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奉上標題里問題的答案:《孟子·告子下》:「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逢的意思是「逢迎」,這句話的大意是:助長國君的惡行,臣屬的罪過輕;逢迎國君的惡行,臣屬的罪過重。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我們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遘、逢」,這是兩個近義字,逢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因此今天的重點漢字是「逢」。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遘。讀gòu。《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遘,遇也。從辵,冓聲。」形聲字。本義是遇見;遭遇。在甲骨文里,「冓」的字形象二魚相遇之形,實際就是「遘」的本字。
(遘的字形演變)
《爾雅·釋詁下》:「遘,遇也。」郭璞注稱:「謂相遭遇。」又「遘,遻(è,同遌)也。」《書·金縢》:「惟爾元孫某,遘厲虐疾。」陸德明釋文:「遘,遇也。」又比如潘岳《寡婦賦》:「何遭命之奇薄兮,遘天禍之未悔。」為什麼遭到這樣的薄命啊!遭遇天災又不悔。
(潘岳像)
遘在本義之外,又同「姤」。六十四卦之一。《易·雜卦》:「遘,遇也,柔遇剛也。」又通「構」。構成,造成。徐鍇《說文系傳·辵部》:「遘,猶結構也。」
遘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遘字的小篆寫法)
2、逢。讀音有三個:
(一)féng。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逢,遇也。從辵,峯省聲。」王筠《說文釋例》:「《說文》固無峯,即有之,亦當從夆聲。……《攵部》:『夆,牾也』,《午部》:『牾,逆也』,《辵部》:『逆,迎也。』相迎是相遇也。『逢』下雲『峯省聲』,誤。」
形聲字。本義是碰上;遭遇。《爾雅·釋詁下》:「逢,遇也。」《詩經·王風·兔爰》:「我生之後,逢此百凶,尚寐無聦。」我出生之後,遭遇百樣的壞事,(我)寧願長睡,兩耳什麼也聽不到。《素問·離合真邪論》:「卒然逢之。」王冰註:「逢,謂逢遇。」又比如《敦煌曲子詞·菩薩蠻》:「路逢寒食節,處處櫻花發。」
(敦煌飛天)
又指遇見;會見。《爾雅·釋詁下》:「逢,見也。」郭璞註:「行而相值即見。」《楚辭·天問》:「帝乃降觀,下逢伊摯。」上帝下天來了解民意,碰到伊尹就授以天機。
本義之外,逢還有其他用法,舉常用的說說:
(1)迎接。《方言》卷一:「逢,迎也。自關而或曰迎,或曰逢。」《玉篇·辵部》:「逢,迎也。」《國語·周語上》:「道而得神,是謂逢福。」韋昭註:「逢,迎也。」再比如王維《與盧象集朱家》:「主人能愛客,終日有逢迎。」
(2)迎合;討好。《孟子·告子下》:「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趙岐註:「君之噁心未發,臣以諂媚逢迎之。」大意是:助長國君的惡行,臣屬的罪過輕;逢迎國君的惡行,臣屬的罪過重。
(孟子畫像)
(3)預測。《漢書·東方朔傳贊》:「朔之詼諧,逢占射覆。」顏師古註:「逢占,逆占事,猶雲逆刺也。」東方朔的詼諧表現在預測(借預測逆違譏刺)、射覆等。
(東方朔畫像)
(4)大。《集韻·鍾韻》:「逢,大也。」《書·洪範》:「身其康強,子孫其逢吉。」陸德明釋文引馬融曰:「逢,大也。」大意是:你的身體會安康強壯,你的子孫將會大大吉祥。又比如《荀子·非十二子》:「其冠進,其衣逢。」(君子的)的帽子高高豎起,衣服寬寬大大。
(5)通「麷(fēng)」。炒熟或煮熟的麥粒。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豐部》:「逢,假借為麷。」
(炒熟的麥粒)
(6)通「<上逢下火>(fēng)」。烽火。《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大漢之德,逢涌原泉。」顏師古註:「逢讀曰<上逢下火>。言如<上逢下火>火之升,原泉之流也。」
(烽火)
(二)péng。組成專用詞「逢逢」兩個用法:(1)、象形詞。鼓聲。《集韻·東韻》:「逢逢,鼓聲。」《詩經·大雅·靈台》:「鼉鼓逢逢。矇瞍奏公。」敲起鼉鼓聲蓬蓬,瞽師奏歌有樂隊。(2)盛貌。《墨子·耕柱》:「逢逢白雲,一南一北,一西一東。」孫詒讓《閒詁》:「逢、蓬通。」那盛大的白雲,一會兒南來一會兒北,一會兒西來一會兒東。
(三)páng。讀這個音時,用作姓氏。《廣韻·江韻》:「逢,姓也。出北海。」朱珔《說文假借義證》:「逄即逢也。逢當以國為姓。」遠古有個神射手叫逢蒙;《三國演義》里有人叫逢紀。
逢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逢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44,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6-2cG4BMH2_cNUgqqz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