗品,但這個消耗品幾乎會和你的房子一起,永遠存在在那裡。所以,他又是某種意義上的耐用品。

Fischer的膨脹螺絲標號準確,具體體現在如果你用Bosch 8mm的衝擊鑽頭就必然可以並且特別合適的塞進去8mm的Fischer膨脹螺絲。不像很多裝修師傅的習慣,要用片大一號的膨脹螺絲,心理上感覺才會更結實。

另外Fischer安裝時候,上螺絲的時候,無論是手動還是電動,都有一種略帶緊度的順滑感,讓你對日後的體驗,特別有信心。

我一共買了個100個並且從2013年使用至今,估計至少還剩30多個,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有免費贈送的膨脹螺絲使用,但這種基礎性裝修材料上,我還是願意多投入一點。

和免費的東西對比一下

推薦6mm和8mm這兩個尺寸,足以應付日常大多數場景。

包裝樸實

14,WMF的開瓶器

使用時間:2007年至今


粗略計算,過去的十年,我大約喝了1000瓶紅酒白酒,除了一些日常餐酒是手擰瓶蓋,剩下大部分軟木塞封口的我都是用的這隻開瓶器。這隻開瓶器從哪年生產開始我不知道,但至少我2008年購入之後,這個設計就沒有變過,商場裡買的這款還可以算得上是新款。也確實沒有什麼變的必要,這個設計已經足夠好了。

目前,這隻開瓶器的狀態略有下滑,具體體現在下面卡住瓶口的塑料部分有點老化,加上酒瓶子的瓶口有些尺寸不是那麼標準,開這些瓶子時的磨損也會更多一些。無論如何,服役12年,我已經很滿意。

他的繼任者,可能仍然可能是再買一個同款……

外包裝我還留著



本文到此結束,歡迎大家收藏 點贊 打賞 回復……

我是胡伯伯,一個追求品質但不追求極致的青年生活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Gz4824BMH2_cNUgvpp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