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開孩子距離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能力,聰明父母這樣做

2019-07-02     樂陪娃

自從孩子上小學後,大人小孩都深感時間不夠用。每天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學校的作業要完成,興趣班和輔導班要參加,閱讀和運動也不能拉下。仔細一想,孩子從學校回來到睡覺的時間,其實很有限。除去吃飯和洗漱,可利用的時間實在少得可憐。

俗語說的好「時間如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是有的」。確實如此,仔細觀察周圍的人,會利用時間的人總是很高效,而不善於利用時間的人看起來一天很忙,其實並沒有做多少事情。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但是,如果一個人懂得珍惜時間,一件一件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就會發現,一天竟然「變長了」,能做很多事。

珍惜時間,時間「變長了」

湖北有個孩子叫常書傑,曾經以本市690分的理科狀元成績考入北大,但據說因為沉迷於玩遊戲,被退學了。後來,他重新參加高考,獲得了712分本省第一名的好成績。

有些人努力很久卻沒成效,而有些人即使重新來過仍然可以成功。天賦和智商是一方面,但如何在有效時間裡做更多的事情,這是每個人都需要考慮的。

有人說,真正拉開孩子距離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深以為然。對於孩子而言,隨著學業的加重,要做的事情逐漸增多,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01 教孩子認識時間,感受時間

一個人支配時間的方式,就等於他支配人生的方式。人生只有一次,希望孩子能夠學會時間管理,成為時間的主人翁。而學會支配時間的第一步是要認識時間。

1.教孩子認識時鐘和時間

從小開始讓孩子認識「時刻」,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入時刻的概念。比如,「7點了,該起床了」「9點了,該洗漱睡覺了」。

有意識地把「時刻」和「行動」聯繫起來,時刻是簡單的數字,但把這個數字和所做的事情聯繫在一起,就能讓孩子把生活和時間連接起來,幫助孩子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時刻的概念。

學前的寶寶,讓孩子有一個時間的概念,上學後,就可以正式學習時間和鐘錶了。雖然現在電子設備都有時間,但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管理時間,在每個房間都放置一個時鐘吧。有時針、分針的時鐘更容易讓孩子理解時間的概念。

教孩子認識時鐘

2.讓孩子感受時間,給時間分段

孩子對抽象的時間不理解,可以幫助孩子,把一天的行動用圖表表示出來,用不同的顏色表示行動。這樣一來,各項行動占用了多大的時間比例,就能一目了然。

父母也可以製作自己的時間安排,讓孩子了解到父母在工作上花費多少時間。通過圖表,讓孩子感受父母各項行動所占用的時間。

給一天的時間分段

對於孩子經常做的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分配要花費多長時間,在圖表上示意,將一天的時間分段,讓孩子明確一天的時間能做什麼事情。

02 教孩子整理大腦,做事情條理化

1.培養孩子列清單整理大腦,分清「該做的」和「想做的」事

孩子每天要做的和想做的事都很多,父母引導孩子思考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想做的」。把腦海中所有的想法都列到紙上,然後區分「該做的」和「想做的」的事。

即使收拾玩具和洗漱這樣的小事,我們也讓孩子寫出來。每完成一件事,就把這一項劃掉,每劃掉一件事,就會增加一份成就感。而這份成就感,也能成為督促孩子行動的利器。

經常列清單養成習慣,有助於孩子制定可實施的有效計劃,是提高孩子生活效率的好方法。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在一個師傅的引領下養成了列事情清單的習慣,工作多年以來,這個習慣讓我受益匪淺,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制定計劃

「辦事情條理化」已經被美國哈佛經典教材《管理之門》列為管理人必須做到的一項基本工作。

「班事情條理化」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當孩子慢慢地養成這個習慣,一定能從中受益。

2.引導孩子給事情排序,要事第一

按照事件的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給任務清單排序。每一件事情都有截止日期,所以對於完成計劃而言,排序十分必要。

《忍住!別插手!》合理安排時間中根據事情的緊要程度和重要程度劃分為四個象限。

時間管理四象限

  • A必須今天做的,既重要又緊急的事。
  • B不必非得今天做,但必須要做的事。
  • C今天不做也行,不太重要的事。
  • D什麼時候做都可以,不太重要的事。

孩子越大,需要做的事越多,如果不善排序,孩子會被各種任務壓得喘不過氣。趁孩子小沒有太多任務壓力,幫助孩子培養判斷力,養成排序的習慣。如果做事情前就能排序好,行動時就會事半功倍。

《聰明人是怎樣管理時間》中說:聰明的人,知道如何分清輕重緩急,如何提高自己辦事的效率。要想掌控你的工作,你要分清輕重緩急,這樣工作才能舉重若輕。

「到底先做哪一個更好一些呢?」用這樣的問句引發孩子思考。引導孩子先從A類事情開始做,因為如果先花精力做不太重要的事,那麼做相對重要的事時,可能會精力不足。

有時在父母看來無足輕重的事,可能在孩子眼中是頭等大事,耐心傾聽孩子的排序理由,明白孩子的心思,父母也從溝通中反思。

決定先做什麼也要視狀況而定。比如我家孩子每天練跳繩,如果回家先寫作業,等到晚上了練跳繩就會打擾鄰居的休息。所以我和孩子商量先練跳繩,再寫作業,否則影響別人休息。

給事情排序

制定計劃時引導孩子把緊張和輕鬆的事相結合,勞逸結合能提高效率。心理學上有個法則——邊際效用遞減,人會對重複的事情感到厭倦。如果長時間學習也一樣,會讓孩子反感。

3.引導孩子為行動設置目標,做事情步驟化

確定一個目標,把必須要做的事分解成易於操作的一件件小事。看著一本很厚的書,一口氣讀完肯定有困難,但是分解到每一天讀幾頁,就很容易了。

如果把龐大的工作化為一件件簡單的小事,按部就班地去做,到最後,你都會為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震驚。

比如,和孩子一起做點心,讓孩子列出需要的步驟,一步一步寫下來,完成一步劃掉一步,培養孩子掌握分步驟能力的訓練項目。

列出要做的事情

4.讓孩子養成根據目標倒推計劃的習慣

孩子可能意識不到,每件事情到底花多長時間。比如確定晚上睡覺的時間是9:30,那睡前換衣服、洗漱到底要花費多長時間,如果不告訴孩子,睡前需要30分鐘做準備,孩子的睡覺時間就會比預定的晚。

引導孩子,睡前都需要做什麼準備,每件事情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從睡覺的時間點向前推確定什麼時間開始準備睡前工作。

03 時間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項

1.番茄工作法

番茄時鐘法非常適合孩子,簡單來說就是學習30分鐘+休息5分鐘,這種方法有助於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注意使用實體的番茄時鐘,不要使用手機。當孩子習慣這種方法後,會慢慢習慣相對固定的注意力集中時間。

可以先從學習10分鐘開始,再慢慢增加,關鍵在於適合孩子注意力的時間。等孩子適應某個時間段,再慢慢延長到15分鐘、20分鐘。

番茄時鐘

2.懂得如何捨棄,專注,一次只做一件事

孩子想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時間就那麼多,引導孩子捨棄,當一段時間集中做一件事的時候,會更加專注,時間也會被高效利用。

法國著名偵探小說作家喬治.西默農在寫作的時候,就把自己和外界隔絕開來,不接電話,不見來訪的客人,不看報紙,不看來信。也許他的方式是常人難以理解和做到的,但結果就是他能在相同的時間內完成常人花10倍時間也難以完成的任務。

就像《聰明人士怎樣管理時間》中說的:古往今來,凡是卓有成就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很注意把精力用在做一件事情上,專心致志,集中突破,這是他們做事卓有成效的原因。

比如孩子喜歡閱讀,而家裡有一大堆書,但每次選擇只能選擇一本,我會讓她選擇最想看的一本認真閱讀,而不是同時拿幾本隨意瀏覽,這是最浪費時間的一種方法。

做好時間管理,專注於一件事

當捨棄了一些不太重要的事,專注於一件事,又能高效完成時,孩子的成就感也會大大增加。

3.留給孩子合理自由支配的時間

和孩子承諾,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完成作業,剩下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可以自己選擇想要做的事。讓孩子自由自在地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情,可以激勵他們變得更有效率。可以讓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作業上,高質量完成任務。

給孩子留有自由分配的時間

時間管理,不僅能夠讓人生變得豐富,也能鑄就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為了孩子的將來考慮,也要認真的和孩子一起學習時間管理。

當孩子學會時間管理,每天內心就會無比充盈,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上這樣的人生,那麼我們就和孩子一起努力吧,做好孩子最堅強最有力的後盾。

現在開始,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吧。

參考資料:

《忍住!別插手!》合理安排時間 (日)高取志津香 【著】

《聰明人是怎樣管理時間的》 斯凱恩 【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huEGwBmyVoG_1ZpLUT.html